ON SHOW
《我本是高山》
12月6日
电影放映 19:00-21:11
映后交流 21:11-21:50
●《我本是高山》
特别策划
场次信息
12月6日(周三)
MOViE MOViE影城(前滩太古里店)
电影放映:19:00-21:11
MMMoments空间
映后交流:21:11-21:50
映后嘉宾
吴海云
媒体人,国际传播专家,文化研究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员。
杜海燕
打工5年的媒体人,致力于数据叙事与创意呈现,用数据讲故事,用数据看世界。代表作品有数据解读《我的姐姐》、大山女孩(《张桂梅和华坪女高的背后,有这样心酸的数据》)、凉山学子等。
购票通道
● 百老汇影城 APP / 小程序:
● 淘票票、猫眼等平台
联合主办
上海艺术电影联盟
2022年,一个筹备期名为「了不起的她」的剧组第一次走进华坪女高。海清忐忑地问张桂梅:「我们可以拍您的故事吗?」张校长慷慨地回答:「行,我交给你了。」张桂梅通过教育帮助大山里女孩们摆脱困境与束缚的故事,便由此开始了它在银幕上的书写。
仅需阅读关于张桂梅的记载便足以令人泪水盈眶,而影像更是她艰难付出与坚守的直观展现。17岁时,她随姐姐来到云南支边,从此在滇西贫困地区扎下根来,倾尽40余年的光阴,为女孩们守护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与贫困带来的愚昧斗争。她帮助了1800多名可能辍学的山区女孩,引导她们走出大山,跨入大学校门。
张桂梅校长以教书为职业,却以救人为使命。女孩们一旦握上知识的利剑,便能斩断命运的束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在她的帮助下,险些被嫁人以换取哥哥的彩礼的山月、意外丧失听力的玖朵云,以及其他可能永远失去山外世界的女孩们,都第一次攀上人生的高峰,眺望自己终于有机会奔赴的未来。
常常嬉笑、偶尔吵架的华坪女高学生与普通女孩并无二致,而她们的人生浸透着逆天改命的悲壮感。她们必须奋不顾身地决战,才能终止命运的诅咒反复肆虐。
除了继《隐入尘烟》后再次扮演山村女性、形神皆与张校长非常接近的主演海清之外,素人女孩们质朴而本真的表演天然地传递真挚的力量,贡献了极具写实感的角色质感。
从泥泞山坡上的一栋矮楼起始,华坪女高逐渐蜕变为拥有国旗、齐整教学楼、水泥操场,乃至「未名湖」的校园,它必将把更多贫困的山区女孩引领到真正的未名湖畔。对于自己数十年来独自前往各地筹款、翻山越岭劝学的征程,张桂梅这样述说:「我的学生可以考到厦大、川大、武汉大学,而我们是用命换来的。」
来源:澎湃
比经由艺术加工的剧情更触动人心的,是随片尾字幕一起呈现的张校长真实工作画面。电影里张老师亲力亲为、悉心教导同学们的画面,与现实中师生携手奋斗、创造教育奇迹的故事相互交织,塑造出一幅鲜活生动的拼搏群像。
也是由此,电影艺术创作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成为本片常常引发讨论的核心焦点。中国电影史上的英模传记片,几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体裁,其目的不局限于商业性,而是更多地服务于政治性与教育意义;然而,相较于纪录片,传记片依然是一种带有作者色彩的语言,要保证戏剧性,其改编势必包含一定程度的虚构与表演元素。
涉及性别议题、贫困地区教育等多个层面,张桂梅校长经历本身的复杂性,就注定了任何形式的重述都将在历史全貌与创作者视角之间艰难取舍。围绕本片改编边界的舆论风暴,或许遮蔽了创作本身以及张校长艰巨付出的核心价值。
对于观众而言,面对议题如此复杂、层次如此丰富的人物传记文艺作品,如何以一种更具建设性的视角加以解读,并将其维持在理性电影讨论的范畴,无疑也值得在客观语境中重新思考。12月6日(周三)19:00,《我本是高山》特别放映之后,和媒体人吴海云、杜海燕一起,聊聊我们该如何透过文艺作品之眼,敬畏地遥望张桂梅校长点燃的希望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