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中三年“完美”撞上疫情,反而让小睿妈妈发现女儿的自控能力非常强。再加上孩子中等偏上的成绩,让家里萌生了转轨国际路线的想法。
从刚开始被海外大学高排名吸引,到最后选了小众欧洲留学,现在女儿已经拿到了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录取!
这3年在学校的体验有好有坏,但是对于国际高中的选择没有后悔。文章里小睿妈妈分享了这一路择校、就读体验、大学和专业选择......的经历。
以下内容是编辑采访小睿妈妈后整理而成,以第一人称叙述。
摇摆的我最终被孩子和她爸说服
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了孩子的一些显著优点。因为疫情的时候,我和她爸爸都处在防疫一线,每天早出晚归很少待在家,孩子上课和生活基本都靠自己,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所有电子设备当时都是她自己自由支配,白天的作息和中餐也是自我管理,我们就发现她的自我管控能力还是非常强的!不但能够正常上课、完成学习任务,保持成绩的相对稳定,甚至部分科目和学校年级排名还有不小幅度的提高。
到了初三上学期陆续开始了各种大考,尤其是元调以后,女儿的成绩属于平均线往上一点但不是特别拔尖的那种。我们考虑到孩子有自主学习和较强自控能力的特点,想着可以多一种选择,就先把几个武汉口碑还不错的国际学校都了解了一下,当时也并不是说必须要转轨,只是想多一个升学路径可以选。
当时重点关注了3所学校。但我们那个时候情况比较复杂,因为疫情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大多数只能通过网上去了解。现在这么多开放日、教育展、看校团,在当时真的是不可想象的。
扫码进武汉目标国际学校群
家长交流、一手信息获取↓
元调以后,我们家孩子也拿到了还很不错的高中的分配生。我们一家三口也正式开始讨论,是继续读体制内,还是转轨走国际路线?
投票的情况,是孩子和爸爸投了国际高中,我自己更倾向于把孩子放在眼跟前,当妈的还是总想把孩子搁自己翅膀下面护着的。
当时爸爸说,孩子小初一直都是年级前10%到20%的阶段,如果读体制内高中,可能也差不多。那么从武汉历年的考试情况综合拿到分配生的高中历年升学成绩来看,未来能够读的大学基本上可以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客观的预判。
而如果去读这所国际高中,她能进当年最好的班。当时学校宣传的数据是:80%的学生可以进入世界前30大学、100%的学生能进世界前100(现在因为学生增多,比例降了一点)。这个排名对我们还是相当有诱惑力的!当时的心境和现在是不一样的,如果还原到当时的想法,在面临转轨选择时,世界前100的排名是远超武大华科的,必须承认那个时候在排名方面还是有一点点虚荣心的。
另一方面,对我们做决定影响比较大的,应该还是我们一家三口对于读书意义的理解和选择。我们还是希望能给她更多机会去认识、去学会客观看待自己将要面临的各种各样的世界。说大一点,就是给她一个更高的平台,说小一点,就是作为父母在能力范围之内,给她更多支持,以便她将来能有更多选择,做选择的时候能更从容。
而且孩子也愿意去挑战一下自己,经过最终的讨论,我们一致决定去读国际高中。
就读体验,有好有坏
我们当年进的是最好的一个班,宣传是不超过15人的小班教学,但实际上开学后陆陆续续又有一些插班生转进来,有本校前一届的,也有在高中已经读了些日子的,到最后班上也突破了20个人。虽然这些学生也都是很优秀的孩子,但家长们心理上的落差肯定都是有的,也有家长向学校明确表达了不满的,毕竟前期的承诺没有兑现。
好的方面也有,外教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数量和比例,与宣传比较相符,也一直是这个学校的亮点。这些外教老师是来自于全球各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来自英格兰的老师,说英语时的字正腔圆,学生和家长们都表示听着真的是太舒服了;来自马来西亚的老师说英语有他的口音,但同时他中文说得非常流利,学生们毫不掩饰对他多国语言能力的赞许;还有来自美国的老师,学生们会拥上去围着他问问题,在美国为什么可以持有枪支?购买枪支需不需要特别许可等;还有来自中国台湾的老师等等。因为有这些真正的外教加持,学校有国际文化的体现,我觉得这应该是国际学校不可缺少的一点,对学生们将来出国留学是一种很好的过渡。
再就是小班上课,和体制内高中也是完全不同的。很像大学“走班制”的上课模式,上物理课、化学课、经济课......班上的同学并不完全是一样的,3年班和4年班、高低年级,都有可能在一起上课。这对学生们将来走进大学生活也很有帮助,留学时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如果有熟悉的模式,他们就能够更适应。
学校会给家长很多反馈自己想法的机会,家长会也会开得比较频繁,老师们都还比较愿意交流和倾听。同时学校还有一些关于亲子关系的宣讲,有家长课堂,就是教家长如何做好一个父母的课堂。我觉得这些还是挺可贵的,作为父母、作为孩子,都能从中受益。
另外,我们学校对于孩子早恋这类事情没有特别的关注,不会去打压他们。我们家孩子也会回来和我讲,哪个女生和哪个男生谈恋爱了,在食堂吃饭会坐一起、晚上一起上自习......孩子他们在面对恋爱这件事时,不会觉得很羞耻。我不敢说这是好还是不好,但我觉得孩子们是受到尊重的。
国际高中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的课程设计,也是和体制内高中很不一样的地方。谈不上优劣,我们只说不同。
我们读的是A-Level课程,比如说经济课、心理课在体制内高中应该是没有的,但读A-Level课程可以选作主课。在高一入校的时候,给了大概10门专业课自己选,最想上的可以选作第一梯队、同时还可以搭配第二梯队,在高一可能只有5门主课,到了高二可以继续学这些课,也可以根据兴趣和掌握程度进行调整。
扫码进武汉小众国家留学群
后续也会邀请家长进群分享交流↓
还有一些读国际高中共同都有的方面。以我看到的我同事家孩子的体制内高中经历,跟我自己家孩子的国际高中经历去比较,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差异点,以我家体验来看,都还是认同这个选择方向。当然很多感受还是因人而异,因学生特点和家庭特点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是从这些关注点去比较。
选大学从关注大学排名,到关注专业排名
从国内信息源来看的话,英美还是在第一档的,牛津、剑桥、美国藤校......这可能是所有家长的梦想。但实际上就像国内的清华北大一样,真的是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孩子才可以上的,家长一定要有很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综合比选。那我切入到我们自己家孩子,我们很清楚她不是在塔尖尖的那一类。
这几年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将来到底到哪里去读书,会面对什么样的环境,要如何生活?
英国和中国香港是我们最开始的主要方向。香港就比较近,政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交通方便,和大陆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且香港四大是口碑很好的大学。英美澳加很多大学的国际排名都很不错,英国方向也是孩子学校历年最主要的毕业生去向。
在我们早期预设了这样的目标后,遇到机会就会跟周围有经验的朋友们聊,收到的反馈褒贬不一,与最初自己的纯想象还是有较大出入,导致香港对我们的吸引力在降低,同时它的机会成本和留学费用又越涨越高,后来我们就没有考虑香港方向了。但我孩子班上也还是有很多同学想申请港大、港中文这些港校的,确实学校还是非常厉害的。
澳洲都说“水”,我们通过了解认为澳洲的大学体系是非常典型的宽进窄出模式,教育质量也还是很不错的。孩子爸爸有几个朋友都在澳洲,费用方面建议一年按100万准备,估计花不完但一定要给孩子备着。
这两年我们对家庭未来几年的收入预期不是很稳定,我们是希望女儿在本科留学期间,能够在经济上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学习,而不是出国了还要想着去哪里打工赚生活费。
那么整体上选择欧洲会让我们感觉更务实一些,同时我们在了解欧洲的大学时,发现欧洲不少学校是非常讲究学术的。有一个老师和我谈到过的一句话:“欧洲学校更注重自己的学术成就,而不是国际排名”,这也改变了我们之前对于学校国际排名的执着。
多种因素综合下来,我们家就把欧洲作为了第一选择,一方面它性价比很高,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排名相对不错的学校,相对而言政治方面也更稳定。当然英国和澳洲也同时都会申请。
专业选择上,Mark真的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我们定了欧洲大方向后,一开始想选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传媒方向,世界排名第一。因为我们不再以学校排名为择校标准,转而关注专业排名和学术地位,对未来进一步研读和就业都是很重要的。
扫码进武汉小众国家留学群
后续也会邀请家长进群分享交流↓
后来慢慢的,在选专业时,第一考虑孩子的意愿,第二我们就考虑了就业问题。现在选了两个方向,文科理科都有选,因为她物理化学数学这些理科都学得不错,同时文科经济学也还可以。所以在选专业的时候,我们做了两个方向的申请,一个偏理科是电子电气工程,一个偏文科是计量经济学,实际上都属于是文理并重的。
因为我们家孩子到现在都还没有很明确的专业兴趣,所以我们就给她选了文理都有的,她在本科学习过程中再来找自己的兴趣专业或擅长专业,最后人生的方向还是要靠她自己定。
最后想和家长们分享的就是,别人家的经历只能作为参考,最终不管是从孩子兴趣、客观排名、家庭经济状况还是外部意识形态,一定要综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另外可以多和学校保持联系,毕竟他们还是专业的,见的学生也多,经验丰富,可以多听听多沟通。
- END -
留学去哪个国家,专业怎么选?
和国际学校在读生和家长报团取暖
家长分享
国高动态
留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