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孩子哪哪都不顺眼,不是孩子差,而是你出问题了!

教育   育儿   2024-11-01 10:05   河南  


“说过多少遍了,不要把家里搞得这么乱!”

“能不能把衣服穿好,不要歪歪扭扭的,这么大了,懒得再说你”

“快点吃饭,不要磨磨蹭蹭的?”

“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还能写错了!”

……


曾经怎么看都可爱的宝贝,哪怕是搞破坏,都觉得是一个聪明的小捣蛋,为啥变成了父母眼中满身缺点的“麻烦鬼”!

急脾气、不懂礼貌、调皮捣蛋、胆小害羞……孩子的缺点越来越多。


你知道吗?不是孩子变了,而是我们看孩子的滤镜变了。

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果把孩子比成哈姆雷特,那么我们看到的又是哪一个呢?


所谓的缺点,有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有一部分则是我们过高的期望制造出来的,是我们心中的高标准“误伤”了孩子。

如果我们拿孩子与我们心中的期望相比,孩子往往都是错的。如果只是审视孩子本身,一定可以看到孩子的优点⋯⋯

美国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可实际上,父母们最常犯的错就是,无法真正接纳孩子最真实的样子。喜欢以过来人的经验,强行改造孩子:

不接纳他独处的样子,强行让他社交;

不接纳他内向的样子,强行让他当众展现自我;

不接纳他的爱好,强行让他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甚至不接纳他是左撇子,强行让他用右手......



世俗的标准、他人的眼光,所有的一切,都凌驾于孩子的感受之上。

01

你所看到的孩子的缺点

可能是主观的、片面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亲子咨询案例:

在一次咨询中,孩子的妈妈去开会了,爸爸先跟咨询师说了孩子前一天的情况,他说:

昨天晚上吃饭,孩子总是离开桌子,到处溜达;


玩游戏的时候,一兴奋就蹦蹦跳跳,跟他说这样会影响楼下的人,也不听;


做了很长时间手工,最后不收拾桌子;

刷牙洗漱已经很晚了,还纠缠着让我给他讲故事。


听爸爸的描述,你可能会觉得孩子各方面表现都不够好,让人很头疼。

恰好这时候妈妈工作结束,加入咨询,而她描述的完全是另外一个版本: 

昨天孩子回来很高兴,跟妈妈拥抱,说「我好爱你」;


吃饭的时候,确实离开两三次,但晃悠一下,没用提醒,自己就回来了,这已经很有进步,以前最多他会离开七八次;孩子玩游戏主要是在沙发上跳,偶尔一两次才跳到地上;


做手工的时候,特别投入,状态很好,做得很细腻,很有美感,做完心满意足。然后自己主动去刷牙洗漱了;


要讲故事,确实强烈地说服爸爸妈妈,我们都没答应,他也没生气,就睡觉了,很好说话。


对比两种视角,妈妈积极,爸爸消极,这是显而易见的。同一个孩子,同样的事情,在不同人眼里为何有这么大的不同?


其实真正看到孩子,并非表面这么简单,我们不要轻易给孩子的行为贴上不好的标签!

在评价孩子之前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第一,看得是否全面?

第二,程度是否准确?

第三,是否看到孩子的感受?


爸爸为什么总看不好的地方?

从爸爸的描述中就能感觉到,爸爸容易带着担心和焦虑去看孩子,他的心中设定了很多「不应该」和「不可以」,于是,孩子离开餐桌,或者孩子跳到地上,这样的行为,直接拉响了他的警报。

其实,爸爸的心并不在当下,他没有去了解,孩子离开餐桌去做什么,有没有主动回来。在爸爸眼里,离开餐桌就是不可以,是他内心定义的错误行为。

爸爸说的「总是离开」,其实只有两三次,爸爸说的「一兴奋就蹦蹦跳跳」,其实,跳到地上,只有一两次。

从爸爸的角度,我们就看到一大堆问题,看不到一个儿童的生机和活力。而从妈妈的角度,这个孩子就立刻鲜活起来,他开心的时候,会表达爱,玩游戏的时候很有活力,做手工沉浸其中,提要求有自己的坚持也有分寸感。

这个例子特别有意思,爸爸的视角,用上面的三个问题:看得是否全面,程度是否准确,是否看到孩子的感受,来进行完善和取舍,结果就靠近了妈妈的视角,这个视角更全面、更准确、更客观。


02

父母的评价是孩子

认识自我最重要的窗口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是他认识自己的第一个窗口,你不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品质,他自己也不可能看到!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孩子很大程度上也会这样看待自己。

当父母眼里的孩子浑身缺点时,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也是“我很差、我不行”,破罐子破摔。
当父母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优点时,孩子会相信自己是如此优秀,会更加自信、阳光,想要变得更好。

世界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曾经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爱迪生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正因为他有一位善于发现他优点的伟大母亲。

爱迪生上小学时,学校买来了新教具,他很好奇,全给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的妈妈。老师对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

“老师,我看你不对哟!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是那么相信这是儿子最大的优点。

喜欢拆东西,实际上就是好奇心强,是智商开发的动力。正是受到妈妈的鼓励,爱迪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终于成为20世纪对人类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可以说,没有爱迪生的母亲,就没有爱迪生的成功,是她发现了儿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发现了儿子的才能,也保护了儿子珍贵的好奇心。

父母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认同孩子,孩子才能放下别人的眼光,坦然做自己。即使被全世界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他也依然活得强大而自信。


03

做一个能发现孩子闪光点的伯乐!


有一个段子:

老师上课的时候看到有两个学生枕着书睡觉,其中一个是成绩好的学生,一个是成绩差的学生。
老师一把将差生拉起来骂道:“真是不思进取,一看书就睡觉。”
然后又指着那个成绩好的学生说:“你看看人家,就连睡觉都在看书。”

虽然是个带有讽刺意义的段子,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只要父母用心,再差的孩子身上也能找到闪光点。
毕竟上课睡觉都可以说成是“睡觉了还在看书”,抱着这种欣赏的心态,还愁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吗?

如同看黎明的天空一般。有的人看到那黑夜将太阳层层压住,眼里只有黑夜。而有的人却看到了黑夜后面的光明,眼里全是光芒。
我们看孩子,也是如此。

当你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光芒,那孩子肯定也能从你的眼睛中看到闪闪发亮的自己。而不是那个总是被人责备打击的自己。


一个妈妈去开家长会,结果老师告诉这个妈妈,他的孩子全班最差,最多坐三分钟就会分心。这位妈妈回去以后跟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现在能坐三分呢,进步很大。
孩子非常兴奋。
他慢慢能坐住五分钟、十分钟了……。
这位妈妈就用这种方法一直把孩子送进了清华大学。

其实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待效应”。

有一个世界级的大骗子,叫罗森塔尔,他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

有一次他到一个学校,随便挑了十几个孩子,硬说他们是天才,结果八个月后,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真的发现这些孩子进步明显,慢慢变成了天才。


如果熊孩子让你很抓狂,你很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来看看躲在孩子的缺点后面到底是哪些天赋吧!


发现孩子的缺点原来可能暗示着他异于常人的天分后,大家心情有没有好一些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足以说明伯乐的重要性,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当一个能发现孩子身上优点的伯乐。

越是能发现孩子闪光点的父母,越能带给孩子正向的激励。

同样是孩子把玩具散落一地,父母若工作不顺回到家,会忍不住怒火中烧,对孩子咆哮;但若是股票涨停、心情很棒的一天,却反而觉得孩子淘气地可爱,忍不住给他一个爱的抱抱。

这背后,孩子本身并未改变,改变的是父母的心境与能量。

所以啊,当你看孩子哪哪都不顺眼时,不妨多想想,真的是孩子满身问题,还是你只能看到孩子的问题。


育儿女神蜜丝懂
蜜丝懂与百万宝妈分享育儿、亲子和购物经。 60秒育儿小视频,给你最科学、专业、有趣、易懂的育儿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