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关于白领断供保险的文章爆了,阅读量10W+。
这显然指的是寿险类的期交型产品,毕竟一年近十万的保险支出对于收入断崖式下跌的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相对来说,大部分有车家庭的财险支出是车险,一年几千元的成本不多。但是在消费降级的年代,也算一个大开支。
这个变化,一直在车险市场一线的代理公司周总就明显感觉到了。
比如车主下单的时间普遍向后面延迟了,逼单的效果差了,很多车主要等工资发了来出单,还有一个年轻车主说等我过了生日吧,我今年的生日礼物是父母帮我买车险。
据他观察,最明显的是今年不保车损的客户越来越多了,以往都是一些老旧车不保车损,现在一些次新车,包括一些新能源车客户也开始不保车损了,
车主借口一般都是说“这车不太开的”,“我是老司机,无所谓的”等等。
过去的车主只会说全保,看一个总价格就好,现在的车主非常仔细,会看险别了。
有一些老龄车或者零整比高的车,车损险的费率几乎是10%,车主一看报价单上的价格,说才保三四万的车损,保费就要两三千呀,不如不保吧。
他们认为小擦小碰出个险还要掂量走不走保险,毕竟出一次险影响三年保费。这个常识的普及率比综改初期更高了,很多车主都比较谨慎。
周总的客户以直客为主,满足客户需求是他的最重要的功能,但现在他有点头痛:
一是当地的费率管控,各地对保险公司的自主系数均值有要求,有时有些公司单保三者的价格并不比保车损的便宜多少,因为单保三者的自主系数相对较高,而车主的意识是单纯在报价单上减去车损后的价格,每次他都要解释很久;
二是很多公司一定要保车损,可能是因为这类公司的业务以直销或电销为主,单量固定,势必要提高单均保费,否则公司的运营成本会变高,如果车主要单保三者,对品牌要求又高,报价难度就增加了;
三是很多大公司的非车捆绑太高,前几年讲的是绑定率,也就是有非车的单子的占比,现在很多公司要的保费的匹配度,也就是非车要达到车险保费的占比是多少。之前可能一个非车是一百二百的,现在动则五六百、七八百。最夸张的是,有些单保三者的情况下,非车的保费可能会高于车险;
四是限速的规定,造成想保三者的保险公司没有额度了,或者干脆都取消单三的政策
……
当然对他来说,最大的影响是客单价的下降直接减少了他的客单利润,有时客户要反复比较不同的方案和公司,他花更多的时间,结果赚了更少的钱。
但他认为,消费降级的风吹得越来越猛了,主体公司的经营策略离车主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