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我的读书故事

文摘   2024-12-23 06:58   湖北  


  

  我的读书故事

  活动唤醒激情,阅读唤醒记忆

  -------题记

  4月24是世界读书日,要与好书为伴,坚持每天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畅游书海,拓宽天地;提升品味,陶冶情操;浸润书香,快乐阅读。努力培养文明而博学的儒雅气质,成为一名知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改变,从阅读开始;生活,从阅读开始;成长,从阅读开始;快乐阅读,从今天开始,这是城关中学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关键词。

  其实我读书的记忆还停留在初中,那个时候看梁羽生,看琼瑶,看金庸,看读者文摘,杂志,甚至一角纸报,都看的津津有味,那个时候只是记住了故事情节的美好,至于能让我们学到什么没有深究,到了高中,学业繁重,放弃了阅读,但欣赏和喜欢书的心没变,疫情这年,妈妈生病,照顾妈妈后很长时间睡不着觉,用这个时间参加了竹溪读书反思挑战赛,为期一年,我参加这个活动时已是竹溪举办的第三年、坚持是一种韧力,第三个月是妈妈生病最严重的时候,我坚持不下去了,学校桂主任劝我:试一试吧,为了你妈妈,用坚持感动你妈妈,把她留住,妈妈还是在我的遗憾中到了天堂,可阅读的习惯坚持了下来。

  我阅读的第一本书是《正面教育》,看这本书缘于我的女儿安娜,女儿很特殊,特殊在于我的家庭,全部是大嗓门,在我的记忆里,安娜很小的时候我们小声要求她做的事情从来没有一次完成过,所以一件事情需要两次以上甚至多次,不知不觉孩子就到11岁了,在表达沟通上有缺陷,行为习惯也有缺陷,疫情期间关在家里,品质,思想更有问题,总喜欢跟我对着干,对婆婆没有发自内心的感恩,对于我女儿成长教育,迫在眉睫,所以坐下来,看了这本书,其中一句话对我影响特别大: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年轻人不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学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德雷克斯常常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影响特别大,孩子贪图享受的思想特别严重,大人也怕孩子受苦,怕碗洗不干净我们大人帮忙做了,地拖不干净,我们帮忙做,买瓶醋怕不会买,我们自己主动买了,甚至作业,我们都怕他做不好,到边到角的讲,这样生产出来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是低产儿呢?

  读了这本书,我学会了对女儿放手,我会看着他做,做不好,我会教她第二遍,第三遍,直到做好,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都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不必说,解惑,解的是什么惑?如果只是单纯的方程式和化学式,那传道授业即可,可我觉得,解的是学生们对未知将来和现有生活中不确定的困惑。

  景洋喜欢上班上一个女生,不知道是不是努力学习变成好学生,他们之间就会有结果;灿灿内心善良,但行为乖张,拿捏不准是非分明和以暴制暴之间的尺度,时不时在班上演绎一段霸姐上位桥段,甚至欺压本班姐妹为乐趣,幺幺初来乍到,顶着“寄人篱下”和“拿人手短”的压力,拼命用功读书,却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代燨燨倒是有明确的目标,只不过这个目标是她父母的,从来都不是自己的,她为此丢失了自己,更不清楚自己在为谁而活。

  因为茫然,所以痛苦。

  我没有能力解决所有人的困扰和烦恼,于是从书中寻找答案,《教育的目的》使我明白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而不是简单的考一个好分数,这些年大家都在讨论应试教育,有人说机械,有人说悲哀,还有人说中考,高考是留给没有背景的普通人,最后一次两次的公平,这些声音或对或错,现实里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一种压力,回归教育本源,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耐心地掌握细节的过程。不存在一条由灿烂的概括铺成的空中过道通往学问的捷径。”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不会”让我固步自封,寸步难行,上好一节课除了悟透教材,抓住学生,还要有整合资源的能力,《终身成长》第二章节用实验检测两种思维模式下的生活方式和认同感,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会经常有“我是一个失败的人",我的人生为什么这么悲催"一些消极的观念,因此生活一片愁苦,下意识会有挫败感,而成长思维模式下的人能意识到当下虽然有困难,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灰心,有思想准备去承担风险,直面挑战,继而努力去奋斗,这不正是我们现在在经历的吗?

  成长型思维逼迫我动手,脱离依赖,在这本书的引领下去解决一个一个问题,困难体积变小,难度系数变小,不给人生设限,坚持学习,不断挑战,终身成长,我们拥有的不应该仅仅一点书本知识,李兰娟院士说,思想教育应该走在知识教育的前面,端正态度,有良好的人生观,知识才能为我们所用,这大概就是书本理论与现实最完美的契合。

  我是一名教师,课堂上一个人面对一群学生,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让自己对教师职业产生幸福感,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观念,必须不断修炼、丰盈自己的内心,学习,阅读,反思就是走向幸福的最佳途径,

  数学老师吴正宪《给教师的建议》之一就是把教育作为终身幸福的源泉,之二是“如果在从事教育工作初期,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与应教给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比例是10:1,那么,到了15~20年工龄时,这个比例应成为20:1,30:1,50:1,而这一切全靠阅读。”让我想明白所有的书是相通的,最终的目的通过各种途径让自己变的优秀,我从事数学教学,认为阅读没有那么重要,以至除了生硬灌输知识点,学习外的交流少之又少,教师培训会上姜校长告诫数学老师,类题应贯穿于平时的课堂,这个意思不也说明阅读的重要性吗?数学老师也要用广博的知识征服学生,文学索养当然也是老师的渡金鞭,一个题型可以变式,延伸,拓展,这在于平时的积累,因此我会改变这种观念,把抱怨的时间用来阅读,哪怕一次读一分钟,十分钟。

  疫情期间躁动不安,读《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我的心平静下来,身为一线教师,应该关注课堂里的革命。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这种观念在线上教学体现地更加淋漓尽致,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把信任交给孩子,把理解和互通交给家长,虽然这种文化渗透不如预期来的快,可也因为他的不易才越能享受过程,开花结果更快乐。他让我们持续保持清醒的头脑,怀揣一颗尊重孩子的心,多理解,多尊重,多想办法,多换位,从自己的课堂改变做起,从小小的个体开始,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这本书的最后这样陈述:这份复杂并不仅仅是意味着工作的难度以及对教育者自身各项条件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如疫情期间,教师每天手机,电脑不停切换,给学生讲课,布置作业,批作业,每天对着屏幕要批几十份作业,眼睛的瞎不知可不可以换来学生扎实的学,在灾难面前,我们要进行一场教给孩子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地球亲密共生,与人友爱互动的“教育革命”,教给孩子健康,安全,人文,自然,科普,那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就会早日取得甘饴甜美的硕果。

  发展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大事,“3X时光成长计划”告诉我;你写下的文字,尽管朴实,但正在复盘你某一个时刻的思考;尽管平白,但正在再绘你某一个时段的心绪;尽管简短,但正在重现你某一个时期的足迹。很多年后再翻阅,你会被自己所打动——人人是自己的主角,你的人生如此真实地发生在似水年华里。

  所以,我坚持读书,写简单文字,做一个有痕迹的老师。







 
 

作者感言:

  1996年师范毕业,怀着满腔热情踏上育人之路。第一天,就在心里默默立下“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事业”的誓言。从此,乐在其中,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的教鞭下有瓦特,我的冷眼里有牛顿,我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教学中应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赏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教育生涯还在继续,桃李满天下的梦也在续写。


 



希望大家多标注我们公号(关注后点击)为“星标”,多点击一下文末(右下)的“在看”,以及转发或留言。
投稿时标题:公号栏目加作者名加文章名。如:文史武陵校园文学郑苇那年的雨
投稿信箱:2250459253@qq.com

接收书法绘画摄影诗文作品,以附件形式发来。作品字数不少于三百。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三张。  

作者所投作品必须是个人原创首发未在其它微信公众号发布过的作品。平台只接受邮箱投稿作者投稿后最好立即加主编微信,zxmayi,方便交流沟通.
赞赏低于10元恕不发放。打赏总金额的五成作为稿费,本周周日发给作者并提供赞赏截图,另一半用于平台维护。稿费将通过微信红包发给作者。
声明:本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作为推广地方文化用;部分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各报刊如有选用、摘录,请务与作者另行沟通。
文史武陵交流QQ群:173716818




文史武陵
挖掘地方文化宣传民俗风情走进武陵古城认识竹溪人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