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以来,在主要由西方驱动的现代化所引发的危机中,东方哲学成为应对当代挑战的一个颇被期待的替代方案。东方的思维方式,其整合性和全面性,提供了解决世界上许多持续冲突和灾难的洞见,这些冲突和灾难往往被视为机械性地碎片化的。
“东境之遇” (East meets East,以下简称“EmE”) 是由Nabi艺术中心(韩国)发起的长期项目,项目从东方哲学中汲取灵感,提出对当代技术社会的新视角。该项目探索东方思想如何引导我们面对现代社会和精神上的疏离。EmE旨在唤起基于东方视角的生态和有机世界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和谐。其目标是培养超越国家、种族、代际和阶级的全球社群,为全球公共利益奠定基础,并超越单一的东方视角,类似于量子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所提倡的互补性原理。
Art Center Nabi, Nabi Future Studies, Tazak Madang, COMO, Seoul, South Korea.
为了实现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EmE,Nabi艺术中心自2022年起进行了多维度的方法论探索与尝试。该计划始于2022年在英国韩国文化中心举行的“EmE: One Mind一日会议”,其后又囊括了一系列名为“Dong Dong Madang ”(憧憧院)的月度学术研讨会。2024年,该项目计划反思其两年的发展历程,并决议将其升级为国际性活动。
今年,由韩国国际交流财团(Korea Foundation)与798CUBE联合主办,Nabi艺术中心主导策划, “东境之遇” (EmE)系列论坛将首次落地被誉为国际艺术目的地的北京798艺术区。798CUBE作为中国本土新兴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不仅一直强调并贯彻科技与艺术的联合,还致力于国际艺术共创、交流与研究,通过与Nabi艺术中心等东亚艺术机构的多方合作,旨在建立一个涵盖科技、哲学与跨媒介艺术的全球平台。通过邀请世界各地的学者,我们希望开启理解和解释当今技术社会的新途径。故此,我们将这场东方与东方的对话命名为“East meets East”。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我们将围绕“东方哲学视角下的技术社会”和“媒体艺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两大主题进行分享及学术研讨。
“憧憧往來 朋從爾思”这一短语来自《易经》,意为“如果一个人内心渴望真正的交流,朋友就会追随你的思想”这句话源自“咸”卦,象征着阴阳的和谐与融合,反映了对团结和共鸣的追求。
在本次北京论坛讨论中,我们将辩证地思考在不同文化、代际、社会阶层和种族之间正在发生的全球冲突和分裂。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审视这些问题,而且还要建立克服当前人类面临的挑战和危机的共识。简而言之,我们共同寻求为更好的未来构建替代性解决方案。
来自韩国、中国等参与者在东亚文化圈内分享着重要的文化和历史联系。通过在这个地区汇聚艺术、技术和人文领域的学者,论坛旨在超越数字时代所创造的短暂关系。它寻求基于东方互补和互联的哲学,为可持续社区奠定基础。圆桌会议将重新审视我们技术社会中的“团结”意义,并探索通过国际文化和艺术合作实施新的整合与和谐形式的方法。
中医因其与西医迥异的身体观,一直受到以生物医学为代表的科学医学的质疑。在20世纪60年代,中医理论家们受到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启发,借用了“黑箱说”以超越身体的本体论问题。本讲座从中医与控制论的这段过往历史入手,将中医身体重新带入控制论的相关历史脉络,并对虚拟与现实、物质与信息进行新的反思。中医那些看似古老的观念,有可能以非常具体的方式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索当今越来越信息化的现实,并促使我们重新理解事物被高度虚拟化的趋势。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中医学中的“气化”身体,或许能够发展出一种超越虚拟/现实和物质/信息二分法的生活方式。毕竟,借用《孙子兵法》的名言,中医一直使用“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策略,乃至“无中生有”、“有无相生”。
赖立里,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长聘副教授,2023-2024博古睿学者。研究兴趣包括身体、医疗实践、日常生活。主要在文化人类学理论视野下同时关注当代前沿的医学科技以及传统医学知识体系,包括传统知识的现代转型、科学技术与社会、医学多样性等方面。著有Hygiene, Sociality, and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2016,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Gathering Medicines: Nation and Knowledge in China’s Mountain South(与Judith Farquhar合著,2021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当下致力于探索中医与“后人类”身体观的关联,将中医身体及其实践带入当代人文与社会科学前沿研究的视野,在信息科学技术对“存在”做出全方位挑战的背景下,重新思考身体生命,乃至何以为“人”的哲学命题。
演讲将围绕人工智能伦理和美学中的跨文化敏感性概念展开。基于“有损压缩”和“模型崩溃”作为文化现象而非仅仅是(尽管至关重要的)人工智能架构和媒体的特征,沈慧琳希望详细阐述关于人工智能系统中文化偏见的内化以及放大/再造的问题,特别强调她提出的概念:有意承受性。
尽管现有的关于算法偏见的研究已经有效地集中在人工智能代理的种族、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健全主义歧视或性偏见等相关主题上,但“文化”偏见的概念仍然相对晦涩,因为它不能轻易与任何上述识别标记被混为一谈。她认为,在我们规划道德和艺术性人工智能的指导方针时,应该考虑到“文化”作为一种在我们社会领域中流动但具体存在的符号的流动性和模棱两可性,特别是考虑到人工智能的最新突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标志性产品,进而依赖于文化的创造者——即语言和视觉表现(而不仅仅是视觉感知的对象本身)。因此,她认为,在实现道德化人工智能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开发和训练能够理解但也能拥抱模糊性的系统,因为我们渴望并期待可操作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基于这些思考,沈慧琳将讲座命名为“暧昧的人工智能:有损压缩、模型崩溃与跨文化敏感性”。
沈慧琳(Haerin Shin)是韩国大学传媒学副教授;跨文化人工智能伦理与政策中心的主任;同时也是国际研究合作中心的主任。Shin的研究领域包括亚裔美国文学、科幻小说,以及人工智能的伦理和美学。她撰写过关于网络欺凌、后人类灵性、科技东方主义、人工智能伦理和监控技术的文章,目前正在撰写一本关于科幻小说中人工智能表现的书籍。
研讨嘉宾介绍
金允哲是一位艺术家和电声音乐作曲家。通过对“物质”和“物质性”提出根本性问题,艺术家展示了想象力和创造一个超越人类既有经验之真实的可能性,并关注其潜在的趋势。其作品展现了艺术家想象的物质世界,是一个在人类文化形成或被语言定义之前的维度中的故事。人类、非人类、机器、材料和物质被平等地视为活性物质(跨物质)和事件主体,存在于其作品当中。
金允哲曾获得多个国际奖项,包括2016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碰撞国际大奖、林茨电子艺术大奖(Ars Electronica)和 VIDA 15.0 三等奖等。其作品也曾在世界多地展出,包括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意大利)、巴塞罗那当代文化中心(CCCB,西班牙)、FACT利物浦(英国)、林茨电子艺术中心(奥地利)、法兰克福艺术协会(德国)和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中国)等。他曾担任韩国高等研究院(KIAS)跨学科研究项目“物质现实”(Mattereality)研究组的首席研究员。此外,他还是艺术与科学项目组“流体天空”(Fluid Skies)以及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系的“液体物质”(Liquid Things)艺术研究项目的团队成员。
李进俊博士 FRSA,是一位教育家、雕塑家、新媒体艺术家和创意总监,他通过新技术探索乌托邦空间意识形态的边缘体验。他专注于创造能够引发共感体验的空间,并指导使用先进技术的跨学科表演。自从2007年在韩国艺术委员会ARKO艺术中心首次举办个展以来,李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场所展出,包括首尔博物馆、韩国国立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印度国际中心、捷克的布拉格国家美术馆、保加利亚国家博物馆、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音乐学院,以及伦敦的韩国文化中心。他是皇家艺术学会会员(FRSA)和皇家雕塑家学会的正式成员(MRSS)。李的工作室可能最为人所知的是2010年在首尔数字媒体城永久安装的公共媒体雕塑"They"。
目前,李博士担任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KAIST)的教授,他也是艺术与技术中心的主任。他还担任韩国创意内容机构(KOCCA)的New Contents Academy(NCA)的杰出教授。他关于数据驱动的艺术与设计、声音艺术以及使用新技术如VR和AI的未来歌剧的XR表演的跨学科研究,已经在MIT Press的《莱昂纳多》和国际电子艺术研讨会(ISEA)等著名期刊上发表。
刘辰岫(Ivan Chen-Hsiu Liu)是一位艺术家和研究员。他曾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学,随后在德国复杂系统物理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获得了他的博士学位。在成为中国台湾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的全职教职员工之前,他做了10年的独立艺术家,在那里他创立了未来叙事实验室。他目前的作品探索了用科学启发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叙述当代问题的新方法。他喜欢吸引公众并让他们对我们世界内在机制以及所有事物是如何通过简单而优雅的理念相互联系的感到好奇。
主持人介绍
Nabi艺术中心总监。Nabi艺术中心成立自2000年,是韩国首要的媒体艺术中心之一,也是国际数字艺术和文化领域的中心机构。Nabi艺术中心旨在成为将文化愿景转化为重要活动的中间媒介,艺术中心的任务围绕三个主要领域展开:对当代技术的“批判”;培育“创造力”,从而开启创新表达的新可能;建立“社区”,使新的创意得以共享并发展为新社会运动。Nabi艺术中心希望成为一个结合艺术感性与技术潜力,从而带来人类和社会积极变革力量的空间。
798CUBE执行馆长。「设计北京」博览会联合创始人,亚太动漫协会韩国秘书长,韩国济州艺术节「JAD Festa」组织委员长、中韩艺术项目「EASTBRIDGE」总策划。
主办方
韩国国际交流财团
Korea Foundation
韩国国际交流财团(KF)是韩国领先的公共外交组织,根据1991年立法的《韩国基金会法》成立。KF通过多样化的国际交流活动,促进对韩国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增强国际社会的友好关系。
KF实施各种文化、学术、政策相关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项目,以支持对大韩民国的更深入了解,并为与全球社区的国际合作奠定基础。
798CUBE
798CUBE坐落于北京798艺术区的核心区域,建筑面积 3600平方米,建筑体由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艺术家朱锫设计,是朱锫建筑所(Studio Zhu Pei)近年来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一系列实验性的创作实践之一,这座艺术区里的工业“盒子群”,充分展现出科技、艺术与工业遗产相结合的基因。以“Into the Unknown”为口号的798CUBE,致力于科技和艺术的融合,并依托798艺术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文化名片的天生优势,打造一个面向大众,链接国际优质艺术资源与公众的平台,在新兴科技与前卫艺术孕育的语境中启发大众,并愿意持续、深入地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艺术语境之中。
项目发起
Nabi艺术中心
Art Center Nabi
位于韩国首尔的Nabi艺术中心自2000年建立以来一直身处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前沿。艺术中心通过孵化、委任和展出新作品,为数字艺术和文化的新兴生态做出了贡献。Nabi艺术中心的活动可以概括为3C:批判(Critique)、创造(Creation)和社区(Community)。在批判性地观察当代社会的同时,支持艺术作品的创作,并孕育出一个由艺术家、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社区。Nabi艺术中心旨在成为“新”文化中心,在这里,艺术的感性与技术的可能性被有机融合。
两极椭圆
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
扫码购票
展览日期
2024.5.25-10.13
策展人解读丨两极椭圆: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
展览现场|金允哲的“两极椭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