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本,教学伦理为魂:构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正向循环

文摘   2025-01-28 06:01   上海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这一过程中,“教师为本”的理念愈发凸显其重要性。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真理的探索者,他们承载着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重任。因此,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强化教学伦理,构建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正向循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师德师风:高等教育的基石

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全力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对教师个人素养的要求,更是对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通过完善师德师风奖惩考核体系,突出高线引领和底线要求,可以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坚守教育初心。

同时,加强教师学术道德教育与管理,预防查处学术不端行为,也是维护学术纯洁、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教学伦理:教学实践的规范与坚守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伦理的规范与坚守同样至关重要。忽视教学的信念、目的和教材教法中的伦理问题,往往会导致教学目标与手段的矛盾和冲突,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坚守教学基本伦理,规范师生伦理关系和教学行为。敷衍授课、轻视教学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更是对教育事业的亵渎。

三、构建以善为本的教学模式

在当代大学中,强调教学伦理首先要建立以善为本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注重学习与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更强调生命内涵的培养以及精神层面的充实。

通过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善用所学以利于国家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与价值。正如费希特所言,“教育首先是培养人”,而非仅仅传授知识与技术。

四、树立人文关怀与终身学习的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的教学伦理精神也应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个性彰显与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更是对未来社会的适应与准备。

通过尊重历史文化、传承优秀文明,同时响应科技发展、产业变革,我们可以培养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五、主张教学主体的协同互助

教学主体的协同互助是构建正向循环的关键一环。通过师师之间的协同教学、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生生之间的分组合作学习,我们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时,这种协同互助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形成正向循环,促进和谐发展

在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重关系中,教师的教学居于关键地位。通过确立教学价值并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教师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成效。

这种正向循环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能促进各种关系的和谐与正向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为本、教学伦理为魂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学实践行为、构建以善为本的教学模式、树立人文关怀与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及主张教学主体的协同互助等措施,我们可以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本文为“文化与体育”微信号(healthbeing)原创,部分插图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1,教师在课堂上的站位有讲究,您站对了吗?

2,教育部: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有这些行为要清除出教师队伍!

文化与体育
文可通达天下 武可独善其身。 主题内容:知识普及、学术讨论、热点跟踪、开阔视野。传播正能量,稿件来自各个方面,理性阅读,文明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