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中指看报:柔性执法彰显法治温度

文摘   2024-10-28 08:30   湖北  

中指提示:1、主题上:“法治”主题因其特殊性和针对性,在国考行政执法卷和省考执法卷中是必考,而对于其他试卷,“法治”主题也会出现,但是可能只是作为其中的某个考点。本文讲述的是“柔性执法”,属于执法中的重点话题,刚柔并济,执法温度和力度的讨论是永远的热点。2、结构上:属于自由发挥式的议论文,没有很明显的框架,在申论大作文写作中不建议模仿。全文从刚性执法引入柔性执法,主体落在讲述柔性执法的意义上。3、内容上:近期执法主题的文章不多,本文有很多法治方面的官方表述,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都要适当积累官方表述。本文对柔性执法意义的阐述很到位,不仅停留在“惩戒与教育”,而是引申到了“法治风尚”、“法律与现实的平衡”等内容,值得学习和思考,理解其真正含义。


柔性执法彰显法治温度

张双双《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0日  第 05 版)

  占道摆摊、乱扔垃圾等现象,是城市管理中的难题(现象引入,负面现象引出问题)。近来,不少地方推行“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的柔性执法模式积累官方表述,首违不罚是普及面最广的柔性执法手段),对于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若当事人主动整改、积极参加公益志愿活动,就能减轻或免于处罚(简单了解几种柔性执法手段的具体含义)。(开头通过现象问题+解决对策引出“柔性执法”在执法中的创新。)

  法律具有刚性特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官方表述,积累),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法律的性质,刚性是法律的底色,而柔性是执法的手段,最后一句拔高到法治国家)。而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因时因势优化执法方式,则体现了法治的温度与治理的精细度(刚性和柔性是一体两面,执法既需要坚守法律底线,执法必严,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柔性执法。即“温度”和“力度”)。过去,一些人对执法的理解出现偏差,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严管就是重罚”,不考虑实际情况,不考虑群众切身感受,机械执法、“一刀切”,导致“顶格处罚”“小过重罚”等不时发生负面表述,也是常见的一些不良执法做法,适当积累)。一些案例虽然最终得到纠正,但其中的教训值得深思。(从刚性过渡到柔性,同时点出过去一些错误的重罚观点,引出后文执法的根本目的。)

  执法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执法的本质)处罚不是目的,教育和规范才是根本(积累,在柔性执法中可迁移)。注重执法方式的灵活性与人性化,对轻微违法行为不简单地一罚了之,而是给予一定的容错空间,以提醒教育的方式引导人们自觉主动纠偏改过(与前文“教育和规范”呼应,人性执法彰显教育目的),可以让违法者既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又体会到法治的温暖(从执法的本质过渡到执法到底要怎么做?要注意灵活和人性。)

  法治是生活的多棱镜,它植根于法理与情理、感性与理性并存的现实(很好的表述,将法治的柔与刚、情与理描绘得很形象)。社会是复杂多元的,人们就是在各种具体场景中去理解法治的内涵和意义(法治与社会,法治需要落到社会现实中让人民理解,才能将法治建设更好地推行下去)直观来看,柔性执法将教育和惩罚结合起来,有助于让当事人理解执法目的,让旁观者也受到教育(柔性执法的最直接的意义,让群众理解认可,让教育普及)其深层效果是,执法者统筹考虑法律制度与客观实际、合法性与合理性等多重因素,作出审慎处理,更好促进法理情统一,让正义、安全、公平等价值观念可亲可感,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柔性执法的深层意义,统筹法治与现实,促进情与理统一)(本段主要讲述柔性执法的现实意义和深层作用。)

  “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从实到虚,让知法用法守法成为根植于内心的信仰,上升到文明风尚)。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在把握执法尺度和传递法治温度中找到最佳结合点,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让法治的种子在人民群众心中落地生根。(本段不仅将柔性执法,更是延申到“心中的法治”,即法治风尚,通过刚柔并济让法治建设深入人心。)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和执法得关系,执法在法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在一些情形下,用更柔性的姿态、更人性化的举措来执法,以一种温润的姿态彰显法治的刚性,其力量同样坚实而强大。(结尾回应主题,要用柔性执法来彰显法治刚性。)

 

中指的申论教室
原创公务员考试申论经验分享。《中指看报》《指点申论》连载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