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钢三代”孙承碧:用奋进诠释新春“敬业福”

时事   2025-01-30 14:43   内蒙古  


春节期间,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欢声笑语、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之时,包钢集团首席技师孙承碧正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保生产、保供应,为企业生产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进孙承碧领办的自治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各种技术资料和实验设备摆放得井井有条。春节期间,他与工作室的成员们一起,毅然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日夜坚守在这里,针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随时展开深入的技术攻关。

自1998年从包钢技校毕业,孙承碧便投身于包钢的炼钢事业。二十多年来,他在这片钢铁的热土上挥洒着青春与汗水。凭借着自身的不懈努力,他从一名普通的炼钢工人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炼钢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即使在节日期间,也丝毫不能松懈,我们加班加点总结提炼实际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不断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重轨钢提出的迫切需求。”孙承碧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才是企业致胜的“法宝”。孙承碧和团队成员们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分析,发现通过对干法除尘CO浓度曲线的精准监控,可以更快速、准确地判断转炉造渣的状态。基于此,他们提炼总结出了《利用干法除尘CO浓度曲线快、准、稳监控转炉造渣操作法》。该操作法显著提高了一次拉碳成功率和煤气回收量,有效提升了重轨钢大于10个碳出钢的比率,为提高高速钢轨的成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每年可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国家的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优质的钢材。

在紧张的生产工作之余,孙承碧始终没有忘记培养新一代的炼钢技能人才。“炼钢这活儿,看似简单,实则每一个步骤都有诀窍,你们一定要用心领悟。”现场示范讲解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因为他深知,炼钢技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徒弟们进步迅速,在市人社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为包钢的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蓬勃活力。徒弟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逐渐掌握了各种炼钢技术的精髓,有的徒弟在模拟炼钢比赛中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有的则在实际生产中成功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为包钢的持续发展储备了充足的技能人才力量。

从初入岗位时的青涩青年,到如今的高技能人才,孙承碧在包钢的炼钢岗位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也在坚守和奋进中斩获了全区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三代人’经历了包钢从‘一炉铁’到‘百种钢’,从‘齐心协力建包钢’到‘齐心协力强包钢’,炽热的炉火、沸腾的钢水共同奏响了包钢这片热土的钢铁强音,我的祖辈、我的父辈都曾把青春和热情献给了包钢,我从老一辈奋斗者的身上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传承、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孙承碧介绍,爷爷是包钢建设初期的开拓者,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包钢的创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父亲则见证了包钢的发展壮大,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包钢的稳定生产贡献了力量。如今,孙承碧接过了祖辈和父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在包钢的炼钢事业中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包钢人的奋斗精神。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坚守奋斗,不负春光。“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我们的坚守能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孙承碧和工作室成员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从优化生产流程到改进设备性能,从加强质量控制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部署,确保高效率保障生产。

记者了解到,在像孙承碧一样的炼钢人共同努力下,包钢炼钢厂不断强化技术总结与提炼,持续优化品种钢结构,大力推进稀土钢生产与试制工作,全力实现高端工业材料、出口轨等全流程制造技术的贯通与批量生产,逐步打通了包钢钢轨产品“出海”的新通道,为包钢集团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更多的竞争优势,也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钢铁保障。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春燕;摄影:常静,祝家乐

(责任编辑:贺怡欣一读:袁闻廷;校对张桂莲;一审:林一凡;二审:杨帆;三审:梁学东

声明:包头市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授权,注明来源于《包头日报》微信公众号(BaotouDaily)。

如果可以,请点点底部给小编加个鸡腿↓

包头日报
贴近铸就主流,责任彰显公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