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我校毕业生到基层和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担负时代使命,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我校今年将继续面向2024届毕业生开展“求是奖”的评选活动,材料学院八名同学获评天津大学2024届毕业生“求是奖”银奖。
“求是奖”风采展
巴凌志
巴凌志,男,1994年09月出生于河南信阳,中共党员,材料学院2020级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生,现就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电子工程研究所。2017年9月进入天津大学材料学院现代连接技术实验中心相继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硕士、博士在读期间共发表SCI和EI检索学术论文8篇,发明专利1项,曾获得天津大学三好学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和多次学术论坛优秀报告奖。
憧憬科研,向往军工
巴凌志在读高中时便对国防科技心怀敬仰,国庆阅兵时看到歼-20战机翱翔蓝天,激发了他对强国强军的崇敬之情;东风导弹列阵展示,唤起了他为国防力量贡献智慧的使命感;实验室中科研人员的日夜奋战,让他深刻体会到肩负国家科技使命的荣耀与责任。来到天津大学之后,兴学强国的使命和爱国奉献的传统更是坚定了他投身军工行业的决心。
硕士课题组研究偏向工程应用,和很多军工研究所均有项目合作,给了他更多的机会了解军工,认知国防科技。当他硕士导师提及:我做的一款焊接材料,从研发到成功应用于某型号舰艇,整整花了十六年,军工产品要求更加严格,不容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他心中一边是敬畏,一边是向往,深知这是一条没那么容易的道路,必须要有坐冷板凳的决心和面对苦难不服输的勇气。
苦其心志,一勇无前
硕士期间,他从事420级海工钢焊接材料的研究,该课题依托于天津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程项目,大部分试验需要在距离学校近50km的天钢集团里做。每天早晨6点起床,坐公交赶公司的大巴车,单程通勤两个小时,特别是冬天很辛苦,风很大很冷,但人在向上的时候,任何外界条件是无法阻挡他的脚步。然而,仅有向往和决心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军工单位的对于学历和科研方向的要求很高,他毅然踏上留组读博的道路,期望未来能够加入科研报国的团队中。
劳其筋骨,终得梦圆
得益于硕士时期的锻炼,他博士期间继续从事焊接材料的研究,不同的是服役环境更为严苛,研发过程更为艰难,研究方向更加创新的超低温用焊材。吃苦耐劳,是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的基本素养,在研究博士课题的同时,他还承担起课题组管家的责任,负责课题组药品采购,安全管理等日常事务。此外,他积极参与到组内的横向项目中去,尤其是严要求,紧把关的军工项目,对于他来讲,这是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是毕业后顺利求职军工院所增加的筹码。
23年9月,在学院召开的就业动员会上,他留意到了辅导员再三强调的重点单位之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家计划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中物院来学校宣讲时,他怀着毕其功于一役的信念,投递了简历,作为他读这四年博士的交代。可是,石沉大海。。。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中物院眼看就要失之交臂了,他只能继续寻找别的单位,先后拿到了某央企,中科院某所和中船某所的offer。正准备安心写大论文时,事情出现了转机,辅导员在群里公布了中物院的补招信息,他果断再次投递简历。这次不同,在10进2的初面中脱颖而出,得到了科室主任的赏识,随即启程前往位于西南腹地的绵阳参加终面。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不轻言放弃就一定会有好结果,他顺利地通过了终面,并且成为同批求职者中唯一进所参观的学生。
巴凌志,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始终不忘初心,坚定理想,最终拿到了心仪的offer。在他眼中,在天大受到的教育是他完成目标的关键,他由衷感谢导师在科研、求职时为其答疑解惑,安慰鼓励。如今他踏上了中物院这艘大船,在我国的核武器事业中浮舟沧海,乘风破浪。
希望材料学院学子秉承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矢志创新的追求,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文编辑 | 杨昕怡
审 核 | 王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