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谢雨桦
从混沌未开化的原始走来,到农耕文明,电气时代,人们劳动不止,从未停息。高尔基曾说,“世界上最美的东西,都是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生逢盛世,劳动正当时,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执劳动之笔,书写青春画卷。
认真对待专业课程,勤学善思,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劳动。没有了高中时老师的监督和鞭策,也没有了父母在身边的提醒和唠叨,大学的生活是一个新的起点,但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自律和独立。在大学学习的开始,我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迷茫。面对开始有点抽象的高数,我突然不知道大学应该怎么学习。幸运的是,在我迷茫的时候,一位学长和我分享了自己经验和方法,我顿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我很快调整好了学习状态,认真对待学习课程,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逐渐掌握了大学的学习节奏。“功夫落在平时”,正是日常的点滴积累,让我考前能够很快地回顾知识框架,从容应对考试。我想,这是劳动给我的底气。
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乐于奉献,我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劳动。大学以来,我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从一开始的“百团大战”志愿者,到后来“重阳敬老”志愿服务、净滩志愿活动、秋季水果工程以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志愿服务等等,每一次的参与都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我依旧记得第一次穿上红色志愿服的激动和欣喜,记得养老院的老人看到我们时满脸的高兴,记得一位老大爷冲着我们竖起大拇指的肯定。红色的志愿服,象征着热情洋溢,真诚炽热,提醒着穿上它的我们:心中有爱,永远善良。在我看来,志愿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服务他人,更在于自我价值的探索和实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发挥自己的作用,一点点发光发热,照亮他人的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我想,这是劳动给我的成长。
投身社会实践,脚踏实地,我在每一次的践行中劳动。去年寒假我参加了回访母校实践活动,和一起考入天大的三位同学组队报名,在假期开始了我们的回访母校之旅。从联系高中班主任,到进班宣讲,再到和学弟学妹们近距离沟通交流,当毕业后的我们,再次以一个新的身份回到母校时,有了很多新的感受和思考:依旧是熟悉的地方,只是当年的我们永远停留在了那个夏天。原来,所有记忆加上回忆的滤镜,总会多了几分当年感受不到的美好。不仅于此,作为队长的我在这次活动中也深深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从一起协商确定各自任务分工,到参与“天星计划”视频制作,再到最后母校回访实践队评比获得三等奖,每一次的成果都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当一群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时,就会变得很强大,这,也是团队的意义。我想,这是劳动给我的收获。
“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忘我劳动、永远谦虚、永远力争上游的人”,让我们满怀劳动的热情,展现青春风采,调和生命色彩,奏出激昂的主旋律!
END
图文来源 | 谢雨桦
图文编辑 | 材料学院成长中心
审核 | 李寅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