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 》( 2025年02月05日 第 39 版)
疑星落
2月3日晚,尉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枣朱村燕园生态园上演打铁花、火壶等表演喜迎新春。李新义 摄
永遇乐
1月30日,游客在洛阳市洛邑古城体验汉服、打卡拍照。张光辉 李豪博 摄
踏莎行
郑州电影小镇百余场节目轮番上演,让游客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假期(1月30日摄)。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满庭芳
1月30日,在三门峡陕州地坑院内,游客赏花灯看烟火,观看非遗民俗表演。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琮 摄
喜春来
2月4日,游客在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游玩,欣赏民俗表演。春节假期,人们走出家门游景点、品年味、赏民俗,欢度假日时光。本报记者 王铮 摄
鱼龙舞
1月30日晚,焦作市天河公园内花灯璀璨,游客在赏灯游玩。徐宏星 摄
步步高
1月31日,周口关帝庙文化街区高跷巡游表演。张国宏 摄
瑞龙吟
1月29日,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舞龙队为村民表演舞龙,红红火火过大年。杨帆 摄
历添岁月,春满山河。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的春节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文化意义。在河南,非遗与春节的碰撞,让传统年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尉氏县枣朱村的打铁花、火壶表演,到焦作市天河公园的璀璨花灯;从开封清明上河园的民俗表演,到周口关帝庙文化街区的舞狮、高跷、秧歌;从洛邑古城的汉服体验,到沁阳紫陵镇赵寨村的舞龙表演,再到三门峡陕州地坑院的非遗民俗展演……中原大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年味儿。这些非遗技艺与民俗活动,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更在新时代的文旅融合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首个“非遗版”春节期间,人们赏花灯、逛庙会、闹社火,体验非遗,打卡文旅新场景。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让我们通过这些镜头,见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感受充满文化底蕴的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