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共谋穿越周期,出口与出海风起云涌,企业家从探索“走出去”,到坚定“走进去”,再到思考“活下去”。
出海热潮下,暗礁丛生,回顾2024年中国出海进程,风口与风险一念之间,“产品出海”“技术出海”“产能出海”“品牌出海”“产业链出海”“供应链出海”,企业家不得不考量地缘政治风险、贸易规则挑战,以及全球经济和政策环境变化等因素。
电池网特整理了2024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十大国际新闻,复盘2024,明辨风口与风险;识变2025,提供思考和借鉴。
一、海外推迟电动化,中国将创十连冠。
2024年,海外电动化转型遭遇阵痛,欧盟考虑延迟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计划,奔驰将原定在2025年实现电动汽车销量占比50%的目标推迟五年至2030年,沃尔沃汽车取消到2030年全面电动化的目标,保时捷宣布放弃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80%的目标,大众集团放弃在其最大的汽车工厂生产ID.3的计划,苹果放弃了投入十年的电动汽车项目,奥迪、福特、Stellantis等车企以及博世、舍弗勒、采埃孚等零部件巨头大批量裁员……为了削减成本,一系列的裁员、降薪以及关闭工厂等动作仍在持续。
与陷入困境的海外车企不同,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较快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3%。其中,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6万辆和151.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8%和47.4%。在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月销首破150万辆大关,产销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本网点评:综合来看,政策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市场条件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海外车企开始调整此前过于激进的电动化战略,放缓电动化步伐,而中国抓住了“智能化”“电动化”机遇,产业链进一步重塑、供应链进一步夯实、生态链进一步完善、价值链进一步延长,市场渗透率持续增长。
二、欧洲本土化面临挑战,电池产业链仍待完善。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报告指出,自2017年以来,发展欧盟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一直是欧盟委员会和一些国家政府的关键目标。然而,高涨的投资热情导致欧盟产量大幅增加,从2019年的2GWh增加到2023年的60GWh以上。截至2024年6月底,规划新增产能已超过500GWh,估计这将涉及2025年-2030年平均85亿美元的年度投资。
尽管欧盟电池产业投资热情升温,但电池项目发展放缓的迹象已开始出现。2024年11月,欧洲最大的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宣布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并寻求业务重组,其联合创始人兼CEO因此引咎辞职。自2016年成立以来,Northvolt经过多轮融资,累计筹集超过150亿美元资金。6月,Stellantis、梅赛德斯-奔驰和道达尔能源合资的电池公司ACC曾表示,由于电动汽车销售放缓和对成本的担忧,该公司位于德国凯泽斯劳滕和意大利泰尔莫利的工厂建设将被搁置。这两座超级工厂的预计总投资额约50亿欧元。据悉,ACC位于法国的首家工厂已于2024年成功交付首批电池,2024年全年预计可交付装配2000辆车的电池,按照单车平均60KWh电量计算,大约0.12GWh,相当于宁德时代两小时的产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不含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来看,中日韩三足鼎立格局生变,2024年1-8月,特斯拉上榜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以来,市占率正持续提升。
本网点评:2024年,动力电池产业发生诸多大事,欧洲本土电池“翻身”梦碎,动力电池长期维持中日韩三分天下格局被打破,TOP10阵营闯入新面孔,特斯拉自2020年提出自研电池计划,不过短短数年已成为全球电池市场强有力的挑战者,也为目前车企自研自造电池提供无限遐想。目前来看,国内吉利、广汽、极氪等新能源车企自研动力电池已经纷纷上车,其中,广汽的因湃电池、吉利的衢州极电、耀宁新能源等也已先后出现在中国动力电池装机TOP15当中。
三、贸易摩擦加剧,保护主义抬头。
2024年12月1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钨制品、多晶硅等产品加征301关税。此前,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其中,电动汽车整车税率由25%提高至100%;动力电池以及材料关税将从8.5%提高到25%;储能电池关税将从8.5%提高到25%。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其中比亚迪被征收关税为17.0%,吉利为18.8%,上汽集团高达35.3%,其他合作公司将被征收20.7%的关税,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特斯拉将被征收7.8%的关税,所有其他不合作的公司将被征收35.3%的关税。8月26日,加拿大政府不顾中方一再反对和严正交涉,一意孤行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加征关税。6月,土耳其贸易部表示,将对所有从中国购买的汽车加征40%的关税,以遏制进口、保护国内汽车制造商并缩小经常账户赤字……贸易博弈正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
自欧盟通过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以来,就遭到欧洲多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与此同时,宝马集团、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等国际车企也纷纷表态反对。
在国际环境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出现了同比、环比均下降的态势。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动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19%,其中对欧盟的出口量同比下降23%。
本网点评:在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问鼎世界冠军,眼看着出海窗口期来临,欧美却竖起了贸易壁垒,一系列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已经给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带来风险。与此同时,风险与风口同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只针对纯电汽车,而不涉及插混、增程等新能源汽车,中国车企出口重心正转移到混动产品,全新风口将助力中国汽车加速“出海”。
四、出口与出海挑战重重,合作与博弈态势并存。
电池“达沃斯”组委会秘书长耿茜茜在ABEC 2024 | 第11届中国(广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在周期的潮起潮落里,我国逐步实现了由国产替代向梯次出口的转变。中国锂电池四大主材在全球市场份额均已超80%,负极材料市场份额甚至高达94%,锂电设备也已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各细分赛道中,中国企业的名次也在不断攀升。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前三季度,中国出口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7578.3亿元,占中国出口总值的4.1%。
为了进一步建立全球化资源运作能力,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纷纷选择出海投资。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战略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截止到2024年6月,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公布的海外总投资金额达到5648亿元。
据英国《金融时报》2024年11月报道,欧盟计划迫使前去设厂的中国企业将知识产权转让给欧洲企业,以换取欧盟补贴。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导致海外锂矿资产权属生变,电池厂叫停海外产能建设计划等等,国际化布局风波不断,国内锂电池龙头企业采取以技术赋能加速出海进程,锂矿企业向海外政府转让股权以取得开发和运营的政策支持。以锂矿为例,在2024年12月,赣锋锂业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同意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有限公司、Lithium du Mali SA与马里共和国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马里政府可获得LMSA35%的股权,其中,依据马里矿业法的相关规定,马里政府将免费获得LMSA10%的股权。马里政府以贰佰亿西非法郎(折合约3200万美元)的交易价格收购LMSA25%的股权。
本网点评:出海,是大势所趋,海外市场的高利润率与待开发空间驱动国内电池企业“外卷”,但也可以预见,未来中国锂电企业出海过程中有机遇,也有诸多挑战。2025年1月2日,商务部服贸司发布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拟新增锂电正极材料制备与提锂相关技术。中长期来看,在竞争中合作与博弈态势并存,国内企业有规划地走出去可能更好一些。
五、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欧美拨款支持新能源产业。
2024年7月,美国拜登政府将向汽车公司拨款17亿美元,以支持其生产电动汽车、卡车和摩托车的努力。该笔资金将覆盖11个项目,预计将帮助企业将其设施转型为电动汽车制造企业,或帮助它们扩大现有的电动汽车业务;8月,美国能源部还表示,将拨款5.21亿美元,以继续建设国家电动汽车充电网络;9月,美国能源部宣布向美国14个州的25个选定项目拨款超过30亿美元,以促进在美国国内生产更先进的电池及电池材料。加上最新的超30亿美元拨款,美国政府对关键矿产和电池供应链的补贴资金将达到350亿美元;12月,美国能源部计划将在未来五年内拨款5000万美元,用于建立“低成本地球储量丰富的钠离子电池(LENS)联盟”,其目标是能量密度达到或超过现有的磷酸铁锂/石墨体系。
除了美国,2024年12月,欧盟拨款46亿欧元用于推动净零技术、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和可再生氢能的发展。
本网点评:绿色能源转型已是未来的大趋势,但欧美在电动化转型上动力不足,曾被誉为欧洲版“宁德时代”的Northvolt仅七年竟挥霍掉了高达1000亿的资金,最终还是深陷财务困境,导致多数工厂停工停产。可以看到,为“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欧美政府正制定更强大、更稳定的政策来支持向电气化的转型。
六、起火爆炸事故频发,安全防线不容忽视。
2024年6月24日,位于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的一家锂电池制造厂内发生电池起火引发严重火灾。事故最终导致包括17名中国籍劳工在内的23人在火灾中不幸丧生。调查结果显示,涉事企业(Aricell)早在2021年开始向韩国军方提供相关电池产品时开始,就一直采取调包检测用产品等欺瞒方式通过安全检查,生产过程粗制滥造、疏于管理,最终不良电池产品发生起火燃烧酿成惨剧。8月1日,在韩国仁川市的一个公寓地下车库里,一辆电动汽车起火,导致140多辆汽车被烧毁或损坏,并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公寓停电和停水,一些居民还被迫转移到了避难所。
受此影响,韩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火灾安全管理。9月6日,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主持召开国政议题相关部门长官会议,敲定并公布电动汽车火灾安全管理对策,要求今后在韩销售电动汽车的所有汽车厂商必须披露动力电池的主要信息。除电池容量、额定电压、最大输出功率外,厂商今后还须公布电池组制造商、形态、主要原料等信息。
此外,2024年9月,据阿里云官方《新加坡可用区C机房火灾》公告更新的事件进展,新加坡机房火灾及升温的原因是锂电池爆炸。在媒体报道中,此次火灾一度持续36小时。10月,美国大型锂离子电池回收厂之一的Critical Mineral Recovery响起了连续的爆炸声,爆炸引起的蘑菇云清晰可见,此后,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工厂完全被烧毁……锂电池起火爆炸事故频发。
本网点评:锂电池起火即爆炸,破坏力极强,且传统的消防设施难以发挥作用,在此也给产业链企业发出警示,技术的焦点不仅在于性能,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可靠性。
七、磷酸铁锂阵营扩大,全球化趋势明显。
由于价格和安全优势,进入2024年,越来越多的海外车企也开始选择磷酸铁锂电池,雷诺、stellantis、通用、现代、大众等多家欧洲车企,均已表明将在入门级车型中导入磷酸铁锂电池。
2024年12月24日,龙蟠科技公告,公司自2024年至2028年期间,合计向LGES销售2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测算,这一最新订单的整体市场价值接近人民币100亿元,是2024年全球磷酸铁锂市场签订的最大一笔交易合同。
LGES在2024年10月举行的战略发布会上公布了五年内营收翻番的计划。2023年,LGES的营收为33.75万亿韩元(约合1769亿元人民币)。以此计算,其2028年的营收目标将达3538亿元人民币。而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广泛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此外,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廉玉波也曾表示,出于经济性、安全性和材料可控性等多重因素考虑,未来15年内,磷酸铁锂电池仍会是市场的主流选择。
本网点评:在需求与应用扩大下,磷酸铁锂的全球化大潮正势不可挡。就国内而言,磷酸铁锂电池份额在增加,市占率几近八成。另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中国磷酸铁锂出口量为334吨,同比增加105%。未来随着磷酸铁锂在海外市场、技术等方面认可度提高,出口量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全球化趋势明显。
八、储能市场竞争激烈,中企高歌猛进出海。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储能领域,2024年中国新能源强配政策、央国企强化布局及储能成本不断下探,带动ESS保持超高速增长;美国配储刚性需求叠加ITC补贴的效果明显,此外新兴市场多点爆发,2024下半年英国、沙特、澳大利亚等签订多个GWh订单,全球储能电池(ESS LIB)出货量369.8GWh,同比增长64.9%。
在国内储能领域,2024年,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已从2023年初的0.9元/Wh—1.0元/Wh下降至0.3元/Wh—0.4元/Wh;储能系统平均单价从1.5元/Wh左右降到0.5元—0.6元/Wh,部分储能系统中标价已经低于0.5元/Wh。
国内储能市场的激烈内卷,导致储能企业将目光大规模投向海外,电池网注意到,2024年10月以来,从南非大陆到欧洲,再到东南亚新兴经济体,远景储能、阳光电源、华为、楚能新能源、瑞浦兰钧、欣旺达等中企一路高歌猛进,斩获众多项目订单。
本网点评:国内储能中标均价连创新低,为走出价格内卷漩涡,出海便成了更优选,中企也凭借多年来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优势,在国际上表现出强劲实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市场的风险也非常高,除了长期海外市场的运维成本,还需要考虑地缘政治风险等等。
九、固态电池站上风口,产业化进程加速。
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参与编著的《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显示,国际方面,日韩集中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方向,除LG外,其他企业在半固态电池领域暂无明确布局计划。欧美各企业固态电池路线各异,主要以新兴固态电池公司为主,代表性公司有Quantum Scape和Solid Power。而在半固态电池领域,目前只有美国的Quantum Scape,Factorial Energy以及24M Technologies企业有明确布局,其他企业均以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为主。
国内方面,中国半固态电池制造商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赣锋锂业、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锂电巨头,同时还包括太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辉能科技等固态电池企业,侧重方向主要为氧化物路线,据各公司官网或官微等披露,国内固态电池已有/在建/规划产能达数百GWh,国内总体产业化进展趋势较快。
全固态电池是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被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列为重要的战略研发方向,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均对固态电池的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
本网点评:综合各国政策及相关企业的公开信息,全固态电池在2027年前后开始进行示范性装车应用,2030年后全固态电池开始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目前来看,技术积累、研发资源、成本考量等因素造成国内外厂商在发展固态电池产业方面存在差异,而未来,固态电池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及产业化,还要静待市场验证的结果。
十、锂矿减停产持续,资源争夺战加剧。
受锂价磨底震荡、成本压力影响,2024年,Mineral Resources、Liontown、Pilbara、美国雅宝、Arcadium Lithium、Core Lithium等锂矿企业集体宣布减产、停产,并伴随大幅裁员和设备减少的措施。
与锂矿减停产不同,锂矿争夺战热度升温。国际方面,全球矿业巨头力拓宣布与美国阿卡迪姆锂业公司达成交易协议,以全现金交易的方式收购阿卡迪姆,对其估值约为67亿美元;通用汽车宣布将与加拿大锂矿公司美洲锂业(Lithium Americas)成立合资企业,开发其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Thacker Pass矿场等等。国内方面,江西省奉新县金子峰—宜丰县左家里矿区陶瓷土(含锂)矿采矿权起始拍卖价为28万元,竞得者天华新能孙公司宜春盛源锂业有限责任公司最终成交价格高达25.1亿元,溢价近9000倍;天华新能旗下四川天华时代锂能有限公司还以1.79亿元竞得道孚县容须卡南锂矿勘查探矿权,起始价102万元;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子公司四川省天府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7007万元竞得康定市甲基卡东部外围锂矿勘查探矿权,起始价57万元。此外,宁德时代联合体(CBC)与玻利维亚国家锂业公司(YLB)签署《乌尤尼盐湖碳酸锂生产服务合同》,据媒体报道,这项合同价值10亿美元(约合72.5亿元)等等。
本网点评:锂价格长期低迷,行业出清信号明确,据机构统计本轮锂价下行周期至今已有八座澳矿宣布减停产。虽然业内预测锂价跌势短期还将持续,但中长期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储能行业需求空间仍大,锂资源争夺战仍在加剧。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