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楼古堡:花溪郊区藏着的神秘古堡,一个孤独的老人在此守护了40余年

旅行   旅游   2024-10-03 21:11   贵州  

在贵阳花溪区的南部,有一座石头垒砌的古堡,名为“燕楼营盘”或者“燕楼古堡”,当地居民亲切地叫做“公牛屯”。这里距离贵阳著名的景点青岩古镇只有10公里,但是青岩古镇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这里却荒凉破败、没有人烟。


燕楼古堡是贵阳周氏家族为了抵御匪患而建立的城堡,距今大概160年。周氏家族,是贵阳花溪著名的家族。明初,贵阳周氏先祖周可敬随傅友德南征,被封为正印长官。改土归流后,周氏家族在花溪成为了世家大族。康熙年间,周氏出现了两位名人,分别是周钟瑄和周渔璜。周渔璜是当时贵州文坛领袖,曾经参与了《康熙字典》《贵州通志》的编撰。周钟瑄在台湾嘉义为官,被当地城隍庙供奉。


清朝后期,全国各地爆发了大大小小的起义和叛乱,例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运动、西北回变等,而贵州各地也爆发了起义。清朝无法应对,于是允许地方官员组织团练。于是花溪周氏就带领乡民在燕楼一带建立了营盘,最早建设得时间为1854年,到1856年建成。根据相关地方志的记载,这里的战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当时的有10万黄号军围攻贵阳城,贵筑县(花溪前身)被三股叛军占据,青岩古镇也是在那时候加以修缮的。


顺着一路到达公牛屯的山顶时,成片的石墙展现在眼前,整个营盘呈马鞍形,石墙呈椭圆形围绕着山顶,以青石垒砌。屯墙周长1500余米,高10到15米,墙基宽2到3米,厚而坚固。屯墙大部分保存较好,有小部分垮塌。从山脚到营盘山门有石块铺就的阶梯山路,是魏良这35年亲手铺就的。整个营盘建南北两道山门,主要是从南门进入营盘。


从东到西有一条1.5米左右的通道贯穿,通道两侧现存屋基128间及战道、指挥台和其他生活设施,屯墙上设有射击孔。最西山头现存屋基一间,屋基前有石筑水池一个,水池西壁正中顶上有楷书阴刻“天地生成”四个大字,每字20厘米见方,落款“同治五年”清晰可见。水池两边有石阶到屋基前。


营盘的面积有1.6万个平方,城墙周长为1500米,高10—15米。高目前营盘城建保存完整,营盘内存146间房屋遗址。整个营盘建南北两道山门,最西山头现存屋基一间,屋基前有石筑水池一个,水池西壁正中顶上有楷书阴刻“天地生成”四个大字。2003年,这里成为了贵阳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叛乱平定后,燕楼古堡就失去了军事作用,逐渐被人们所抛弃。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受到“破四旧”的影响,人们疯狂地在这里破坏建筑、采石烧灰,将古堡破坏得面目全非。这股妖风过去后,燕楼古堡恢复了宁静,但是也只剩下了一些断壁残垣。


改革开放后,一个叫做魏良的年轻人搬到古堡来居住,这一住就是40年。他说,自己小时候经常在此放牛,同行的小伙伴经常将这里的石头滚下山,看谁滚的石头多。魏良当时10岁,他说:“你们都不要再滚石头了,这里肯定有个宝藏,我长大了,要把它看管起来”。


到了改革开放后包产到户时,魏良主动要求分下贫瘠的公牛屯,当时他才20岁。2002年,魏良自己买来了四根电杆,接通了电线,结束了22年的煤油灯生活。2004年,他又引水上山。原本这里是荒山,从山脚到山上是没有路的,魏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铺设一条石阶路。


前几年,花溪区的燕楼乡被规划为工业园区,燕楼古堡需要建一个高压基塔。魏良听后,他极力反对,他说这里是文物,不允许破坏。魏良的坚持最终得到了认可,高压基塔避开了此地,选择绕到了其他山头。


此后,魏良生了一场大病。但是只在医院呆了五天就匆匆回去了,“我还不能死,古堡还要有人管”他这样说。魏良坚守古堡,从未出门打工,以至于家庭一贫如洗。他的第一位媳妇早就跟人跑了,第二位妻子意外生病去世。他的大儿子都30多岁了,尚未结婚。“人家的父母都在挣钱顾家,你一辈子就盘弄着山上的一堆破石头,有哪样出息”,面对这样的质疑,魏良也颇感无赖。如今他已经60多岁了,腿脚不方便了,儿女们在四方奔波,自己只能在石房子里走过最后的时光了。

我想,魏良并非是一个文化人,他对于燕楼古堡的喜爱并非是文人对古迹的感慨,而是一个农民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样的精神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欢迎大家关注“黔方胜境”,小编致力于宣传贵州风景、文化和历史,尤其是重视对小众景点、免费景点的介绍,帮助驴友避开拥挤的人潮,探索大自然的秘境。如果需要制作咨询旅游,制定路线攻略和路线可以联系小编。微信:songwain




黔方胜境
贵州旅游攻略,贵州全景人文。全面,深度地介绍贵州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旅游线路,提供旅游咨询,攻略制作,跟团包车,私人定制,户外探险,酒店预定,路线设计等旅游服务。关键词:贵州旅游,贵州风景,贵州民族,贵州包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