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师生卒年岂能妄自添加,误导世人。历史人物如果不是较大影响力,在各类文献资料出现,或者家谱碑碣中有明确记载,那么生卒年很难留下来明确的记录。
但近些年,陆续有一些古代拳师本来并没有任何历史资料记录,却被人标注了具体的生卒年,这非常不妥。其实根据历史资料信息推断历史拳师大致生活区间也是有必要的,这方便世人了解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也方便历史研究考证工作。然而这些都应著名是大约时间,就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标注的(1600-1680)原先就写的是约,而并非实际准确生卒年。
古代拳师如果没有相关可以定位的历史信息作为定位,是很难让后世知道他们的大致生活年代,更不要说准确的出生于哪一年,这是不可想象的事。陈王庭的生卒年因为有家谱、墓碑、县志记载已经大量的民间传说,基本可以推断出他的生存年代,其他拳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推导。还有陈家沟的蒋把式(蒋仆)通过画像,李际遇兵败被杀时间,还有传说故事也是基本可以推断出他的生活年代,具体时间应该和陈王庭差距不大。
现在的问题是有的人出于各种目的,在不尊重历史资料信息的情况下,武断标注出历史拳师生卒年,而且不注明是推测时间,这会对太极拳历史文化研究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有的地方拿出来的历史拳师生卒年被证信息造假后,又重新拿出来一个全新的历史拳师生卒年,历史需要严肃客观对待,这种极不严肃对待历史人物的做法是不可取且危害较大的。
从学术角度看,随意篡改、编造历史拳师生卒年等关键信息,破坏了历史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谨性,使相关学术成果沦为虚假构建,误导后来的研究者,阻碍对武术历史脉络的准确梳理。
从文化传承角度,这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亵渎。传统武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历史拳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歪曲其信息会导致文化传承出现偏差,让后人难以领略真实的武术文化底蕴。
从社会影响看,会引发公众对武术历史及文化的信任危机,降低人们对传统武术的尊重,损害武术界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对待历史人物应秉持严肃、客观、求真的态度,依据可靠史料和研究方法,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