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力”轮:劈波斩浪三十年,奋勇前行创新高

企业   2024-12-25 17:05   北京  

2024年是公司大型耙吸挖泥船“通力”轮正式投产30周年。30年来,“通力”轮的施工足迹遍布国内外各大港口,是我国经济腾飞的见证者,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行动者,更是我国疏浚业从追赶到领跑的践行者。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开更大步伐,国内外疏浚业发展突飞猛进。彼时,中国疏浚业的装备实力无法在国内外市场安身立命,亟需一艘舱容量大、功率强劲、设备先进的旗舰耙吸挖泥船。自此,天航局投资建造“通力”轮的计划应运而生。

“通力”轮由荷兰IHC公司建造,于1994年交付天航局使用,随后便投入马来西亚印达岛西港港池及航道工程施工。30年前,“通力”轮首战定乾坤,完成工程量超100万方,进一步打开海外疏浚市场。

自投产以来,“通力”轮成功完成多个急难险重任务,在2000年的上海长江口工程,“通力”轮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长江口到吴淞口的主航道长51公里,是进出上海港的必经之路。由于进出上海港的船舶都是乘潮进港,受潮水限制大,阻碍了长江航运和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0世纪末,长江口整治航道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2000年10月中旬,长江口主航道一期治理工程刚结束,由于回淤和上游泥沙持续在航道内沉降,航道深度仍不足,导致部分船只被困,交通运输部紧急调动“通力”轮前往救援。10月16日,“通力”轮抵达长江口锚地,开启了清淤工作。之后的一个月,“通力”轮全船上下奋力拼搏,克服潮流大、进出港船多、施工地形复杂的种种困难,每天挖泥10船以上,设备利用率高达94.1%,最终在11月下旬提前完成任务,使水深达到设计标准,航道顺利通航,被困船只全部驶离。

2008年后,随着通旭、通程、通途等新一代耙吸挖泥船的建造,“通力”轮将“旗舰船舶”光荣的接力棒传递了下去。但“通力”轮始终不忘“功勋船舶”的英雄本色,又先后继续参建了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日照港、纳米比亚鲸湾港、阿尔及利亚安纳巴港等二十余项国内外港口建设。

作为海外市场的开拓者,在“走出去”的路上,“通力”轮面临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挑战。2015年5月,“通力”轮调遣至纳米比亚鲸湾港油码头项目进行施工作业。鲸湾港是纳米比亚中西部的深水良港,也是从安哥拉洛比托到南非开普敦之间近3000公里长海岸线上唯一的深水港,是纳米比亚最重要的物流枢纽。

“通力”轮到达码头后,船员们便闻到空气中散发着硫化氢的臭鸡蛋气味。经勘察,该施工区域有大量海洋生物腐尸形成的硫化氢气体,一搅动泥层就有气体散发出来,由于硫化氢有毒,工程存在未知性和危险性。但“通力”轮全体船员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通过采用高溢流筒满舱置换法装舱,降低有毒气体溢出速度。在有毒气体含量较高的重点施工区,“通力”轮采取横风、逆风挖掘的措施,使用高航速薄层开挖法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有效控制毒气对施工的影响。在“通力”轮和纳米比亚项目部的全力拼搏下,该项目提前80天完成施工任务,施工全过程未出现员工有毒气体中毒事件。“通力”轮高效安全地完成了该项目的施工生产任务,首开国内耙吸船疏浚含有毒气体土质的先河,实现了在疏浚含有毒气体土质上的技术突破,拓宽了耙吸船施工范畴。

三十年前,“通力”轮从欧洲启航,历经8300海里抵达亚洲,顺利交付天航局;三十年后,“通力”轮再次出发,历经9300海里,抵达阿尔及利亚安纳巴港,开启新的海外征程。“通流入海,勠力同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通力”轮将奋勇前行再创新高,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奋战在施工一线,为实现“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来  源:疏浚公司

作  者:李雨桐

编  辑:蔡琪


中交天航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天航局)隶属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疏浚机构,由1897年成立的海河工程局发展而来,主要从事港口航道、生态环保、市政水利、海洋工程及其他新兴业务,能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和一体化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