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日报》聚焦南方公司承建的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陆域形成工程,对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背后的建设故事进行报道。
晨光初露,温暖的阳光轻柔地扑撒在珠江口的滨海浅滩之上,新修的岸堤宛如巨龙蜿蜒伸展。项目负责人王琰站在岸边,感慨万千:“六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乱无章的滩涂,海水浑浊不清,谁能料到今日竟能见证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的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陆域形成工程2a标段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该工程由中交天航局南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总合同额为134001.74万元,用海面积1.71平方千米,围堤总长9450米,陆域形成面积66.73万㎡,地基处理面积56.21万㎡,疏浚量194.91万m³。
该工程作为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将完善海洋新城的基础框架,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优化升级,并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为多元化海洋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在工程初期,项目建设团队面临海洋地质条件复杂、潮汐涨落限制施工时间、海洋废弃物影响施工等挑战。团队采用小型疏浚设备与大型船舶相结合的方式,分段、分层进行疏浚作业,确保工程进度和通航安全。
陆域形成阶段,施工团队投入大量施工机械,科学规划机械配置与施工进度,确保关键回填节点工期按时完成。地基处理方面,结合运用多种技术,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区域实施定制化处理方案,提升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项目施工期间,项目团队实行24小时轮班制度,全面监控施工现场,实时掌握施工动态,快速响应突发事件,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在项目施工大干期间,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并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王琰和项目团队全体都搬到现场办公和生活,大家一起坚守施工的最前线。
项目部还成立了专门的纳土协调部门,实施网格化管理,设置纳土路线联系人信息牌和道路指引标识,配备夜间作业安全设施,组织机械对场地进行科学处理和布置,预备临时纳土区域,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现在,团队六年多的辛勤付出,见证了滩涂转变为希望港湾,为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征程留下足迹。
来 源:《南方日报》
编 辑:蔡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