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你会发现,没必要对兄弟姊妹家的后代太好,人家很少会领情

文摘   2024-11-08 19:42   四川  

亲情之间的“距离”,在现代家庭里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的变迁,亲戚之间,尤其是兄弟姊妹的家庭关系,不再如过去那样紧密
节假日问候减少,见面也变得稀疏,我们甚至会发现,付出关爱时,收到的回应远不如预期。

曾经我们对兄弟姊妹的孩子投入真心,寄希望他们感激领情,最终却发现,这份情谊往往无疾而终,这其中的心理现象,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曾在某乎看到一则分享,林姐(化名)是一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女性,今年刚满40岁,独居。
林姐有一个小她十岁的弟弟,是家里父母的“掌上明珠”。为了拉近和弟弟家人间的关系,林姐经常会给侄女买礼物
去年,她看到侄女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视频,抱怨自己还在用学校电脑室里破旧的电脑。
林姐心想,侄女才刚上大学,正是需要用电脑的时候,便花了近1万元给她买了一台苹果MacBook Pro。

但让林姐意外的是,侄女收到电脑后,只是在微信上简单回了句“谢谢”,然后就再无下文
过了几个月,林姐发现侄女在和朋友聊天时抱怨,这么贵的电脑让她觉得压力很大,甚至不敢带去教室用。
林姐感到非常失落,自己花费心力的关心却变成了对方的负担。原来,她的侄女更想要一台适合学习的、简洁实用的电脑,而非苹果这种昂贵品牌的产品。
这一事件让林姐意识到,自己在为晚辈做选择时忽略了对方的真实需求。

心理学中提到的“投射偏见”就是这种现象的解释,即人们总是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投射到别人身上,而忽略对方的实际需求。

林姐的侄女虽接受了礼物,但因压力而无法享受,甚至产生了内心的疏离感

亲情中的关心有时需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而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付出”需求。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小武在研究中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亲戚间的攀比和冲突变得更加明显和尖锐
在一项关于“断亲”现象的调查中,许多年轻人表示,与亲戚相处时感到尴尬、不自在,甚至产生了“断亲”的念头。

他们反感那些以“为了你好”为名义的伪善行为,比如过度关心个人隐私、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在失败时落井下石等。
这些行为让他们感到被侵犯和不被尊重。
此外,亲戚间的攀比也是导致年轻人反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拆迁、借贷、财产继承等问题上,亲戚们的心态失衡,使得利益冲突超越了利益链接的比重。
他们之间的攀比不仅磨灭了亲情,还让孩子成为了相互攀比的工具。这种“明争暗斗”让年轻人更加抗拒走亲访友。

这些研究和调查结果表明,过度的关心和干涉,尤其是对兄弟姐妹的后代,可能会导致他们感到压力和不适,进而疏远亲戚关系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情感负担”:
当一方的情感付出超出接受者的需求时,对方反而会产生“情感排斥”,适度的关心和尊重对方的隐私和选择,可能更有助于维持和谐的亲情关系。

在一次北京的街头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位刚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小赵,25岁,毕业后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产品运营。

小赵穿着简洁干练,言谈中透着年轻人的自信,平时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很快。他与家里关系不错,尤其是他的大舅,从小就对他格外关照

作为家里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小赵一直是长辈们的骄傲,大舅也格外希望他能在职场上顺利发展。

采访中,小赵提到:“其实我很感激亲戚们的关心,尤其是大舅的用心良苦,但有时候这些好意反而让我感到压力。

原来,去年春节时,大舅特意送了他一部最新款的iPhone,价值七八千元。
大舅满心希望这部手机能给小赵带来更高效的工作体验,也期望通过这个礼物表达对他的关心。
然而,小赵其实对这部新手机并不热衷。他的旧手机是一款他用自己第一笔工资买的华为Mate40 Pro,虽然性能不如最新的iPhone,但对他来说却有特别的意义。
小赵说:“那部手机陪伴了我初入职场的艰难时刻,每次看到它都会想起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他坦言,虽然很想领大舅的情,但在他心里,用这部旧手机有一种特别的“归属感”。

尽管如此,小赵还是收下了大舅的礼物,因为他知道大舅是出于关心。他换上了新手机,但每次看到旧手机,心里总觉得难以割舍。
面对记者,他无奈地说道:“其实我更希望亲戚们能够简单地问候一下,和我聊聊工作和生活,而不是通过这么贵重的礼物来表达关心。
这种亲情的“无形负担”让小赵感到左右为难。对于小赵来说,大舅的好意虽然真挚,却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心理学研究指出,适度的问候和情感上的支持,往往比奢侈的物质礼物更能拉近亲情,带来轻松自然的温暖

兄弟姊妹的孩子并非我们情感的“义务对象”。家庭关系的稳固需要一种自然的互动,过度的物质或情感付出,反而容易让对方感到不适甚至回避
正如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适度陪伴”理论所指出的那样:真正的亲密关系不在于过度的关注,而在于适度的关心与自然的陪伴。

在复杂的家庭情感中,顺其自然、适度而真诚地维系亲情,或许才是最好的方式。

以自然的情感流动代替过度的物质付出或期待,或许会收获更稳固的亲情纽带。亲情的温度,在于细水长流,而非一时的炽热。

-The End -
作者-苏十三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第一心理

猫里奥心理
hi,欢迎来到【猫里奥的育儿频道】,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万千宝爸宝妈一起自我成长,做孩子称职又聪明的好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