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做好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学校以“一根本、两突出、三强化、五个度”为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接下来,我们将推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系部巡礼”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各系部近年来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特色亮点和突出成效。
历史沿革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0年3月获批建立,历经政治教研室、马列教研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学校首个二级学院。主要承担思政课必修课、相关选修课教学及学科研究工作。经七十多载,始终不改建校之初政治教研室坚守的政治育警初心使命,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高地、淬炼忠诚警魂的教育基地、服务公安队伍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组织架构
马克思主义学院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和“形势与政策”6个教研室、办公室以及1个研究中心组成。
师资队伍
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共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10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持续推进“铸师魂、养师德、提师能”三大行动,培育打造思政“教学名师”,强化名师示范引领。近3年来,学校思政课教师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公安部“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育厅思政课“精彩一讲”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1人获评公安部“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2人分别获得四川省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和年度人物提名。4人获评泸州市“十佳思政教学名师”。
★
党建引领把牢政治方向
立足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创新探索“五个好”支部工作法,以党建与业务深融互促推动办学治院。通过党建为引领在课程思政、教学科研、育人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连年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多次获批学校“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获评四川省公安厅“最强支部”,入选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打造“金课”促进质量提升
为守好主渠道,锚定“金课”建设的新要求,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努力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政课堂,着力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先后荣获“四川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目前已建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四门不同类型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两门省级思政课示范课程。先后获评“四川省高等学校2010年度省级教学团队”“2014年度四川省科研创新团队”称号。
突出实践教学彰显育人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把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抓手,构建了“课内实践教学、校内综合实训、校外安保实战”梯级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思政课集中实践”和“战时思政”两大实践育人品牌。其中“思政课集中实践”,围绕人民警察理想信念与职业精神主题,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警察队伍提出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即忠诚警魂、为民宗旨、公平正义、党纪警规四大模块),开展专题讲座、英模访谈、参观考察、红歌比赛、情景表演等多样态教学活动,夯实预备警官“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目前,已持续8年连续开展16期假期集中实训活动,上万名学生受益,实现了全员参与、全过程记录、全方位育人,先后被“人民公安报”“公安教育”“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报道。
发力科研支撑教育教学
以学科建设推进高水平教学和人才培养,加大有组织科研力度,实施青年骨干教师科研重点资助计划,营造比学赶超的科研氛围。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省部以上重要课题申报中屡获佳绩,获批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4项市厅级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精心指导赋能学生成长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积极指导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荣获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特等奖1项、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二等奖1项,全省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全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红色资源创优大赛等活动中也斩获佳绩。
图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郭妍辛
审校/王先俊 曾艳萍 何思宇
审核/杜乾举 马中全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