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做好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学校以“一根本、两突出、三强化、五个度”为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接下来,我们将推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系部巡礼”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各系部近年来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特色亮点和突出成效。
历史沿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2007年,同年起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已于2014年停招),2014年起招收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本科学生。2022年起招收电子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专业硕士,2023年起招收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
组织架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由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网络教研室、信息安全教研室3个教研室和实验室、办公室组成。设有网络攻防、电子数据取证、网络犯罪取证、电子数据检验鉴定、信息安全等5个专业实验室,并在公安实战机关建有19个校外实践基地和战教融合基地,以满足实战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师资队伍
现在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博士11人,硕士14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近年来,团队和个人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攻关中表现优异,获评公安部全国公安优秀教师1名、省公安厅优秀教官7人、四川省公安厅集体二等功1项。作为依托系部,负责警务融合计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智能警务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相关工作。
★
以“证”励学见实效
聚力创新教学模式。计科系建成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门,计算机网络在线课程被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收录,已被全国888所高校的2.4余万名学生(学员)注册学习,构建“在线学习+讲授演示+学生实践+公益辅导+大创”教学模式,提升学习主动性、有效性、实用性。
常态开展公益辅导。组织教师团队开展课外常态化公益辅导课程300余学时,惠及学生5000余人次,助力学生参加教育部、工信部和人社部组织认证的权威行业考试。截至2024年12月,有204名学生考取工信部和人社部组织的全国“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资格证和教育部四级网络工程师等级证书,有528名学生获得教育部主考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证书。“聚焦‘两助两证’助力网安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在线平台建设与应用”被四川省教育厅评选为2024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四川省高等教育十大典型案例。
以“赛”促学获佳绩
瞄准专业赛道,助力学生成长。组织学生团队参与覆盖面广、含金量大、认可度高、影响力强的学科竞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定期举办学生荣誉颁奖仪式,对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宣传,注重树立典型榜样,激发学生参与各项竞赛的热情。近年来,学生在公安技术类、IT类学科或行业竞赛中斩获各级各类奖项127项,其中一等奖17项、二等奖(含银奖)46项。
贴近业务工作,提升教师素养。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公安机关实战教官组成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借助“挂职锻炼”“双千计划” “双向互派”“百名教师上一线”等机制,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交流、研讨会议,提升教师竞赛指导能力水平,近年来编写并出版专业教材8部,获评四川省首批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教材1部,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首届优秀教材2部,发表高质量论文70余篇,获批34项国家专利,主持或参与30余项科研及教改项目。
以“战”验学见真章
战教融合,强化实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开展网络攻防、电子数据取证、大数据分析等实战应用能力。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参与“蓝帽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技能大赛、“美亚杯”全国电子数据取证大赛、四川省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大赛等比赛,毕业生中涌现出多名全国公安机关网络TZ技术能手、公安部部级支撑员、四川省公安机关电子数据取证能手等行业尖兵模范。
校局互动,拓展实战渠道。与泸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江油市公安局网安大队等实战部门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建立“战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争取更多实战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积累经验。运用与公安机关建立的“校局互动”机制,打造高质量网安人才培养共同体,统筹整合知识储备、师资力量和专业优势,把“校局互动”成果转化为锤炼队伍、提升能力、促进工作的实际成效。选派专业教师赴基层公安机关开展学习交流,提升专业教师实战教学水平。选拔学生到一线公安机关开展实战化教学实践,参与网络巡查执法、各类重大节假日或重要活动的网络安全维护工作,增强学生的实战操作能力。
图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编辑/郭妍辛
审校/王先俊 曾艳萍 何思宇
审核/杜乾举 王刚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