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火热!年轻人在这播种“远方”

文摘   2024-09-25 19:00   云南  

近年来
特色小院如雨后春笋般
在昆明的大小村落里“生长”
而小院背后的主理人
大多是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人

伴随着乡村庭院游成为新潮流
陶渊明笔下诗意田园生活
再度成为年轻人眼中“向往的生活”
他们在庭院里保留“诗和远方”
经营新业态,创造新生活
赋予庭院新功能

他们说:“城市太大,我想回农村。”
他们说:“重返乡村,
去寻找记忆中的那片理想之地。”


红砖房里的网红店


驱车安宁石江村深处,遮天蔽日的柿子树下,一所颇具特色的红砖房若隐若现。在这所名为“爸爸的房子”的民宿里,围炉煮茶、咖啡、手作鲜花饼等具有年轻化属性的产品和业态独占鳌头,成了许多年轻人驱车而来的动力所在。

“爸爸的房子”由主理人赵子瑜拆除自家老房子后,耗时多年打造而成,三层的小洋房里,集民宿、下午茶、简餐为一体,是石江村年轻庭院以及庭院经济年轻化的代表。

建房前,赵子瑜已在广州工作10余年,是一位资深的服装设计师。由设计师到民宿主理人,跨越式的身份转变,全凭内心深处对土地和父亲的爱。“打造这所房子全由我的热爱使然。”加之喜欢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得温馨、有格调,开办民宿的念头便自然而然在赵子瑜心里扎了根。“通过民宿,我可以结识很多热爱生活的人,希望这所房子能成为我生活态度的延伸。”赵子瑜说。

不出意外,石江村里的红砖民宿一经亮相便在社交平台俘获众多粉丝,这让赵子瑜将目光放在了更广阔的市场。去年年初,以围炉煮茶为首的下午茶文化开始在网上爆火,把下午茶搬进来的想法也应运而生。

“下午茶本来只是配套服务,没想到越来越受欢迎,现在这块的营收比民宿还要多。”赵子瑜发现,自去年起店内每周都有慕名前来“打卡”的消费者,他们在这座精心打造的院子里感受新时代院落的魅力,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帖,为院子带来新流量。“最让我感动的是,来‘打卡’的不只有年轻人,还有带着老人、小孩的年轻家庭,他们来这里是为了享受独属于乡村的宁静。”赵子瑜说。

遮天蔽日的柿子树下是沙发区,专程来此打卡的陈思思倚坐发呆放空,任思绪蔓延;一旁的父亲则半躺在沙发上,与手机里麻友一较高下;母亲也没闲着,拍照记录美景,将自拍美照发到姐妹群中,好不乐哉。

陈思思认为:“在山野田园间喝咖啡是一种全新体验。在城市喝咖啡是一种‘续命’手段,在这里却是享受生活,无论从硬件、环境,还是服务业态来说,这里都属于‘年轻人友好型’,足以让我这种在城区长大的年轻人爱上乡村、爱上院落。”

短短两年,“爸爸的房子”借助线上流量,让充满历史韵味的石江村变为年轻游客纷至沓来的“宝藏打卡点”,家乡的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像赵子瑜这样的年轻人回归,开餐厅、做民宿、挖土窑、烤面包,老院落里不断有新动力萌生。





年轻人的“榕树头”


在晋宁小渔村,有一家“村咖”——摸鱼咖啡社,它的主理人生于此,成长于此,现在又将自己的事业投入于此。主理人罗欣一年前在村口开起了这家小店,现在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之所。

谈起自己开业的初心,罗欣表示并不是为了盈利,只为让村里多一个休闲小院,但不曾想意外收获却从天而降,“得益于社交网络,我的咖啡馆自开业就获得了广泛关注,周末很多人过来打卡,甚至外地人来旅游的时候也会特意光顾,尝试融入本地的生活场景。”

开店之初,罗欣就计划将店面打造成一个美丽的庭院,他将ins风绿植、原木色家具和当下流行的露营元素注入店铺,打造出文艺气息。今年夏季,他和朋友们曾在小院里举办露天音乐会,不少村民都来围观,直到夜里十点半结束才不舍地离开。“对生活单调的乡村老人来说,这些活动很新鲜。”罗欣认为,年轻人回乡,应该给乡村带来更多可能,“我希望焕新后的庭院可以沉淀乡愁,承载‘诗和远方’,重新定义乡村生活。”

“年轻化的庭院应该有活力、多样的业态,以及让人倍感轻松惬意的氛围,它们可以是环境雅致的私人庭院,也可以是氛围感十足的咖啡馆、画廊、花房。”博主野马晴天回想和朋友在海宴村庭院里享受晚餐的情景时说道,“年轻化的庭院不仅体现在庭院布局和环境上,更重要的是构建更惬意的生活方式,成为年轻人的‘榕树头’。”她记得,小时候老家的榕树下,曾是街坊们休闲娱乐的专属“庭院”;如今,年轻化的庭院吸引年轻人纷至沓来,仿佛成了新时代的“榕树头”。




“肥美”的第二居所


在距离昆明主城40分钟车程的西山区团结街道,藏着一处“世外桃源”——大墨雨村,这里幽静恬淡,淳朴自然,遍布充满文艺范儿的民宿、茶室、文创店铺,“肥美的老房子”就坐落于此。老房子的主理人郑条条(人称“肥美”)从小喜欢“一颗印”建筑,时常做着“院子梦”,今年她把热爱发挥到了极致,于年初毅然决然地把积蓄投进了一套一眼就爱上的房子,并将这里打造成了对外营业的庭院式空间和独属于她的第二居所。

肥美和这套老房子相识,颇有几分戏剧感,“说起来你可能觉得夸张。我从网上刷到这个院子,到初识并决定留在这里,只花了一天时间。”今年31岁的肥美自小便喜爱中式美学和“一颗印”式民居,这让她首次踏足大墨雨村时就被“收买”,“走进村子后就觉得惬意,看到青石板铺成的小路还有门前的大树后,更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在我看来,这里一砖一瓦都有魅力和故事,让我觉得一见如故。”

接手老房子后,肥美第一时间对老房子进行了改造,“我喜欢老房子独特的‘岁月感’,所以改造时一直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并通过增添老物件赋予老宅新风格。”于是,她将金鱼缸摆放到了窗边,把爷爷奶奶家常用的竹椅、蒲扇、水缸安置在天井,让老物件和老院落实现碰撞,构成有温度、有记忆,鲜活而又灵动的画面。

夏季的午后,是老房子的高光时刻,枣树下、竹椅旁,老宅的院子被阳光和树荫勾勒成一幅宁静的画卷。感受微风轻拂,听蝉鸣鸟叫,再拿起蒲扇赶走炎热,肥美就这样在老房子的庭院里度过闲适的午后。

作为小红书上拥有20万粉丝的家居博主,肥美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日常生活,分享老房子里的美好瞬间,这些生动的画面在线上传播后,让更多年轻人看到、认识,并且喜欢上了这座老庭院。

“有一件很自豪的事情,村里的人说最近几个月很多人一进村就会打听‘肥美的老房子’在哪里?听到大家因为我的空间喜欢上庭院、喜欢上村子,会觉得很开心。”在老房子里,故事还有很多,如刚开业时,肥美连续两周都遇到一位女性独坐在3楼。闲聊中,肥美得知她是一位作家,每次来老房子只为看看山、看看不远处的柿子树,“她说,就这么坐着,能获得不可多得的安静和惬意。”

得益于西山区的扶持,肥美的老房子所在的大墨雨村积极发展民宿、咖啡、文创等产业,这里成为西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吸引了不少像肥美一样的“新村民”回归,他们扎根庭院,让这里成为安放自由的第二居所。据肥美介绍,整个村子有200多户新村民,他们有的来自北京、上海,有的来自广东、新疆;有的年轻,有的年迈;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一家三口。她说:“大家来到这里后,相聚在庭院里,共同探索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来源:昆报头条

编辑:张缪芸
编审:李菁
终审:赵文

伙食团微服食访
神秘食客探店 | 本地餐厅推荐 | 昆明气派城市榜单 | 线上商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