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破浪:陕甘宁边区政府雷家沟旧址
文摘
历史
2024-10-13 06:32
山西
抗日战争初期,我党为了动员和团结包括社会各阶层和抗日党派在内的中国所有力量,共同抵抗外敌侵略,同时通过加强地方政权建设,为长期抗战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于1937年9月,经中央提议,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改组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边区首府设在延安(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所在地)。1947年10月,为了配合党中央、毛泽东转战陕北,陕甘宁边区政府从延安迁住绥德县义合区雷家沟村,开展土改等工作。1948年5月,迁回延安。早在1936年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会就在延安宣警就职,第一届参议会民主选举政府正式成立。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高自立、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秘书长曹力如。参议长高岗、副参议长张邦英等九人为常驻参议员。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宣告正式成立,林伯渠、张国焘、秦邦宪、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郭洪涛、马明方、高岗等9人为边区主席团成员,林伯渠为主席。边区政府机构设置、编制和政府组成人员由边区参议会决定。边区政府由边区政府委员会、边区政府主席和各厅部处办事机关组成。边区政权体制开始采取乡、区、县、边区四级制。在边区与县之间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分别是边区和县的代表机关,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中国共产党派选优秀党员参加边区各级政权组织的领导工作,通过政权机关中的党团组织以党政联席会议的形式实现对边区政权的领导。1937年10月,国民党政府承认陕甘宁边区为南京政府行政院直辖区域;11月,国民政府将陕甘宁边区政府改称陕甘宁特区政府;1938年1月,又恢复边区政府的名称。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林伯渠(主席)、张国素(副主席)、习仲勋、徐特立、刘景范、马明方、高岗组成边区政府新的主席团。边区下辖陕西省的延安、延川、延长、清涧、绥德、米脂、葭县(今佳县)、吴堡、安定(今子长)、安塞、靖边、定边、保安(今志丹)、甘泉、鄜县(今富县)、淳化、旬邑,甘肃省的宁县、庆阳、合水、镇原、环县,宁夏自治区的盐池等23个县及神府特区。北迄长城沿线,南至淳化,西临固原,东濒黄河,面积12.9万余平方公里,人口200万。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赋予陕甘宁边区任务:“进行切实的抗战动员,民主政治的建设,文化教育工作的普及,增进国防与民生的经济建设,肃清土匪汉奸,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全国起到模范与推动作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巩固抗日根据地、 统一抗日力量、提升政治地位、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