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痔”,按发生部位的不同,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痔疮主要症状有:排便时出血(血色鲜红)、脱出、肿胀、疼痛,还可能出现肛周瘙痒不适。
中医治疗痔疮有着显著的优势,还有丰富的外治方法适合日常操作,比如艾灸、刮痧、中药熏洗、功法锻炼等。
艾灸
艾灸能够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等刺激扩张血管,使血流畅通,起到调理气血运行、改善痔疮的作用。
《玉龙赋》中指出“长强承山,灸痔最妙”。《针灸歌》中指出“五痔只好灸长强,肠风痔疾尤为良”。
可见长强穴自古善于治痔疮。此穴位于尾骨的端点和肛门连线的中点,周围分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艾灸长强穴促使肛门括约肌收缩、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肛周组织的支撑能力,从而有利于痔的吸收、消散。
《古今医统大全》记载:“命门(一穴,在脊中与脐相对,灸七壮,治五种痔漏)。”《扁鹊心书·肠痔》记载:“若老人患此,须灸关元二百壮,不然肾气虚,毒气下注,则难用药也。”
命门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命门在督脉上,循经可抵肛门部,改善肛周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以改善痔疮。
刮痧
刮痧可选取百会穴,因为头为诸阳之会,百会穴位于头部,具有醒脑开窍、平肝熄风、升阳举陷、安神定智等作用。
痔疮的本质是气虚,气虚则导致肛门固摄不利,发生肛垫下移,故而形成痔疮,所以治疗时当注重升阳举陷。
熏洗
熏洗法是利用中药药液熏蒸、洗涤的方式,使药物的有效成分作用于患处,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此法能够起到抗炎杀菌、祛除热毒、调和气血的作用。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提及可用刺猬皮、熏黄、熟艾三味中药调和熏于患处,又另用槐根、桃根煮洗辅助治疗。
刺猬皮、熏黄能够起到透痔疮、祛毒邪的作用,艾叶、槐根、桃根可调血、散血、养血,在痔病的外治法中疗效显著,常用来治疗痔疮便血、疼痛、肿胀、瘙痒等。
撮谷道
俗语云:日撮谷道一百遍,消除疾病又延年。
清代医家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
“谷道”即肛门,古人将肛门称之为五谷残渣之泄道,而“撮”就是做肛门收缩上提动作。
“撮谷道”通俗来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这个动作简单易操作,经常练习能活血化瘀、升提阳气、通经活络。
练习时要注意以下要领:
全身放松,大腿和臀部适当收紧,缓缓吸气的同时提肛,连同会阴一起上升,停留10秒钟,呼气时轻轻放松。
一提一松,算为一次,反复操作以小腹部产生温热感为宜。
在练习过程中,要尽量有意识地控制肛周及盆底肌,避免使用腹肌收缩。
此运动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站立位、蹲位、卧位均可进行练习,坐车、行走、劳动时也可以做,建议男女老少每天都练一练。
来源: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