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师胡畔博士所著的《非遗的文化传播与活态传承》教材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近日开始在全国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特别注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遗融入高校教育,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又能为非遗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培养和积蓄内生动力,这对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有着长效作用。
该教材从我国西南地区非遗代表性项目中选取讲解案例,所选非遗名目均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数字博物馆收录的国家级非遗新增项目。讲授主要内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其在当下的活态化传承和现代传播情况。分别阐释这些非遗代表性项目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思想内容、生产工艺、艺术特色、文化价值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以及这些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现状等。教材具有内容丰富,例案典型,材料翔实,阐述清晰与图文并茂的特色。每章设立延伸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教材学习内容和深入探索相关问题,同时还根据教育部关于助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要求,创意性地为教材每一章各单元设计了与人工智能互动的专题活动,以利拓展师生的关注视野和教学领域。通过这些课堂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认知非遗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整体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在当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使命意识,为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促进世界文明互鉴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