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句句,字字传情,在精妙绝伦的诗句里,我们沿着诗人的笔尖痕迹,探寻中华大地的苍苍历史。时代风云沧桑巨变,幸而有诗词传世,我们得以站在这片土地上,念着手中经典,发出千年一叹。今天让我们站在邯郸这块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之地,一起品读这座城市的丰神朗韵。
邯郸客舍歌
唐·岑参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译文:
我这个游客从长安来,策马走上了邯郸道。令人伤心的是,在那丛台之下,长满了丛生的蔓草。客舍的大门向着漳水边,垂杨下系着钓鱼船。邯郸的姑娘晚上也卖酒,挑亮灯光对着客人大数钱。已是月上中天,我喝得酩酊大醉,狂歌一曲就在酒垆上酣眠。
赏析:
《邯郸客舍歌》是一首杂言古诗。诗中前四句叙述诗人从长安一路东来,见遗迹古丛台被苍苔蔓草丛丛包裹,不禁忧从中来,而生发物在人非、世事变幻无常的感叹;后六句写诗人把盏豪饮,对酒当歌,纵情狂欢。全诗记录了诗人北游河朔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段,写得灵动跳脱,俊逸流丽,富于新奇浪漫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
作者:
岑参,荆州江陵人或南阳棘阳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邯郸位于河北省最南侧,地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交界处,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从春秋战国至今,邯郸保留了它的名字,成为全国唯一一座三千年未改名的城市。赵王遗址公园,丛台公园,广府古城等赵国遗址记载了它如歌如泣的悠悠历史。近年来,邯郸接轨时代脚步,大力发展文旅行业,战国袍旅拍开展如火如荼。着一袭战国袍,立在古丛台前,好似穿越千年,梦回风云变幻的春秋战国,寻找穿梭古今的宿命感。
邯郸,这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成语典故之都”,历经数千年风云变幻,孕育出无数经典故事,凝结成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无论是“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还是“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都在华夏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如今,这些成语不仅是汉语言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更成为邯郸独特的文化名片,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辉煌过往与深厚内涵,吸引着世人探寻其背后的精彩。
邯郸,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山水之乡,京娘湖山灵水秀,碧绿湖水倒映着连绵山峦,船行其间,如入画境,还流传着赵匡胤送京娘的动人传说,为这片山水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七步沟植被丰茂,四季景色各异,奇峰怪石林立,溪流潺潺,清幽静谧,是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绝佳胜地;邯郸道重现《邯郸客舍歌》的风土人情,古风浓郁,漫步其间,仿若穿越千年,沿途山水相依,每一处都藏着岁月的故事,令人流连忘返。来邯郸,邂逅一场山水之约。
邯郸,这座千年古城,沉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美食也同样令人惊艳,每一道都蕴藏着岁月的温情与烟火的魅力。
南沿村拉面,面条在师傅手中上下翻飞,拉扯出柔韧的身姿,下锅煮熟后,浇上精心熬制的醇厚卤汁,羊肉的鲜香、香料的馥郁,瞬间在舌尖绽放,每一口都吸满了浓郁的汤汁,嚼劲十足,令人回味无穷。
武安拽面,刚出锅时热气腾腾,面条宽厚劲道,仿佛承载着武安人的豪爽与热情。或搭配香浓的肉卤,或与清爽的素卤相融,筋道的口感和丰富的滋味交织在一起,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家的温暖。
沙洺炒面,是街头巷尾的美味担当。鸡蛋、蔬菜、肉丝与面条在锅中激情碰撞,大火爆炒之下,食材的香味充分融合,面条吸收了各种食材的精华,咸香可口,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诗词里的邯郸,是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存在。它承载着岁月的厚重,镌刻着历史的沧桑,在千年的风雨洗礼中,愈发迷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如今,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浪潮里,回望诗词中的邯郸,那是先辈们留下的珍贵财富。让我们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探寻它的底蕴,续写它的传奇,让邯郸的风采在岁月中永恒闪耀。
图文编辑:河北大学文学院团委宣传部 孙文萱
责任编辑:河北大学文学院团委宣传部 任静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