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传承,从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到儒家“仁爱”“礼义”贯穿千年,再到近代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不懈奋斗,这些传统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根基。当今时代,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国内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恰逢其时。它为国家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基础,为公民行为提供道德准则,是凝聚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能够有效应对多元文化冲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描绘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繁荣昌盛、人民当家作主、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的美好向往。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是人类追求的崇高境界,平等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公正保障社会和谐有序,法治是实现这些价值的制度保障,共同构建起和谐美好的社会秩序。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是最基本的情感与责任,敬业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途径,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友善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无旁贷。在爱国方面,应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如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在敬业方面,学生时代要勤奋学习专业知识,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步入职场后,要恪尽职守,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与业绩。诚信是立身之本,无论是考试不作弊、学术不造假,还是日常人际交往、商业活动中,都要坚守诚信原则,树立良好个人形象。日常生活里,对他人多一份关爱、包容与理解,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传递友善温暖,用点滴行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落地生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