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辣常山 | 常山人的冬天,是用米堆出来的

旅行   2024-12-20 21:57   浙江  

原图@抖音 味道衢州


十二月以来,常山的冬天就变成了一曲迷茫而悠扬的竹笛,召唤出呼啸凛冽的风雨,牵动出恬淡冷清的忧伤。

无法释怀的低沉情绪被拨弄而出,于是,人们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抵御料峭寒意上,尽量减少能量消耗,扩大能量补充。

状态被按下慢行键,味蕾却异常雀跃,在阳光不再那么炽热的时节,我们的胃囊开始渴望更为暖身的食物。



堆得高高的谷仓冒出了尖,支撑着人们踏实过冬的底气。在活色生香的鲜辣菜肴加持之下,每一碗白米饭都被压实得沉甸甸。

秉持着每天都要“好好吃饭”的夙愿,常山人从最为朴实的逻辑出发,令“米”这个主角焕发出或是香甜或是软糯或是醇厚的美味张力,将往昔生活里的艰辛与酸涩,统统化作幸福满溢的欢歌。

···


@小红书 戴红亚


深冬总是与春节紧紧相连,当讯号来临,热情好客的常山人便开始筹谋重逢相聚时的助兴品。

直爽质硬的米,在或长或短的等待中,与大量的水分碰撞出奇妙反应,溢出了清冽的汤水,轻抿几口,滋润干涸的唇齿,熨帖枯燥的心房。



糯米在酿造中化为柔酒。

将糯米蒸熟放凉后倒上少许白开水,均匀洒入比例恰当的酒曲,用手翻叠,使糯米与酒曲尽量混合均匀。再将表面抹平,于中间挖开一个小洞接触氧气,后用保鲜膜封住装着糯米的容器口,置于避光之处静待发酵。

低温下整个发酵环节的完成约需一周,浸出的米酒散发着醇厚不绝的香气。来客时炉灶上温上一壶,就着下酒菜举杯小酌,端上一碗酒酿勾芡的甜羹,讲讲掏心窝的话。



大米在沸腾中成为清粥。

人们对粥的绵密浓稠或者稀疏轻薄都各有钟爱,水量的控制便由各自口味来斟酌。一日三餐都与米打着交道,常山人早就总结出了熬粥的技巧,不要大火催促急于搅动,要等到米粒柔腻入水、弯曲开花。

仅有白粥或许略显单调寡淡,八宝菜作为”配粥神器“正好出场。冬笋片、萝卜丝、芹菜、冬菜、大蒜苗......每一样都是冬天的鲜菜,脆爽解腻,就着白粥来一口,暖胃又暖心。





秋天迎来收获,冬天讲究收藏。

虽难以追溯常山人制作米糖米糕最初的起源,然而从其大方的用料以及传统的制作工艺中,不难洞悉其中蕴含的解馋解闷、充饥果腹之深意。



冻米糖,将命名分解开来,一下子便可获知它的制作原理、材料和味道去向。同样是糯米蒸熟放凉,这次采用油炸的方式,挤压膨胀成饱满的米花。与糖稀混合均匀,趁热铲出压成方形,切成薄皮汇成的块状。

咔嚓一口嘎嘣脆,清甜不腻不黏牙。



米糕的制作则更显精致,也因此有了雅致无比的别名——雪片糕。这是常山球川一带的特色,以“薄、软、香、白”著称。糯米洗净、晒干、炒熟、回潮,再烘干、碾碎过筛得到细白的糯米粉;加入糖粉搅拌压实,放入模具内上锅蒸制。蒸熟后切匀薄如书页,质地滋润细软。

米香混合着恰到好处的甜味,入口后一抿即化,简直是舌尖上的小确幸。





米碾碎成粉融入水中,根据湿润程度,可形成糯米浆或者糯米团,再由大火一煮,便形成风味独具的地道小吃。

最喜欢看蒸笼揭盖的那一刻,洋洋洒洒、丝丝缕缕的水雾扑面而来,尽显气势汹涌的,心潮澎湃的,抵挡不住的烟火人间。



醅糕是大米泡发与酒曲混合,被彻底打碎重组后形成的产物。等到发酵的米浆冒出了小小的气泡,便可以适量舀出倒在铺上纱布的蒸笼里,在表面均匀撒上配菜后隔水旺火蒸制。

蒸熟后将蒸笼反扣在砧板上,五颜六色的配菜点缀着大如圆盘的醅糕,视觉上喜庆丰足,口感微微泛酸又Q弹嫩滑。



当莹白剔透的糯米成为外皮,包如层次丰富的馅料,天才般的糯叽叽组合——酱粿就此诞生。

米粉与糯米粉大致按照一比三的比例混合,加入少许水,再隔水蒸制,由锅底蒸腾的水汽作为黏合剂,充分渗透进米粉之间,形成可揉制的面团。猪肉、鲜笋、豆瓣酱是最经典的馅,调好味后包进米粉团用模具印花,再次上锅蒸熟。

两者都可以用茶油煎制,再添一份香气,配粥吃是一绝。



米是主食,又可化身为小吃,常山人于一颗颗米粒之间施展着奇思妙想、巧手灵心,将每一天都填充得平实滚烫。

要吃饱,要吃好,才有力气,好好过冬天。




今日话题

常山这些特色“米食”,你最喜欢啥?还有什么美味的“米制品”,请你留言补充,一起幸福过冬。




游浙里——常山站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衢州文旅招商荟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浙江文旅

微信公众号

扫码了解更多




浙江文旅

抖音号

扫码了解更多




浙江文旅

微博号

扫码了解更多


编辑:李燕梅

一审:徐裕斐

二审:李  杨

终审:黄  波

常山文旅体资讯
“千里钱塘江,最美在常山”,欢迎关注常山文旅体资讯,我们将为您提供常山旅游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