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薛祥副总理调研的江阴这家企业,到底有啥不一样?

文摘   2024-10-28 16:12   河北  

10月14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河南和江苏调研经济运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在江苏,丁薛祥先后前往苏州工业园、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研。


在江阴调研时,丁薛祥去了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电科技),了解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这家诞生于苏南小县城的老牌企业,是丁薛祥此次在江阴考察的唯一一家企业。


丁薛祥在调研中强调,要下大力气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而他此次调研的江阴企业长电科技是科技创新领域的佼佼者,现已成为全球第三、中国大陆第一的芯片封测巨头。


这家企业到底有啥不一样,它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


创新贯穿企业发展始终

长电科技成立于1972年,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和技术服务提供商,拥有先进和全面的芯片成品制造技术,包括晶圆级封装(WLP)、2.5D/3D封装、系统级封装(SiP)、倒装芯片封装、引线键合封装及传统封装先进化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高密度存储、网络通信、智能终端、工业与医疗、功率与能源等领域。


目前,长电科技在中国、韩国和新加坡设有八大生产基地和两大研发中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业务机构,可与全球客户进行紧密的技术合作并提供高效的产业链支持。



回顾长电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创新”的力量始终融汇其间。


1972年,在国家开始用极为有限的资源开启晶体管技术探索的背景下,长电科技的前身——江阴晶体管厂正式成立;


1984年,江阴晶体管厂的“331晶体管”为当时中国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作出贡献,并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来的贺电表彰,自此开始“芯片成品制造”的探索;


1989年,长电科技成功投产国内首条集成电路自动化生产线;


1992年,江阴晶体管厂改名长江电子,开始规模化集成电路的生产;


2000年,长江电子改制,并成立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长电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中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2015年,长电科技收购新加坡著名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星科金朋,一举杀入国际半导体封装测试厂商前五强,并跻身全球半导体封测行业第三位;


……


如今,长电科技已拥有“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拥有雄厚的工程研发实力和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公司专利数位居全球同行业第二。


半导体是一个竞争极其残酷的行业,但长电科技却展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一直以来,其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长电科技实现营收154.87亿元,同比增长27.22%;归母净利润达到6.19亿元,同比增长24.9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46%。


10月9日,长电科技披露了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简报。报告期内,长电科技营业收入预估为94.9亿元左右,较去年同期的合并营业收入同比增加约14.9%。2024年1月至9月,公司合并营业收入预估为249.8亿元左右,较去年同期的合并营业收入增加约22.3%。


长电科技创始人王新潮



长电科技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长电科技的创始人王新潮。


王新潮,1956年生于江苏江阴,1972年进入江阴第一织布厂当机修工。1983年,只有初中文凭的他为了改变命运开始参加自学考试,1986年,30岁的他如愿获得汉语言专业大专文凭,而这期间他也从一名机修工一路干到了江阴第一织布厂书记的位置。


1988年12月30日,王新潮接上级调令,由第一织布厂转调江阴晶体管厂,担任支部书记兼副厂长,开启了他与长电科技相伴的33年。


1990年秋,王新潮临危受命升任厂长,正式接手已累计亏损218万元、资不抵债、只有一个客户的烫手山芋。1991年到1993年之间,在他亲自带人推销下,当时新开发的LED指示灯产品销售额占到了全厂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并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也是江阴晶体管厂第一个开发成功的新产品,晶体管厂也随之改制成为江阴长江电子实业公司。


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强力打击走私犯罪,其中就包括走私过来的电子元器件,这给长电科技的分立器件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空白,当年的三极管销售量高达13.5亿只,随后产量每连年翻番,盈利快速增长。


2002年,长电科技筹划上市,并于次年6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后不久便遭遇非典,王新潮起初想通过低价竞争来打败业内同行,但事与愿违,2003年长电科技净利润下滑近10个百分点。


王新潮痛定思痛,他发现不能再走低成本竞争的老路,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行业里取得先机。2004年,王新潮放弃当时还是市场主流的“直插式”元器件的产能,投入6亿元,将企业70%的设备改造为“片式化”器件生产线。这次改造在2005年的“民工荒”中大显神威——在同行们因为招工难而着急更换贴片机时,长电科技却早已做好准备。


同时,王新潮听闻新加坡的裸晶封装技术研究已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并正在国内寻找这个项目的合作伙伴。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便与对方成立了合资公司“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建立了国内首条国际水平的圆片级封装生产线。


此后,长电科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申请了属于中国人的第一个封装专利——FBP平面凸点封装技术在内的数百项封装专利,这使长电科技走上了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014年,长电科技与芯片上游企业中芯国际联合成立中芯长电。“用最大的封装厂联合最大的芯片厂,竞相吸引产业资金投资。”王新潮这样诠释着他的经营策略。长电科技再次进入快速增长轨道。当年,长电科技营收成功跨越10亿美元门槛。


2013-2014年,全球第四的封测企业星科金朋连续两年亏损,其控股股东淡马锡寻求退出,有出售星科金朋股份的意向。王新潮得知消息后虽心有顾虑,却还是下决心要拿下星科金朋。


最终在中芯国际及大基金的帮助下,长电科技于2015年10月完成了对星科金朋的收购,而他们也开始成为长电科技的重要股东。


2017-2018年,随着长电科技三次向大基金及芯电半导体定增后,大基金上升为第一大股东,芯电半导体成为第二大股东,同时王新潮的新潮集团也在逐步减持。


2018年9月,王新潮辞任长电科技CEO,并从2019年4月起不再担任长电科技董事长。2021年3月,王新潮辞去长电科技名誉董事长职务,标志着长电科技的“王新潮时代”落幕。


“长电科技的长远发展战略就是创新,通过不断创新让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甚至超过他们。可以说,创新二字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王新潮曾这样说。


如今,长电科技的实控人虽然变了,但创新的基因不会改变,相信在新领导者的带领下,长电科技依然会继续坚持创新,为中国半导体封测行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江苏: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再回到此次调研,在四季度收官决胜的关键时刻,丁薛祥来江苏调研,除了强调“要下大力气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外,还特别强调了“经济大省挑大梁”。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6332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当前,江苏正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去年6月,江苏出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主抓手,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奋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2023年,江苏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2%左右,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2.1件。江苏现有研发人员117万人左右,全国65%的院士、40%的国家级人才在苏创新创业;形成了以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为支撑的高能级创新载体矩阵;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10家。


其实,早在2013年,江苏就在全国率先开辟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十余年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创“项目经理”“团队控股”“拨投结合”“合同科研”等改革举措,累计吸引400多位领军科学家成为“项目经理”,建设专业研究所80多家,衍生孵化1400多家科技型企业,企业技术合作合同额累计超过21亿元。


再来看长电科技的诞生地——江阴。从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90年代规模企业独领风骚,到本世纪初“江阴板块”闻名全国……江阴的产业“王牌”越打越出彩。


在产业创新方面,江阴大力发展“345”现代产业集群,即高端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3个千亿级特色产业,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健康文旅等5大未来产业。与此同时,江阴还积极融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对接机制,建成10个“科创飞地”,打通“飞入地”孵化与“飞出地”产业化联动发展通道。


“科创江阴”一城之变,折射出江苏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发展决心。“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科技创新是主攻战场,关键在于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江苏将全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

保定市江苏商会
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