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赛道全面布局,上汽大众半年销量表现稳健 | 明镜pro

创业   2024-07-09 20:46   四川  

最近重读马丁·波斯特的《上海1000天》,让笔者对中国汽车合资之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上汽大众是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而马丁·波斯特就是这家车企的第一任副总经理。这本书记录了在那个“连电力都是稀缺物资,甚至无法供办公室的暖气和油漆车间的烘房同时运行”的年代,上汽大众是如何蹒跚起步的。


虽然如今中国汽车市场年产销已突破3000万辆,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但是40年前,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还不如尼日利亚,整个上海面向私人消费者的加油站只有3座。面对中国抛出的合资合作的橄榄枝,日本车企和美国车企都知难而退,而德国大众是当时唯一愿意提供技术、产品同时投入资金的外国车企。

正是有了40年前上汽与大众的双向奔赴,才由此开启了中国汽车合资合作波澜壮阔的40年,也成就了中德互信合作的一段佳话。40年后的今天,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风云巨变,燃油车告别一家独大,进入与新能源车平分天下的时代;曾经凭借油车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的合资品牌,开始面临巨大冲击。


面对巨变,有的合资品牌选择主动放弃中国市场,有的虽有转型之心却不得其法,而上汽大众则通过中德双方共同为合资企业“技术赋能”的方式,开启了合资合作的全新篇章,也为后合资时代的车企破局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01

破局之道

最新发布数据,上汽大众上半年累计销量51.2万辆,同比增长1.7%,各赛道表现可圈可点。燃油车方面,帕萨特、途观家族、途昂家族等主力车型,均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新能源方面,ID.家族1-6月累计订单达6.1万辆,同比增长148%,继续领跑合资纯电阵营。高端品牌方面,上汽奥迪上半年销量近2万台,同比去年增长107%。


2023年,即将迎来成立40周年的上汽大众主动出击,提出了“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的九字方针,推动企业全方面转型,在各个市场进行布局。从今年上半年的成绩来看,上汽大众三面出击,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这说明了从顶层架构开始,上汽大众找准了方向。


坚定的变革和有效的战略执行力,还将继续推动上汽大众加快转型。今年6月27日,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在上海共同签署了多项有关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中国联合开发三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两款纯电车型,预计自2026年起,将陆续推向市场。


5月20日,上汽集团与奥迪汽车也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上汽奥迪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的联合开发,新车将于2025年下线。


密集签约的背后,是上汽与大众面对后合资时代中国车市巨变的又一次双向奔赴,而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上汽大众告别了过去合资车企由外方单向技术输出的模式,能充分利用上汽集团多年来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积累的创新技术,以及诸多中国优秀的本土供应商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短时间内内燃机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已成为行业共识,上汽大众采用全新平台和电子电气架构的混动新车型的到来,无疑将成为油车与纯电车型之外的有力补充,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虽然真正的新能源产品大年将从明年开始,不过上汽大众早就迈出了转型的步伐,这也是在合资品牌份额不断下滑的背景下,它依然能保持稳定的原因所在。

比如在新能源领域,通过ID.3这一爆款大单品的打造,强化了用户对于上汽大众纯电品牌的认知,抢占了用户心智,为后续纯电新车型的密集上市铺路;


在智能化领域,通过与大疆车载的合作,打造了“最聪明的油车”途观L Pro,用“油电同智”的策略让燃油车业务焕发生机,也牢牢守住了上汽大众的基石。

在流程体系的变革中,上汽大众从产品研发阶段就让供应商提前介入,实现以目标成本为导向、产品性能为核心的开发流程,在保证德系品质不变的前提下,将研发流程缩短到了24个月,追赶上了新势力的步伐。


在应对车市频繁的价格战时,上汽大众打出“拥车成本”的概念,通过ID.系列的保值回购以及燃油车的保值焕新政策,给用户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更高性价比的用车体验。

02

无序中坚持有序

在流量为王的当下,唱衰合资品牌和燃油车似乎成为了流量密码,在为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的发展壮大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一个事实,流量不代表销量,在乘用车各细分市场,燃油车依然能战,合资品牌亦如此。

数据来源:懂车帝

以近半年的销量数据为例,在中型轿车市场,上汽大众帕萨特排名第一;在紧凑型轿车市场,上汽大众朗逸排名第三;中型SUV市场,上汽大众途观L排名第三。


在一批批网红车型如昙花一现的今天,上汽大众的经典车型如帕萨特、朗逸、途观,在经历了数次迭代后,即便是与新能源车站上同一个擂台,依旧很能打。


打造一个网红爆款车型不难,它甚至不需要几十年的造车积淀,跨界的新品牌也能做到。但是打造一款累计销量超百万辆的国民神车很难,因为口碑的建立无法速成,而在这方面,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上汽大众深有体会。


同样的,当“内卷”成为汽车行业的代名词后,人们对新车关注的重点似乎只剩下价格和配置,却忽略了品质和用户体验这些根本。


但是任何行业都无法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汽车也不例外,一味的卷价格、降成本,最后极有可能突破的是安全底线,行业的无序竞争最终却要由消费者买单,这一点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而对品质的苛求,是40年来刻在上汽大众DNA里的。在《上海1000天》中,马丁·波斯特曾分享过一个故事,大众在德国生产的汽车,方向盘的质量标准是按5万次不坏,但是在上汽大众这里被调整为10.5万次,因为他们发现在欧洲人们开车很少按喇叭,但是中国司机不同。


在新能源时代,提高自身标准也是上汽大众不变的理念,以电池为例,国家的电池包安全测试标准是53项,而上汽大众的标准是338项。

03

小结


携手走过40年的上汽和大众,正在迎接这段合资关系的全新阶段,和40年前从无到有的拓荒之旅一样,上汽大众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而这一次,我们再次看到了它的信心与决心。



推荐阅读



明镜pro
新锐商业科技观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