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小罗
我曾听外语学院的朋友说过一个传奇故事。
他们学院有一位老教授,曾承担许多重要外交场合的翻译工作。有一次某位外国政要来访,进行了一场英文演讲,老教授受邀为他翻译。不曾料想,外国友人聊嗨了,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演讲,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在异国,台下很多人听不懂他的语言。直到演讲临近尾声,他才意识到自己给翻译者造成了多大的麻烦。
老教授并没有因此手忙脚乱,他镇定地翻开笔记、打开话筒,高度“信、达、雅”地将演讲者长达10分钟以上的演讲翻译成了中文,水平之高,让人不禁怀疑他就是演讲者本人。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老教授礼貌地谢幕,以一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姿态回到后台,然后一口气喝掉了一瓶1.5升的水。
我一直觉得这是个段子,其中有许多经过口耳相传后被夸大的成分,但不论如何,它至少令人印象深刻,也让我对从事类似工作的老师多了一分敬意。
最近,我参加了《云顶之弈》澳门公开赛8强选手的群访,这种感受又一次加强了。采访结束后,我脑袋里浮现出一个念头:向翻译老师们致意。
这次《云顶之弈》比赛的8强选手分别来自5个赛区,除了中文和英文,还有讲日语、法语和葡萄牙语的选手——这也让人不由得感慨这个电竞项目的国际化程度,相比于一些更为成熟、区域分布也相对固化的电竞项目,这次比赛的参赛选手呈现出相当不错的文化多元性。
来自不同赛区的选手们
在交流的过程中,3位翻译老师(其中2位完成了90%的翻译工作)需要将中文或英文的提问翻译成选手听得懂的语言,然后再将回答译回中文和英文。
虽然一些选手多少会一点英文,但在交流时还是更倾向于用母语来表达。比如来自巴西的Saidera E Aram和来自法国的Tom Jedusor,他们能够听懂英文提问,但在回答时还是使用了各自的母语——葡萄牙语和法语,而日本选手Title的提问和回答则都要翻译。
采访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翻译老师们在三四种语言之间的快速切换。作为旁观者,我能感受到她们在工作时全神贯注的紧绷状态,那种大脑高速运转、不容许一丝错漏的专注,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口音很重的提问时,虽然她们依旧保持着镇定和礼貌的表情,但估计内心已然压力相当大。
采访散场后,我从几位翻译老师身边经过,听到她们对刚才紧张工作的吐槽,但在玩笑之外,我能够感受到一种类似于完成收获工作后斜倚在谷堆旁,任由汗水滴下的放松感。
这些年,越来越多国产游戏出海,越来越多海外游戏更加重视全球市场,游戏带来的文化交融也正在发生。国际化是个大词,而宏大叙事的背后有许多像翻译老师这样的人们支撑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你若身处其中,大概也会被这些微小而具象的人、事、物打动。
编辑 王文杰
喜欢养猫,不爱洗碗
上篇怪话:
👇关注后点,点左上“•••”设为⭐星标,不错过下一篇你感兴趣的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