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文摘   2024-11-23 07:03   河南  
0 引言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目前《细则》规定了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采用密度法或体积法的经验公式法,得到目标配合比。2000年,陈建奎和王栋民依据“普遍适用的混凝土体积模型”和基本观点:①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包括固、气和液3相)具有体积加和性;②石子间的空隙由干砂浆填充;③干砂浆中的空隙由水填充;④干砂浆由水泥、矿物细掺料、砂和孔隙所组成;提出了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计算法。在全计算法中,首先假设水泥浆与骨料体积比为35:65;其次,通过粗集料的捣实密度和表观密度,估算干砂浆体积;根据水泥浆体积和干砂浆体积,计算砂率。
2007年,KoehlerE提出了了基于集料混合料捣实堆积空隙率和集料粗糙度,确定水泥浆体积,计算水泥用量和用水量。2002年,Shilstone提出了合成混合集料的粗细指数和考虑水泥用量的工作性指数,确定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计算各材料的质量组成。

在全计算法中,“普遍适用的混凝土体积模型”和“基本观点”,属于逐级填充理论。水泥浆体Ve不仅填充由粗集料和细集料混合捣实后的空隙,而且覆盖集料和间隔他们,减少集料间摩擦,满足新拌混凝土工作性——坍落度等。水泥浆填充由粗集料和细集料混合捣实后形成的空隙,这部分水泥浆体是必须的、基本的;覆盖和分离集料的水泥浆体是水泥浆富余系数,这部分水泥浆体不仅提供新拌混凝土流动性能,而且还要满足硬化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根据此思路,可以把混凝土看成是由集料与水泥浆(含有一定量的空气)按照一定体积比例的相互组合,并满足新拌混凝土工作性和硬化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得到一种新的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根据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原则,在本次实践中采用公称粒径10~25(S8)(以下简称粗集料1)和5~10(S12)(以下简称粗集料2)规格的集料。细集料采用公称粒径为0~5(S15)的机制砂。

根据0.45次幂曲线、818分计筛余率和Tarantula分计筛余曲线,同时结合Shilstone的粗细指数和工作性指数,优化集料级配曲线和水泥用量,为路面机制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一次工程实践。
1 基于水泥浆体积与集料堆积空隙比值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在本方法中,其中关键点是如何确定水泥浆体的体积和混凝土工作性指数的计算。
1.1 水灰比计算
路面机制砂混凝土的水灰比仍根据28d弯拉强度和水泥28d实测抗折强度,按JTG/TF30-20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中的公式(4.2.11-1)计算,获得。在本次实践中,路面混凝土的28d弯拉强度为5.85MPa,P.O42.5水泥实测抗折强度为7.5MPa,因此,根据细则中公式(4.2.11-1)计算,得到水灰比为0.38。    
1.2 确定水泥浆体体积
确定水泥浆体体积,首先将粗集料1、粗集料2和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拌合均匀,测试其捣实堆积密度,计算空隙率,具体步骤如下:
将粗集料1、粗集料2和机制砂,按质量百分比,称取一定质量的粗集料1、粗集料2和机制砂,拌合均匀,测试合成混合集料的捣实堆积密度(方法与粗集料的捣实堆积密度试验步骤方法一致),见图1。
同时,按粗集料1、粗集料2和机制砂的质量百分比和毛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计算合成混合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最后计算捣实空隙率,见式(1)。
式(1)中,ρDRUW是合成混合集料的捣实堆积密度,ρBlend是合成混合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按式(2)计。
式(2)中,Pi是粗集料1、粗集料2和机制砂的质量百分比,ρi采用粗集料1和粗集料2的毛体积密度,ρi采用机制砂的表观密度。
根据空隙率,同时考虑水泥浆富余系数,一般为20%~75%,即水泥浆体积与合成混合集料的空隙率之比在12.0~17.5之间,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新拌工作性、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要求水泥浆体体积在250~350L间。
1.3 确定水泥用量和计算CF、WF值
根据水灰比和式(3)计算单位用水:
式(3)中:W/C是水灰比;φ是矿物细掺料在胶结材料中的体积掺量;其他见引言所述。
根据水灰比和用水量,计算水泥用量,并代入式(4)计算合成混合料加上水泥后的工作性指数,并按式(5)计算合成混合料的粗细指数。
式中:Q是筛孔尺寸9.5mm筛累计筛余率,%;R是筛孔尺寸2。36mm筛累计筛余率,%;P是筛孔尺寸2.36mm筛质量通过率,%。通过式(4)发现,WF不仅受到水泥用量影响,而且还受到合成矿料级配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合成级配不仅能配制成良好的混凝土,而且还可以节约水泥用量。检查WF和CF是否符合要求。
2 路面机制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根据1中方法与步骤,对雄峰1、雄峰2和茶酒山3种机制砂与雄峰碎石(粗集料1和粗集料2),进行级配优化组合。水泥浆与合成混合集料捣实堆积空隙率的比值取12.5,即水泥浆体积为捣实堆积空隙率率的12.5倍。    
2.1 级配优化
根据1中方法与步骤,经过多次循环调试,得到4种机制砂的级配组合,见表1。
通过图更能直观地观察这4种机制砂与粗集料1和粗集料2的关系,以及对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通过图2可以看出,雄峰1和茶酒山几乎落在上下限范围内,而雄峰2和雄峰2+天然砂在4。75mm筛孔以后几乎超出了上下限范围,也就是说机制砂偏粗,细度模数大,属粗砂。通过图3和图4的分计筛余分布曲线,也发现雄峰2和雄峰2+天然砂属粗砂。
   
针对4种级配组合,结合单位水泥用量,计算了粗细指数和工作性指数,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受水泥用量的影响,雄峰1和茶酒山的机制砂的粗细指数和工作性指数在技术范围内;雄峰2和雄峰2+天然砂的粗细指数和工作性指数,落在技术范围外,表明该混凝土集料级配偏粗,其新拌混凝土出现离析,饱水性差。
2.2 路面机制砂水泥混凝土目标配合比
通过对雄峰2、雄峰2+天然河砂的28天抗折强度,绘制抗折强度与灰水比的线性关系图,得到略大于配制强度5.85MPa对应的灰水比和各材料在1m3体积下的质量,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单位用水量比较大,超出《细则》规定的单位用水量153kg。因此在单位水泥用量和工作性不变情况下,调整减水剂掺量和单位用水量,防止泌水,即减小水灰比值。但这种固定水泥用量,调整单位用水量和减水剂掺量的方法,会造成水泥浆体不足,不能完全填充合成矿料间的空隙,会造成减水剂没发挥它应有的减水和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的作用。    
2.3 路面机制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调整与确定
鉴于固定水泥用量,调整单位用水量方法的不足,最大发挥高性能减水剂作用,根据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推荐值——掺量为1。0%。在满足坍落度要求,即保持水泥净浆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盒子试验来调整单位水泥用量、单位用水量,见图6。
图6(a)为水灰比调整为0.41时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后的情况,坍落度150mm,略见离析;图6(b)是水比调整为0.38时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后的情况,坍落度为40mm,进一步用盒子试验,发现混凝土振动棒振实后,在试样侧面没出现大量空洞,水泥浆充实饱满。调整后的水灰比和各材料组成,见表3。
此时,粗集料填充体积率为75.5%,满足《细则》要求。粗细指数为55.6,工作性指数28.4,可见集料合成级配对水泥用量有较大的影响。
3 结论    
按最大理论密度原则,依据0.45次幂曲线、818曲线和Tarantula曲线,优化粗、细集料合成级配,得到质量比;再按粗、细集料质量比,称取一定质量粗、细集料,测试粗细集料混合捣实后的干密度,计算合成混合集料的空隙率,按12.0~17.5倍空隙率,计算水泥浆体积。
根据单位水泥用量和合成级配,计算混凝土的粗细指数和工作性指数;依据Shilstone的粗细指数和工作性指数,评估粗细集料的比例和单位水泥用量。经过多次优化,得到单位体积下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和减水剂的质量。
利用盒子试验,对新拌混凝土振动捣实后,观察试样侧面,评估试样侧面水泥浆充实饱满程度,确定水泥浆体积量。最后进行抗折强度验证,得到目标配合比。    

砼话
“砼话”——分享混凝土知识,做混凝土技术人员的朋友,每天七点更新!您的关注,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