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密度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

文摘   2024-11-17 07:03   河南  
1材料与方法
水泥采用海螺水泥P·O42.5级水泥,其安定性、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均符合相关标准,其3d强度为28.8MPa,28d强度为50.6MPa。拌和水为自来水。
粗骨料:陶粒和珊瑚,陶粒骨料粒径为2030mm,呈圆形或椭圆形球体;珊瑚骨料呈不规则形状,短边长5~10mm,长边长25~40mm。萘系减水剂:减水率15%,固含量93%。本文的砂选用扬中特细砂,其物理性能指标见表1。另外,水胶比为0.2,胶砂比为2.2。
混凝土尺寸为40mm×40mm×160mm,混凝土抗压强度通过万能试验机进行测试;混凝土耐久性通过氯离子侵蚀试验确定;混凝土流动性通过坍落度试验进行确定。本试验共有4组试验,每组试验均重复6次,取平均值进行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对比
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扬中特细砂表观密度的相关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看出,随着特细砂表观密度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在不断增加。

具体表现为当表观密度为2486kg/m3时(A组),其抗压强度为50.3MPa;当表观密度为2515kg/m3时(B组),其抗压强度为53.6MPa;当表观密度为2679kg/m3时(C组),其抗压强度为55.1MPa;当表观密度为2706kg/m3时(D组),其抗压强度为57.2MPa。
可见,当砂密度逐渐增大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会上升一个等级,即C组和D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5,而A组和B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这是因为砂的密度越大,混凝土中的水泥石颗粒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承受外力,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抗折强度与扬中特细砂表观密度的相关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特细砂表观密度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具体而言当表观密度为2486kg/m3时(A组),其抗折强度为8.3MPa;当表观密度为2515kg/m3时(B组),其抗折强度为8.9MPa;当表观密度为2679kg/m3时(C组),其抗折强度为9.4MPa;当表观密度为2706kg/m3时(D组),其抗折强度为10.1MPa。这是因为砂的密度越大,混凝土中的水泥石颗粒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承受外力,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2.2耐久性试验结果对比
混凝土抗氯离子性能与扬中特细砂表观密度的相关关系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看出,随着特细砂表观密度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具体而言,当表观密度为2486kg/m3时(A组),其28d下氯离子侵蚀深度为25mm;当表观密度为2515kg/m3时(B组),其28d下氯离子侵蚀深度为23mm;当表观密度为2679kg/m3时(C组),其28d下氯离子侵蚀深度为20mm;当表观密度为2706kg/m3时(D组),其28d下氯离子侵蚀深度为18mm。可见,当砂密度逐渐增大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迅速提高。这是因为密度大的混凝土中的骨料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抵抗外部因素的侵蚀,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抗硫酸根离子性能与扬中特细砂表观密度的相关关系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看出,随着特细砂表观密度的增加,混凝土的抗硫酸根离子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具体而言,当表观密度为2486kg/m3时(A组),其28d下硫酸根离子侵蚀深度为32mm;当表观密度为2515kg/m3时(B组),其28d下硫酸根离子侵蚀深度为28mm;当表观密度为2679kg/m3时(C组),其28d下硫酸根离子侵蚀深度为25mm;当表观密度为2706kg/m3时(D组),其28d下硫酸根离子侵蚀深度为21mm。
可见,当砂密度逐渐增大时,混凝土的抗硫酸根离子侵蚀能力迅速提高。这是因为,密度大的混凝土中的骨料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抵抗外部因素的侵蚀,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此外,密实的混凝土能够更好地防止水分和有害物质的侵入,从而减少混凝土内部的腐蚀和破坏。
混凝土抗冻性与扬中特细砂表观密度的相关关系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看出,随着特细砂表观密度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具体而言,当表观密度为2486kg/m3时(A组),其抗冻融循环次数为85次;当表观密度为2515kg/m3时(B组),其抗冻融循环次数为93次;当表观密度为2679kg/m3时(C组),其抗冻融循环次数为98次;当表观密度为2706kg/m3时(D组),其抗冻融循环次数为102次。
可见,当砂密度逐渐增大时,混凝土的抗硫酸根离子侵蚀能力迅速提高。此外,密实的混凝土能够更好地防止水分和有害物质的侵入,从而减少混凝土内部的腐蚀和破坏。密度大的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冻性和抗渗性,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2.3流动性试验结果对比
混凝土流动性能与扬中特细砂表观密度的相关关系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看出,随着特细砂表观密度的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则在不断降低。具体而言,当表观密度为2486kg/m3时(A组),其自然环境下坍落度为235mm;当表观密度为2515kg/m3时(B组),其自然环境下坍落度为211mm;当表观密度为2679kg/m3时(C组),其自然环境下坍落度为189mm;当表观密度为2706kg/m3时(D组),其自然环境下坍落度为174mm。可见,当砂密度逐渐增大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能逐渐降低,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C50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80mm以上)。这是因为砂的密度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砂率降低,使得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含量增加,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此外,密度大的混凝土中的骨料更加紧密,水分含量相对较小,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下降。    
3结论
以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密度为变量,分析不同砂密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耐久性(氯离子侵蚀程度、硫酸根侵蚀程度、抗冻性能)及工作性能(坍落度)的影响。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出,当砂的密度逐渐增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在不断增加,甚至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当砂的密度逐渐增大,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而当砂的密度逐渐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则在减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砂材料,满足工程要求。(来源:《建筑技术开发》2024.10)    

砼话
“砼话”——分享混凝土知识,做混凝土技术人员的朋友,每天七点更新!您的关注,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