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了!啥也不干,躺平了!

百科   2024-12-31 19:50   北京  

北美的草原上,十三条纹地松鼠正沉睡在地下。


沉睡的十三条纹地松鼠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the Gracheva lab


冬眠,对它们来说并不稀奇,但一个谜题让研究者们为之着迷:这种地松鼠能在冬天蜷缩在地穴中,不摄入任何水分,却能奇迹般地保持生存。这个谜题吸引了耶鲁大学的两位研究员——埃琳娜·格拉切娃(Elena Gracheva)和斯维亚托斯拉夫·巴格里安采夫(Sviatoslav Bagriantsev)。


科学家们想知道,这些小地松鼠是否真的不需要水?或者,它们的身体是否找到了某种“对抗口渴”的方法?研究结果最终发表在了《Science》上。


Part.1

                       

冬眠时的地松鼠确实需要水

为了找到答案,格拉切娃和她的团队决定从体液变化入手。他们首先将目光锁定在地松鼠冬眠期间的两种状态上:低温蛰伏和间歇性唤醒。低温蛰伏时,松鼠的身体像一个“待机”的机器,体温降至接近冰点,代谢几乎停止。而在间歇性唤醒时,松鼠的体温回升到37°C,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也恢复了“活跃模式”,但它们并不会外出觅食或饮水。


间歇性唤醒(Interbout Arousal, IBA)是冬眠动物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短暂苏醒的一种特殊状态。这种状态在所有冬眠动物中都非常普遍,例如地松鼠、刺猬和蝙蝠等。尽管这些动物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低代谢的“低温蛰伏”状态,但它们每隔几周就会经历一次短暂的觉醒过程。


左侧为活跃状态下的松鼠正在饮水的场景,右侧为间歇性唤醒状态下的松鼠。
间歇性唤醒状态下的松鼠似乎不热衷于直接饮水。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科学家们从检测松鼠的血液入手,寻找口渴的“蛛丝马迹”。他们将从低温蛰伏和间歇性唤醒状态中“唤醒”的松鼠血液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变化:间歇性唤醒时,松鼠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II(一种可以让人产生强烈口渴感的激素)水平比平时高出了两倍,而醛固酮(促进体内保留钠和水的激素)水平更是达到了平时的三倍!


A:在间歇性唤醒状态(IBA)下,血清血管紧张素II浓度显著高于活跃状态(Active)

B:间歇性唤醒状态(IBA)下的血清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活跃状态。
图片来源:文献1

按道理,这些激素水平升高会让它们感到口渴,但奇怪的是,这些松鼠完全不表现出饮水的欲望。


科学家们还做了一个对比实验,他们让活跃的松鼠在正常饮水和浓盐水之间做选择。


结果,活跃的松鼠几乎不喝盐水,但间歇性唤醒状态的松鼠却大口大口地喝盐水,显然对盐水的需求更高。这说明松鼠的身体在冬眠时确实缺水,但它们却压抑了对水的渴望,而是优先摄取盐分——一种对维持体液平衡至关重要的元素。


活跃状态的松鼠对水(蓝色曲线)的饮用时间显著高于0.5 M NaCl溶液(粉色曲线)

图片来源:文献1

就像沙漠中的骆驼一样,松鼠的身体似乎也有一种特殊的智慧,能够“分清主次”,在缺水时更关注电解质平衡,而非单纯补水。


Part.2

                       

但它们找到了“对抗口渴”的方法

接下来,科学家们将研究重点转向地松鼠的大脑,尤其是两个负责调节体液的区域:穹窿下器官(SFO)和终板血管器官(OVLT)。这些区域就像“口渴警报器”,一旦血液中的盐分过高或水分不足,就会向大脑发出信号,让我们感到口渴。


地松鼠大脑中SFO和OVLT的位置

图片来源:frontiersin


为了观察这些区域是否“关闭了警报器”,研究团队进行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他们给松鼠注射了一种带有荧光标记的血管紧张素II,想看看这种激素是否还能在冬眠的松鼠大脑中正常“点亮”。


十三条纹地松鼠

图片来源:thescientist


但当科学家们进一步用电生理技术检测这些神经元时,却发现了一个重大线索:冬眠中的神经元虽然能接收到信号,但它们的活性大幅降低,就像被按下了“静音键”。更有趣的是,这些神经元对一种叫做GABA的抑制性化学物质非常敏感,GABA的作用就像一副耳塞,让神经元“听不见”渴感信号。


简单来说,十三条纹地松鼠在缺水时能通过抑制大脑渴觉神经元的活性,将能量集中用于更关键的生理需求。这一机制表明,渴觉并不是被完全关闭,而是被“调节”到一个更适合冬眠的状态。


十三条纹地松鼠

图片来源:Squirrel Gazer


在应对饥饿的方面,科学家从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身上找到了一些答案。2009年,科学家发现,这种松鼠在冬眠时会将代谢率降到最低,就像一台待机的电脑,只保留最基本的“后台运行”。


达乌尔黄鼠

图片来源:gbif


科学家们检测了它们体内的代谢酶和棕色脂肪组织(BAT)活性,结果发现,它们的静息代谢率下降到仅为夏天的10%,几乎每一口脂肪都被小心翼翼地存储和使用。而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 BAT)中的酶活性在需要时迅速升高,帮助它们在偶尔“短暂苏醒”时快速升温,就像一部刚插电的加热器。


棕色脂肪是一种特殊的脂肪组织,与我们熟悉的“普通脂肪”——白色脂肪(White Adipose Tissue, WAT)不同,它的主要功能不是储存能量,而是产生热量,帮助维持体温。它可以被看作身体的“生物暖气片”,尤其在寒冷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能量管理能力,让达乌尔黄鼠在长达5个月的冬眠中,从容度过了没有食物的日子。


Part.3

                       

冬眠不用排尿吗?

渴倒是解决了,那尿呢?不尿尿的话,毒素不会在体内积累吗?但对于北极地松鼠(Spermophilus parryii)来说,这却是一个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


正在冬眠的北极地松鼠

图片来源:guardian


2014年,阿拉斯加大学的布莱恩·巴恩斯教授发现,这些松鼠在冬眠时几乎不排尿,但它们的身体却不会因为毒素积累而中毒。原因在于,它们的肠道微生物像一个“化工厂”,能够把尿素分解成氨基酸,再次利用。这种机制不仅减少了代谢废物的积累,还让松鼠能在冬眠中维持必要的蛋白质合成。


说到极端的冬眠策略,不得不提到北美的木蛙(Rana sylvatica)。这些青蛙在冬天真的会冻成“冰块”,心跳停止,血液结冰,但到了春天,它们还能奇迹般地复苏。怎么做到的?


北美的木蛙

图片来源:earthlymission


科学家发现,这些青蛙在冻住之前,会释放大量的葡萄糖进入血液。这些糖分就像防冻液一样,保护它们的细胞不被冰晶刺破。就像一块储存良好的冰激凌,即使冷冻后解冻,也不会变成一摊水。


Part.4

                       

结语

无论是不易口渴的地松鼠、节能高手达乌尔黄鼠,还是冷冻大师木蛙,每一种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存艺术。而我们,也许正站在这些动物智慧的肩膀上,寻找通向未来的答案。


参考文献:


1.Junkins M S, Feng N Y, Merriman D K, et al. Suppression of neurons in circumventricular organs enables months-long survival without water in thirteen-lined ground squirrelsJ. Science, 2024, 386(6725): 1048-1055.

2.杨明, 邢昕, 管淑君, 等. 达乌尔黄鼠冬眠期间体温的变化和冬眠模式J. 兽类学报, 2011, 31(4): 387.

3.Sallmen T, Lozada A F, Anichtchik O V, et al. Changes in hippocampal histamine receptors across the hibernation cycle in ground squirrelsJ. Hippocampus, 2003, 13(6): 745-754.

4.Oelkrug R, Goetze N, Meyer C W, et al.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UCP1 are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in mammals and buffer 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J.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4, 77: 210-216.

5.Cooper E L, Wright R K, Klempau A E, et al. Hibernation alters the frog's immune systemJ. Cryobiology, 1992, 29(5): 616-631.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苏澄宇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推荐资源

关注使用“科学与中国”小程序,可观看以院士科普视频为代表的优秀科普视频,第一时间获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科学节等科普活动报名信息。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中国科普博览是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依托中国科学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

点这里告诉我你在看

中国科普博览
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中国科普博览的公众号。百科 • 前沿 • 中国科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