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草莓蛋糕的季节了。”前几天,一位网友分享了朋友送给她的“创意甜品”——原本被用来装猪油的搪瓷盆里竟然是满满的草莓蛋糕。视频一经发布,短短4个小时,浏览量就超过200万,网友们在感叹精彩创意的同时,也被这个装在搪瓷盆的草莓蛋糕深深“种草”。于是,“冬天的第一盆草莓蛋糕”瞬间风靡全网,也意外盘活了搪瓷盆厂。
想不到,这复古风小时候常见的“土味儿”搪瓷缸、搪瓷盆竟又成了时髦的玩意儿。迎着这股搪瓷风潮,有网友开始挖起了搪瓷这种材料的历史。令人吃惊的是,有资料讲到华丽的景泰蓝竟然也是一种搪瓷!
那么问题来了,搪瓷缸、搪瓷锅、景泰蓝、珐琅彩到底是不是一种东西?它们之间有什么纠缠不清的关系?
图片来源:自制,素材来自pexels&.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珐琅这个词读着奇怪,写着也奇怪,这是因为它其实是音译的。在隋唐时期,西域的一些地区被人们音译为佛菻。一些古籍中也将东罗马帝国称作佛菻。因此,当时东罗马帝国与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国制造的嵌釉工艺品流入中国后就被泛称为了佛菻嵌,有时也被称作拂郎嵌,或者直接简称为佛菻、发蓝,最终演变成珐琅[fà láng]一词。于是,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这种在金属外附着釉料烧制成器具的工艺被称作珐琅工艺,珐琅则指代这种材料本身,同时也指用珐琅工艺制造的器具。珐琅碗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珐琅器的制作工艺在元朝传入中国,到了明代,珐琅器由宫内设置的“御用监”生产。明朝景泰年间珐琅器在北京被大量制造,兴盛一时,尤其是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清朝建立后,朝廷也设置造办处专为宫廷提供珐琅器具。雍正时期,我国工匠解决了珐琅釉料依赖进口的问题,研制出国外已有的九种颜色,同时还增设了多种国外没有的颜色。乾隆时期珐琅的工艺、技术和产量达到了顶峰。掐丝珐琅飞龙纹尊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眼尖的小伙伴可能发现了一个小细节——景泰年间!这与景泰蓝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由于明朝景泰年间的珐琅器制造十分兴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之青蓝色在珐琅器中十分常见,因此后世也将珐琅器具称作景泰蓝,有时候景泰蓝也特指制作精良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品。要澄清的是,景泰蓝并不特指景泰年间出产的珐琅器,景泰蓝这个词也并不是在景泰年间被创造出来的。事实上,景泰蓝这个称谓出现的时间很晚,基本上是到了清朝之后人们才普遍将珐琅器称作景泰蓝。弄清楚珐琅一词的由来以及珐琅与景泰蓝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看搪瓷是怎么回事。从工艺上看珐琅和搪瓷十分相似,都是在金属外面烧结一层釉质,不过珐琅器多用铜胎或银胎,搪瓷则常以铁为胎。另外,釉质起到的功能也不一样,珐琅外的釉质主要用于装饰,而搪瓷主要用于防锈。近代,铁制品防锈的技术和工艺还不成熟,搪瓷因其轻便、抗刮、耐腐蚀、易清洁等特性成为当时日用品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此外,它也常用于一些医疗器具中。历史影片中经常出现医用搪瓷器具
图片来源:某商家宣传页面
由于早期国家标准的不完备,搪瓷和珐琅并没有严格的定义。1918年到1956年,搪瓷和珐琅在含义上处于共用期。随着国家标准的更新与完善,搪瓷与珐琅“分道扬镳”,它们各自在材料、工艺、检验标准上都有着不同的标准。另外,在生活用语中,搪瓷多指代金属外附有釉质的日用器具,而珐琅和景泰蓝特指用珐琅工艺制造的工艺品。而当下流行的日式珐琅锅之所以不叫搪瓷锅,主要受到了翻译上的习惯和宣传因素的影响。图片来源:veer图库
搪瓷和珐琅的原料都是分散在液体中十分细小的无机矿物粉末,只不过具体成分各有不同,甚至同一器具不同层的釉质在成分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仔细看,制作珐琅的釉料其实是分散在液体中的矿物粉末
图片来源:搜狐
其中,制作搪瓷所用的釉料中最典型的成分包括石英、长石、硝石、碳酸钠等。而珐琅工艺品为了达到更通透晶莹的效果,在釉子的原料上有着更独特的配方,并且不同颜色的釉料之间成分有很大差别。工匠正在将碟子中的釉料填在铜胎上,釉料是分散在液体中的矿物粉末
图片来源:央广网
那么问题来了,分散的粉末是怎么烧结成坚硬、光滑、密实,甚至晶莹的表面的呢?一开始矿物粉末只是简单堆砌在一起,每粒粉末之间接触面积很小,存在着较大的空隙。随着温度上升,物质间的扩散作用变强,粘度下降、流动性增强,粉末颗粒间的空隙与界限渐渐变小、消失,直至融为一体,气孔被排出,包覆着金属胎的一层层粉末转变为连续的整体。同时,较高的温度为原料之间化学反应的发生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图片来源:庄柄群.搪瓷烧成温度计算方法的探讨.玻璃与搪瓷.1986,(03)最终,涂附在金属胎外的釉料由分散的粉末凝结成致密的整体,同时整体向内收缩,紧密地与金属胎结合在一起。当然,这个过程中还包含着更具体更复杂的反应,对于不同的釉质烧结时的温度、气氛(氧化、还原、中性)、压强、升温与降温的速度等都有所不同。
介绍完珐琅与搪瓷,那么问题来了,时下流行的网红珐琅锅(搪瓷锅,下文中统一用商用名)值得入手吗?它真的像商家宣传的那样神奇吗?市面上的珐琅锅一般分为两种,一类是铸铁内胆外镶嵌一层或几层装饰性的釉质,这种锅本质上还是铸铁锅,最外面釉质虽然会对热量的传递产生影响,但薄薄的釉质与内层厚厚的铸铁相比,它带来的影响十分微弱,基本不会明显改变锅的性能,与食物接触的部分也是铸铁材质的。铸铁珐琅锅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由于内部的铸铁是裸露的,因此需要涂油、开锅(在锅内表面反复涂油并烧干)等操作来人为防止生锈。如果操作得当的话,这类锅应该与铸铁锅一样具有一定的“防粘锅”性能。不过相比于纯铸铁锅,这类锅外部的釉质更易碎,在较强撞击或一段时间干烧下可能会发生碎裂或剥落。由于釉质仅在外表面起到装饰性作用,因此釉质被破坏后不会影响使用,只是不好看了而已。第二类珐琅锅则是所谓的“真珐琅锅”,它的构造与搪瓷杯基本相同——在铁质的金属胎外包覆多层釉质。这里的釉质除了装饰外,更起到了保护内部金属胎不生锈的作用。
由于金属胎和釉质都很薄,因此这类锅的重量较轻。相比于不锈钢和铸铁,釉质的表面具有更高的硬度,几乎不会形成任何划痕,因此你可以“肆无忌惮”地用钢丝球清洗它,甚至可以用锋利的刚刀直接在锅内切割食物。一种珐琅锅的结构
图片来源:自制
但是坚硬意味着它更易碎,较强的碰撞或干烧会可能会让釉质破损。回想一下家里长辈用的搪瓷水缸,是不是也或多或少的都有几处破损的地方。由于这类搪瓷锅的釉质肩负着防锈的重任,因此一旦釉质损坏,内部的铁胎就很容易生锈。仅仅外部露出铁锈倒不影响使用,但如果锅的内侧破损就最好不要再使用了。长时间用含锈的容器接触食物是有一定风险的。另外,氧化铁结构相对疏松,如果锈蚀过于严重,会导致内部铁胎的体积膨胀,膨胀到一定程度可能会破坏表面的釉质,产生裂纹甚至使釉质脱落。一些珐琅锅会打着不粘锅且无涂层的旗号进行宣传。不可否认,相比于不锈钢,光滑的釉质确实可以缓解粘锅的情况,即便发生粘锅,坚硬而光滑的表面也更易于清洗。但是与主流的涂层不粘锅相比,珐琅锅的不粘性能要差得多。除了以上两种典型的珐琅锅,市面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类型,它们的性能与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非要找出一种和传统景泰蓝最接近的,恐怕非它莫属↓↓↓你们这些“冒充”珐琅的搪瓷锅走开,我才是“真”景泰蓝
推荐资源
关注使用“科学与中国”小程序,可观看以院士科普视频为代表的优秀科普视频,第一时间获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科学节等科普活动报名信息。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中国科普博览是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依托中国科学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