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与心灵游戏

体娱   体育   2024-09-11 19:15   北京  



知识分子的理智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拥有真理,而是在于寻求新的不确定性。知识分子喜欢那种以游戏本身为目的的心灵游戏,他们会在游戏中发现生命的一个主要价值,这里所想到的,就是理智活动中的纯粹愉悦。当实用和一味谋生所需要的任务完成之后,过剩的精力被释放出来,心灵具有的健康的元气就开始活动起来。”——摘自《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朋友看书看到这一段,发短信问我:“围棋也应该是一种心灵游戏吧。”第一感,围棋带给我的游戏体验确实如此,但细细一看却不好回答。我对朋友说:“这个问题得让我好好想一想。”和几位棋友大致微信上讨论了一下,其中包括北大哲学系的朋友,大家大致有一个共识,围棋有心灵游戏的特性,但是围棋很难定义为某一类游戏。那么,围棋具有心灵游戏的哪些特性呢?



从游戏体验和基本棋理说开去


学棋之处,确实围棋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过程的波澜起伏,我们常常因为计算力的缺陷被人“偷吃”,同时围棋在初级阶段有很多常识性的东西比如“打二还一”、“不入气”、“金鸡独立”、“大头鬼”等等,如果不知道这些常识,在对局中不知不觉就被对手消灭掉了。被吃,往往是初学者最初的体验,意外但好奇,这种好奇心促使我们继续探索围棋世界。



初中级关卡往往并不难逾越,需要的是时间的堆积和坚持。不断了解常识性的手法,通过练习提高自身计算力,然后积累下来变成经验主义的东西,那么它就叫棋感。但练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就必须学习新的概念,以免练习和对局衍生出错误的经验,走到弯路。然后重新学习新的常识,练习加对局,引入新的概念,再练习加对局。周而复始,棋力得到提升。


这时,棋盘上常见的变化已经在控制范围之中了,但是面对高手,棋子还是会不断的死去,那是因为需要提高棋子的效率,提升棋形的感觉。需要引入基本的棋理。这时,往往需要记忆一些边角的“共识性手法”,那就是定式,定式有一定的观赏性也会很大程度上提升棋艺,但是围棋学习要开始避免第二个弯路:大量记忆定式而不考虑配合。这就是一种忽视了围棋不确定性的对局思路,同时也说明功利心在围棋学习中的不可取之处。围棋和国际象棋甚至大多数棋类不同,棋子放在棋盘上是无法挪动的,每颗棋子的价值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下法,任何参考性意见都仅供参考,最后还需要你通过实践(大量的对局和解题淬炼棋感)把定式变成自己的东西,最后,懂定式却又不走定式,真正的高手如同他们的前辈会不断研发出自己的定式,而今天有4000多个人类高手发掘出的定式(主要指边角常识性的下法)。在越过了初中级的屏障后,已经可以很好地体验围棋的快感,也能通过棋谱解说体会到局中博弈和运筹的微妙之处。


经过了这两个阶段,又经历了大赛的磨砺,甚至很长的一段(大概为期3,5年)的迷茫状态,一个棋手经常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怎么下都不对。”、“我也不知道这么下对不对。”、“我究竟是什么水平,我自己都说不上来。”、“为什么输了这么多棋。”、“有没有老师告诉我下一步下在哪。”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停留在感官的快感上不愿意踏入这样的阶段。而有的人,在这样的迷茫,失败和痛苦中体会着游戏的不确定性,如果有有经验的老师点拨,或是学棋的机缘,这个阶段会很快结束。


当围棋水平登堂入室后,就会发现围棋其实是一种最理性的游戏,尽管我们可以把棋子放在361个交叉点里的任何一个,但想要拥有最佳的游戏体验(对胜利的追求和对手的竞技),就必须重视一手棋的价值,随时用形势判断评估局面确定下一步棋下在最“大”的位置。


那么一手棋的价值有多大呢,现在需要介绍围棋中最重要的棋理。现行规则是黑先行,贴7目半,那么我们假设第一手黑棋PASS,白棋先行,那么相当于逆收7.5+7.5=15目,逆收*2=双方后手,那么一手棋价值大致为30目。对于一个基本功扎实,计算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棋手来说中后盘判断大小并非难事,甚至凭借棋感也能估算七七八八。围棋看似千变万化,往往获胜的关键却在60,70手中关键的几步棋,那么前面的手数如何打下作战的基架呢。棋子越少,越难下,序盘难判断多了,这个时候一手棋的价值往往需要随着进程兑现出来,看高手对局,尤其是在包干制下,序盘双方会花掉大把时间,而后面的中后盘纵然看上去杀的难解难分,双方却出手如电,这绝非玩火,一方面基本功已经非常精进,另一方面序盘之重要,理性感性需要权衡,局面需要平衡。序盘里经验主义,主观性的东西便开始和客观对接。千古无同局,正因为序盘的变化才让一盘棋千回百转。而围棋理论的进步大约等同于布局理论的进步,大小,轻重,缓急既然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比如序盘点三三等。最惊喜的是,高水平序盘会出现棋手个性化的下法和审美上的愉悦,而对局中,一方心理上被“麻”了一下,对局进程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大片棋子的死亡;死破惊天的转换;以及气概宏大的大“气合”,围棋史上许多名局便是这样诞生的。那么,就需要从棋道的方面来阐述围棋心灵游戏层面的一些特征了。



围棋中的道


棋道其实是一个挺主观的概念,它和审美息息相关。比如日本挖掘出了茶道,花道,棋道,将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融入文化传承。这一点和心灵游戏的概念是有契合之处的,具体来说,与心灵相对应的是肉体上、感官上的愉悦。而求道则要求从平静中探寻心灵的进程,从暗淡中体会色彩的光鲜,从无声中探寻有声,去挖掘心灵深处的东西。如果仅停留在感官和肉体的刺激,那么人对于美的感受也会变得迟钝。日本围棋名宿菊池康郎曾经这样告诫小棋手:“在你们修业的阶段要多下棋,想怎么下就怎么下,但是当棋艺成熟之后,要用耳朵去听,眼睛去看,用丹田下棋。”这便是道和求道的关系。


棋道的推广,最终还会衍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一种是和民族性紧密相关的文化属性;另一种是竞技之美。日本历史上的名局,因策吐血之局,升仙峡大逆转,核爆之局,这些故事让人不禁联想到了日本人的文化属性,像菊花一样温柔,又像武士刀一样坚毅冷酷。同时,中国黄龙士也曾经被誉为清十四圣人,聂马也曾一时瑜亮。中国不缺这样儒家气质的棋士,年轻时隐忍坚毅,而棋艺的成熟期又厚积薄发。求道到了极致,便产生出对人类智力,精神力极限的追求,竞技,不光是战胜自己,也是战胜生命的极限。《美国社会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也提到,每个人都有令他虔诚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人太过投入,往往会变得执拗,固执,暴躁。而心灵游戏则产生出释放精力的功能,同时心灵游戏是一个最佳的模型,让人直面自己的虔诚,只有在游戏中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能顿悟到自身的偏执,产生反思的力量。棋坛有句老话:“下围棋的人没有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对道的追求,棋局中体现出了很多棋手文化性格,个性方面的东西。6岁便留学日本木谷道场的韩国天才少年赵治勋,面对文化身份的冲击和棋坛的残酷竞争,凭借毅力,成为了日本棋坛一代霸主,而这样一个人,到了成年也不敢关灯睡觉。他在棋上,酷爱实地,在他心中,围棋是需要有根的,竞技就是把对方的根拔去。在同时代棋手眼中,似乎很难理解他偏执的取地风格,同时在赵治勋眼中,对方的厚势如果没有根,也一样会被他深深打入的棋子连根拔掉。韩国的李昌镐九段,对目数敏感至极,巅峰时期对局面有着棋神一般的控制力。这个少年从小师从韩国围棋皇帝曹薰铉,吃住都在曹薰铉九段家,他不苟言笑,心无旁骛,甚至呐呐不能言,但是对朋友却无比真诚,对他人非常善良,在业内可谓人品上的楷模。曾经的棋坛,在AI席卷之前,无论日本的六大超一流,韩国的四大天王还是中国的一冠群群星闪烁。那么当AI以席卷之势发动了一场战术革命,当我们的计算深度和速度远远不及电脑,围棋的普及和发展是否走向了末路,围棋是否不再是一种心灵游戏了呢,请看下文分析。



AI时代对围棋的探索


2016年,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的崛起掀起了围棋界乃至世界的轩然大波,在人类智慧的高地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被Alphago直落三局,对局中的有些棋形,以当时对围棋的审美而言,就好比连连看一样。局面上Alphago呈现的招法中大小,轻重,缓急,完全与旧有的理论背道而驰,就这样一种完全无法抵挡的力量将我们的世界冠军打败。但此时李世石九段却在第4局闪现出了人类围棋的智慧和灵性,李世石通盘隐忍避战。解说这盘棋的古力九段直言,自己不认识这样委曲求全的李九段。可不曾想,这是李世石的诱敌之计,李世石孤军深入,最后惊天一挖,逆转局面,抓住了电脑唯一出现疏漏的地方,从理论上这已经不是人力可以到达的境界。就这样李九段取得了对人类围棋至关重要的一胜,提升了人类的信心,触发了职业界对AI招法深度的研究以及对以往棋理的修订和反思,功莫大焉。


如今,Alphago早已功成身退,但人类对AI围棋的研发并没有止步,Zen、疯石、Katago、绝艺、星阵登上历史的舞台,通过电脑的演示,我们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围棋世界。以往对围棋的理解和新的招法之间,已知和未知之间碰撞出火花。职业棋手对AI的研究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韩国新一代领军人物申真谞就是一个例子,申真谞说:“在屏幕上,蓝圈是AI向人类推荐的,赢棋概率最高的一手棋,但是在其之上,分明有什么东西,我复盘时,比较着我判断的最善的一手棋AI推荐手之间的差距,经常能感觉到自身想象力的贫乏。”因此,在他看来,AI的招法恰恰创造性打破了人类几千年来形成的固化的观念,人类自我形成藩篱,把自己关在里面把未知当做艺术,而AI恰恰向人类揭示了藩篱之外更加深奥的艺术。申真谞感觉,自己在追求胜负和正确之间更个性化艺术化的东西,而胜负并不是围棋的一切。


前几天,有一篇报道说AI消灭了围棋中的复盘,现在的棋手不复盘不研究,只凭借AI扫上一眼便知道自己的胜率和应该下的位置。果真如此,可谓围棋艺术的尽头了。实际情况是,复盘和集体研究依然存在,就像考试,考完对答案是毫无意义的。电脑的正解基于胜率,基于相关性而非因果,专家棋手正是通过复盘把AI的招法吸纳进自己的知识结构。


那么说,围棋的魅力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而这样的心灵游戏,还不会下棋的朋友难道您不想尝试一下吗?


[END]


欢迎关注

奇略研究所
优质围棋棋评、原创题目和深度文章讲解,更多专业围棋内容和工具,尽在【奇略】APP。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