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解析的棋局来自两位野狐9D高手的网棋,一起来看一下这盘精彩的对局吧。
一炮三响
在黑▲粘的时候,由于不想被黑棋在左下继续挂角,于是白10选择了有趣的守角。
而接下来黑11的这步"下定式",看似好像无功无过。但事实上却和打麻将点炮时的最高境界——"一炮三响"一样,同时触发了三个问题…
棋理云:在对方脱先后,我们要尽量去"惩罚"对面。
于是本局在白棋▲脱先的情况下,我们理应像图中这样,来左上角惩罚白棋的脱先。
而若是像实战黑11那样,对左上放任不理的话。这就相当于白棋在左上角▲那里省了一手棋,然后把子先放在其他更重要的地方了。因此虽然黑棋并未"变差",但白棋变好了,其实同样等于是黑棋吃亏哦…
黑11拆三的第二个问题在于,这招"定式”的价值,其实并不大。
像黑1这种"定式的最后一招棋",许多时候之所以会去拆,不是因为拆三价值大,而是为了厚薄/根据地,所以才往那里拆三。
我们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因此当周围厚薄发生变化,暂时不需要"补强"时。那我们就可以换成像黑1守角这种,价值更大的大场了。毕竟单论价值,挂角/守角明显要比拆三强多了!
回到本局,就算不习惯之前靠+连扳的"惩罚"。那从黑棋的视角来看,这里最起码也是AB见合,其实并不需要补棋。
那么在对方▲少下一招棋,黑棋其实"非常厚"的情况下。黑11拆三的价值,就明显不如在外面走个大场了…
这里补充一个小细节:在黑棋脱先后被白棋夹击时,黑2把靠压换成像A位飞或图中这种更柔和的下法,效果会更好一点哦。
而此前的靠压若是不能连扳,只能往前长的话,那就略显无聊了…
黑棋第三个问题在于:就算要拆三,这里其实也应选择高拆三。
而本局虽然白棋并未紧逼,而是在遥远的▲守角。
但当白棋以后有了▲的跳出后,其实仍然可以用打入来骚扰黑棋。
因此即便白棋左下角"看上去对黑棋没有威胁",但高拆三也是要强于低拆三哦。
沉没成本效应
后续当白棋22从右下动出时,黑棋在AB这两种常见定式中面临选择。
那么考虑到黑棋右面大模样间隔较宽,以及全局整体配合较好。
于是黑棋如果选择走外面的定式,那样棋局会更主动一些。
接下来37跟着白棋挡住,看似是"必然"的一手。毕竟要是被白棋跳进来的话,那黑棋前面这一大堆子不就"白忙活"了吗?
但事实上,右边的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无论是我们始终强调的左上靠+连扳,还是左下角的▲,它们的价值都要大于右面二路挡。
然而仔细想想,大家之所以会觉得右上角的价值特别大,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沉没成本效应"。
大家由于不想辜负前面▲等子,于是普遍会在37挡住。而我们若能不受▲这些子的影响,单纯去分析价值大小的话。那我们便会发现,其他区域明显要更空旷。同时招法也能从委屈的二路,上升至正常的三路。
后续黑棋因为想要避免缺陷,所以选择了"动作变形"的41出头。
虽然许多时候,我们的形状的确是有缺陷,但却未必需要去特意防守哦。
比如黑1往前跳的话,后续会出现白2尖的缺陷。然而白棋吃这个子,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于是黑棋这里正常往前跳即可,无需进行躲避。
如何创造机会
在下方的攻防中,黑棋47-51下的有些"太简单"了。被52连回后,不仅白棋局部下的很舒服,同时局面也变得逐渐简明起来。
于是黑棋这里可以像图中这样,选择一些较为激烈的下法。
虽然看上去有一种"撞伤队友"的感觉,但实际上黑棋4-6特别严厉!这样不仅白棋形状很差,同时黑棋还能缠绕攻击两块白棋,棋局将会肉眼可见的变乱。
因为形势明显不利,所以71其实也可以先去尝试冲击一下白棋这块棋。
终局前白棋▲小尖时,黑棋其实悄悄迎来了一次机会。黑1可以去右边冲,瞄着A位的吃。这样虽然白棋通过2的先手,看上去可以先手补外面+反手再补A位的缺陷。
但黑棋通过前面获得的▲,后续在中间可以击碎白棋的防御了。
而白棋若是发现中间的隐患,及时在中间补棋的话。那黑2吃掉右面,同样也是收获颇丰。这样形势大幅拉近,黑棋或许还有机会争胜。
而实战黑棋选择了先在▲交换中间,这样等到再去右面冲的时候。白棋就能轻松应对,棋局也就随之失去悬念了…
总得做点什么
通过前面的讲解,大家可以重点去记的,大致是以下这三点↓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这里所讲的那三个方面,把定式下的更"灵活"一点。
不然像实战这样,白棋开局将38赊欠。在几十手后才进行兑现。与此同时,白棋用多出来的这手棋,使外面每个局部都变成白棋▲先动手。这样一来,形势自然也就变成了白棋优势。
其次是像下方黑1和右上角▲等地方,我们不用受前面那些子/缺陷的影响。可以勇敢选择自己觉得不怕,或是价值大的地方行棋。
最后当形势不利时,我们应当想办法让局面"变乱"。无论是前面中盘时的主动出击,还是终局前保留A、B,先在黑1的破眼试探。总之不管是去做什么样的努力,我们"总得做点什么"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