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观点 | 乡村项目如何避免“烂尾”?

文摘   2024-08-08 17:45   浙江  



乡村项目如何避免“烂尾”?

文/莫问剑




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乡村项目本应承载着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美好愿景,但与圈子内外交流,发现当下许多乡村项目推进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甚至出现“烂尾”的比例不低——热热闹闹开局,尴尴尬尬停滞,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严重挫伤了各方的积极性。当前大环境不景气,乡村项目不可能不受影响。但最大程度规避因“主观因素”陷入困境的乡村项目,理应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各方力量的追求。

 

我们先来看看乡村项目“烂尾”的几大诱因:

——主管领导岗位调整,是很多“烂尾“项目的原因“一张蓝图绘到底”——这种理想化的政策执行,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与大多数的事实往往是大相径庭的。主管领导调整,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主官调整,原项目或者原协议的执行一定会有“阴影”——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的领导可能带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规划蓝图,这就可能导致原有项目被搁置或者重新调整。这中间,乙方还少不了需要小心翼翼地沟通、协调与利益的再让步。更麻烦的是,这类调整还非常频繁,投资者和建设者往往无所适从。如何在主管领导的任期内“完工”,往往成了一个项目能否“善后”的前提条件。领导调整还可能带来责任与承诺的缺失。前任领导在任时承诺的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成,而新任领导可能对此并不完全了解或者不愿继续承担,使得项目成为“无人认领”的烂尾工程。




——甲乙方履约进程出现矛盾,原有协议条款产生纷争,无法继续推进合作。涉及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乡村项目,当下的投资主体大多是各地的国有投资平台公司。合作初期,为了避免后续审计可能的“担责”,国企内部流程大多繁琐而缓慢,从决策、签约到付款,似乎层层把关,但本质上同层层设卡没有两样,每一个环节的效率都极低。激情、商机与合作氛围,往往被一个“拖”字消耗殆尽。双方合作过程中,甲方可能因资金不足、政策变动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款项或者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乙方则可能因工程质量、进度要求等问题与甲方产生分歧,就会导致项目进展受阻,甚至烂尾。还有,乡村项目重在后期运营,但前期双方对运营或过于乐观,低估了潜在的困难与问题(乙方为拿项目前期的策划、设计与建设业务,可能存在这类现象),随着项目的接近尾声,双方的矛盾与冲突开始加剧。


——政策打架,部门利益互掐,本位主义,互不相让,苦了第三方。乡村项目稍有点规模,可能就会涉及到交通、水利、农业、自规、环保、林业等等政府间不同的主管部门,政出多门,就需要大量的协调与沟通工作。有些政府领导很清楚,所以经常会通过组建专班的方式,作为项目推进的一项工作机制。这里头,专班的负责人是谁,他的工作作风与能力,都直接决定了专班的实际成效。我们有受益于这种专班机制的,也有因专班的形同虚设而苦不堪言的。很多三农与乡村工作的政策性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如果不主动往前推进,本位主义盛行,项目是随时会被“喊停”甚至“搁置”的。尤其是当下涉及到土地以及环保领域,动不动是“红线”,不能触碰。相关职能部门如果只认文件与政策的条条框框,不是主动去想办法帮助做变通,项目往往就寸步难行。




——拍脑袋决策,项目不够系统、严谨,做不下去,只能半途而废或者搁置。几乎每个月,我们都有收到去考察乡村运营的邀请。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各地上马的乡村项目不少,形成了一系列的乡村资产。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很多乡村资产项目却没有运营价值,至少运营的难度极大,无法实现收支平衡。而深挖这些项目与资产形成的背后,往往就是决策者盲目跟风,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论证分析,他们往往只看到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根本没有坚持“运营前置”的原则,做科学、合理的前期谋划。当然,有些项目的策划、创意、设计本身就脱离了市场实际,并没有经过严谨的项目评估就上马了。这些现象集中在乡村文旅产业领域,尤为突出。当下流行什么就上马什么,建成时项目的潮流又过去了,根本吸引不了游客。还有就是为乡村所做硬配套。某地建了几十个乡村驿站,但业主方压根没有想明白,往驿站里装什么业态,又能吸引多少人来?这些都是“无效投资”,但要把成本扣到运营商头上去,一定是勉为其难的。


——预算不够精确,过程管理又失控,项目因缺少资金支持而烂尾。相对来说,这类现象多半是社会资金投资的项目发生的概率要高些。很多人做乡村项目,容易被“情怀”驱使。有时候一冲动,就跑回老家搞个民宿、弄个小田园综合体。但其实三农与乡村项目的投资,还有很多的隐性成本,这样往往导致项目超预算。遇到经济不景气,自身原有的主业经营出现滑坡,直接连累到这类乡村项目。我自己的朋友圈里,还真有不少个投资乡村项目出现这种状况的。当然,从本质上讲,投资有风险,真遇到这种情况,也得自认倒霉。




乡村项目烂尾的诸多原因,可能还远比我总结的要复杂。这里面还有合作伙伴配合因素,政策性变动原因,甚至还有利益当事方使拌,都可能导致项目进展不畅。乡村项目烂尾现象是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
一是必须加强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建立健全政策调整机制,确保新旧政策之间的平衡过渡时,将新旧领导之间的“交接风险”列入中长期项目的“问题清单”,尽量做好风险规避。
二是完善甲乙方协作机制。在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及时解决合同履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和计划顺利推进。。
三是提高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专业的事请专业的人来做,避免拍脑袋决策。一方面要加强市场调研和论证分析工作,确保项目选择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渠道,降低对政府投资的依赖程度。
四是强化项目监管与评估。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监管体系和制度机制,加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工作。

乡立方集团
乡立方“专注提升乡村商业价值”,是由一群深谙三农之痛的跨界创业者组建的乡村赋能服务机构一打响乡村品牌,激活乡村资产,兴旺乡村产业,活跃乡村社区,弘扬乡村文化,形成“策划+运营+导流”的独特方法论,实现农旅融合价值重构,为乡村创造新可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