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平顶山速度”
是怎样跑出来的?
文/莫问剑
·背景
自去年全国“千万工程”现场会在杭州召开以后,全国各地政府组团前来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的不计其数,仅乡立方接待的就多达四五百批次。从跟踪的情况来看,虽然各地考察了同样的样板项目,交流了同样的典型经验,但回去后落实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与实效,却是大相径庭。这其中,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平顶山市,虽然起步晚,但效率高、举措实、模式新、成效好,硬是跑出了一个“平顶山速度”!
之所以说是“平顶山速度”,是因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平顶山乡村振兴出了一批“快”成果:
今年8月26日,河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丘陵片区)现场会在济源召开,平顶山市郏县做典型发言;
而在今年5月20日,河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平原片区)现场会在周口市淮阳区召开。会上,平顶山市叶县作典型发言。
两次全省大会,八个典型发言,平顶山就占了两席。平顶山市乡村振兴首席专家杨建国认为,在全省出彩的背后,平顶山乡村正在发生一场“质变”,初步蹚出了一条具有鹰城辨识度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和美乡村河南方案,先看平顶山。中原特色、不同片区类型的和美乡村,在平顶山都有典型、有标杆、有路径。
那么,乡村振兴的“平顶山速度”究竟是怎样跑出来的?
01
对标学习浙江经验,
以“时不我待”的状态换道超车
乡立方团队最早接触平顶山,是缘于杨建国老师推给我的一篇考察报告——2023年11月20日至21日,由省委副书记孙梅君、副省长李酌带队,河南省组织了省直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县)有关负责同志组成考察团,先后到浙江湖州、金华、绍兴、杭州、桐庐5地,通过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专题考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之后,平顶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岳杰勇写了篇近7000字的考察报告,系统梳理了浙江经验,同时结合了平顶山的实际,提出了对标浙江的关键举措与创新方法论。
通读下来,印象浙江、感悟浙江、对标浙江——岳杰勇的这篇调研报告,确实把浙江经验总结得很通透,为平顶山乡村振兴工作做了清晰的路径设计。但当时在我看来,这多少还是“官样文章”,因为我并不相信这些举措能够在中原地区落实下去。但是,平顶山以成果来说话,让我刮目相看。今年四月中旬,杨建国老师又给我转来了河南省政府办公厅的一篇工作快报。这篇内部快报总结了平顶山“四季看变化、千万为引领”探索和美乡村建设的经验。春季看谋划,夏季看推进,秋季看攻坚,冬季看蝶变——平顶山计划每个季度组织一次观摩,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现场会,组织各县区四季比拼,要求“月月有变化、逐季有提升”。当时,“春季看谋划”现场观摩会一开完,就在河南省内引起不少的轰动。
这不就是曾经的湖州、安吉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节奏感”吗?!那段时间,针对平顶山的乡村振兴,杨建国老师隔三差五就会来联系我。他极力希望促成乡立方团队与平顶山各县区来一次“双向奔赴”:请乡立方规划一条全新的浙江乡村振兴考察线路,跳出官方行政话语和接待套路,以市场化和品牌化的思维,让平顶山各县区的领导再来一次浙江,让他们看得透、悟得深、学得准。同时,他代表平顶山政府邀请乡立方团队到各县区考察、调研,深耕平顶山,打造乡立方的“中原样板”。他反复同我说:“平顶山乡村振兴工作站位高、定位准、措施实、力度大,氛围特别好,值得我们一起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杨老师的推动下,4月28日至29日,我带队去了一趟平顶山。岳杰勇副书记非常重视我们这次调研,全程陪同。由于当月中旬,平顶山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副书记李玉平带队曾到访了乡立方的几个项目地。所以,我们这次调研的第一站就去了示范区的几个乡村。几个村落看下来,我们的初步感觉就是“潜力巨大”。示范区这几个村落离市区只有十来分钟的车程,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依托着白龟湖的优质生态条件,在城乡融合领域大有文章可做。考察的第二站是去了郏县。郏县的几个点位都是平顶山“春季看谋划”的观摩点,包括姚庄与广阔天地乡等,特别是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已经做了提升,乡村振兴的“开局”做得确实不错。
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豫见江南项目实景图
在交流中,岳杰勇副书记诚恳地对我说:“对标浙江,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在新产业培育、新业态打造方面缺少思路,乡村运营很薄弱,人才奇缺。浙江搞了二十多年,但我们不可能按同样的节奏来推进这顶工作,需要换道超车,把时间抢回来。如何以更快速度、更高效率走出乡更多村振兴的平顶山路径来?这需要我们‘走出去、请进来’,需要继续把各级干部送到浙江去,深学活用浙江经验,同时邀请更多优秀团队参与平顶山乡村振兴的创意、策划、设计、建设和运营。”他委托我们,基于我们对平顶山乡村现状的了解,有针对性设计一条浙江考察线路,重点学习乡村产业与乡村运营领域,他本人将亲自带队再到浙江学习。
回到杭州后,我们很快拿出包括海宁、萧山、桐庐、建德、淳安、临海等地的乡村考察方案。5月8号到11号,岳杰勇带领市农业农村局、郏县、卫东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平顶山日报社主要负责同志以及个别基层干部如约到访。在“浙”里“乡”约,为雄“鹰”“振”翅。就如平顶山日报记者毛玺玺在调研后的长篇报道里所说的,平顶山乡村该往何处发力,通过此行所看所思所语,平顶山的决策者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顶层设计为魂、产业设计为核、运营设计为器、共同富裕为根”!
02
压紧压实责任,
为平顶山乡村振兴“加速度”
很少见到一个地级市如平顶山这般,将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的工作,抓得如此紧如此实!
从“四季看变化”实施以来,平顶山就形成了“市统筹、县主导、乡负责、村实施”的四级联动的推进机制,特意强调了几个“顶格”:顶格聚焦、顶格推进、顶格部署!要求县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同时农业农村、组织、宣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群团组织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良好局面。
“统筹”这个词,在政府公文中时常可以见到,很容易做成表面文章,但平顶山却落到了细处和实处。“春季看谋划现场观摩点,我们示范区一个点都没有,老实说我这个书记还是有压力的。我们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更应该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率先有作为。”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书记张毅坦诚地说,全市通过每个季度现场观摩、县区比学赶超的方式,的确带来不少工作压力。但压力也是动力,这次夏季的观摩评比,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一举拔得头筹。“只要有时间,我就去现场看看。我们为这个项目组建的专班也很给力,克服了无数困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张毅还笑着对我说:“我们难的事,是没有目标,迷失方向。如果路径清晰,绝对不会有人拖后腿的。”他的这番话,我同市委常委、郏县县委书记王景育和卫东区委书记张伟交流,也有类似的感受,相关的工作压力实实在在传递下来了。
平顶山乡村振兴工作“市统筹”不只是“四季看变化”,全市的顶层设计一直在深化中。8月21日,平顶山市召开了“多彩平顶山,九沟十八湾”乡村振兴品牌建设动员部署会。岳杰勇在会议上发布动员令,计划用三年时间,在有山的沟域、带水的片区,集成发展露营、研学、美食、旅游等产业,打造九条各具特色的生态沟域廊道,十八个农文康旅生态体验湾,以及若干条网红路和若干个网红村庄,从而进一步优化提升沟域湾区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以构建“生态沟域湾区农文体康旅产业集聚地”为发展目标,以农事体验、特色主题文化体验、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生态康养度假四类产业为引擎,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生态沟域湾区绿色发展的“平顶山样板”,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得出、叫得响、立得住的乡村振兴特色品牌。
“这个会议抢在‘夏看推进’现场观摩会前召开,实际上是为‘秋看攻坚、冬看蝶变’做准备,就是要让县区有着更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的路径,少走弯路。”平顶山乡村振兴首席专家杨建国分析说。在筹备“夏看推进”观摩推进会期间,岳杰勇就发现,虽然平顶山各县区的干部精神面貌、工作能力和作风焕然一新,形成了良好的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但问题依然不少,集中表现在:
县区工作推进不平衡,有些县区还没有动静;
工作思路不开阔,理念陈旧,方向不清、路径不明;
工作节奏不够紧凑,没有跟上全市的全年计划,打乱仗;
方法路径不够精准,打法、战法有问题,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治理,运营前置和组团发展思路不清晰,统筹资源、整合力量、系统集成的意识不强。
必须给各县区确立更清晰的工作目标与创新路径!
平顶山陆续打出了一整套乡村振兴的“组合拳”,以达到“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相互契合、相互衔接”的效果:
面上铺开,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一部四沿五旁”清理整治、“一村万树”建设工程,从市域大环境上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
以点带面,通过实施“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打造典型标杆,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连点成线,通过开展“四季看变化”现场观摩,集规划、推进、攻坚、成效为一体,以季为单位,以年为周期的工作部署,通过科学谋划、夯实举措、突出时效、干在四季,推动乡村蝶变出彩;
织线成网,通过“多彩平顶山 九沟十八湾”的乡村振兴品牌建设,更加系统地推进精品点位建设,从产业入手打造平顶山乡村振兴品牌。
03
一样的乡村振兴,
不一样的平顶山!
乡立方联合创始人徐大伟这段时间一直呆在平顶山,他带领团队正在为平顶山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卫东区、郏县、叶县、鲁山县等多个县区乡村振兴工作找魂、塑形。“乡立方一直提倡规划围绕策划转、景观围绕业态转、产业围绕着市场转、机制围绕着共富转的‘四转’方法论。这个方法论与平顶山乡村振兴整体战略部署高度契合。所以,我们有足够信心做出更多样板与标杆项目,而不是简单复制、套用浙江经验,我们要为平顶山打造高辨识度的乡村项目。”
图:乡立方集团董事长宋小春在郏县授课/联合创始人徐大伟做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观摩汇报
徐大伟团队没有食言。这次他们创意、设计、打造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乡村项目,一举拿下了“夏看推进”现场会观摩点的第一名。这个项目以白龟湖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立足“半城半村”的空间格局,瞄准平顶山主城区百万消费群体的乡村微度假需求,定位“城市里的诗与远方,传承河南“豫”文化底蕴,围绕滍阳镇沿应河乡村资源,打造以“豫见江南”为顶层品牌的城乡融合式乡村旅游目的地。项目还没有投入运营的前一天,已经引来数千游客。当地的一个游客的评价很有代表性:“一直觉得这一带生态好,但没有想到,可以这么美。”
图:乡立方集团项目总监郑勇做叶县项目汇报
叶县的“硒麦小镇”呼之欲出。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粮食大县,如何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叶县怎么干?既然优势在于产业,那就在产业上做文章。叶县以打造“中国绿色富硒小麦标准化生产第一县”为目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调“田园家园一体化”打造,选定仙台镇西马庄村、大李庄村、吴哲庄村以及西董庄村,打造中原地区首个“硒麦小镇”。与此同时,一系列创新机制加强培育中,包括推动硒麦产业从一产主为向三产融合发展,构建“政府+企业+村集体”的发展模式,由政府平台公司与村集体成立硒麦小镇共富公司,扶植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郏县则是在“春看谋划”现场观摩点的基础上,打造姚庄共富学院,围绕着“人”这个要素创新破题。这个共富学院分设两大校区、四个循环圈、12个实践教学点和32个实地场景,已储备三农领域专家、浙江千万工程样板村书记和优秀行业意见领袖等代表百余人,每年可举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等各类培训四十余期、培育学员4000余人次。杨建国认为,郏县是知青文化的发源地,有成为新青年下乡示范地的渊源。如何做好“人”的文章,从而为河南省闯出乡村人才振兴的样板,郏县具备这个条件。姚庄共富学院的筹建,以平顶山全市乡、村两级领导干部和各类新农人为重点,全面培育造就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农人队伍,从而激活乡村振兴春水,打造乡村共富新引擎。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对于平顶山乡村振兴工作的下一步,岳杰勇信心满满。在这次“夏看推进”的座谈会上,他还提出了一个“五破”方法论:
在思想认识上“破茧”。全市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的体系打法,通过面上铺开、以点带面、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将这一整套组合拳落实到位,从而形成全市乡村振兴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局面。现在工作推进快的都是一把手重视的、亲自推动的、思想观念转变快的,未来乡村振兴再用传统思路、传统做法是行不通的。
在产业发展上“破困”。就是要把总书记提出的“土特产”文章做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发乡土资源,从乡村现有的资源禀赋、客观条件、人文山水发力,深挖乡村土地特产、土资源等“烟火气”。要打好“特”字优势,尤其是郏县红牛、韭菜、舞钢乳鸽、鲁山食用菌等区域公用品牌,要聚焦于“特色提亮、品质提优、品牌提升”,成为“独一份”“特中特”“好中优”。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畅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特色产业扩链、延链、补链、强链,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农业。
在力量统筹上“破冰”。善借外力,激发内力,培育新力,凝聚合力,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的问题,构建党群干群齐抓振兴的内生循环。
在路径方法上“破题”。通过外出学习换脑子、找路子、搭台子、强底子,把大家的思维打开、视野打开,对标先进地区的经验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好好想一想自己“应该做什么”“目前能够做什么”“下步应该怎么做”“要做到什么效果”。开展头脑风暴,增强时间观念,压紧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良好局面。
在建设成效上“破圈”。坚持创意赋能、文化打底,通过好的乡村产业、乡村故事、乡村文化产生“破圈”的效果。以乡村活态化、乡村体验化、乡村科技化、乡村艺术化、乡村文创化、乡村游戏化、乡村节庆化、乡村全息化的“八化”打造新IP,要以“多彩平顶山 九沟十八湾”旅游品牌为引领打造新热点,通过推广直播带货、直播助农等互联网销售模式,加强对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以及其他新青年手握手机新农具、干起直播新农活的技能培训,让“山里货”变“抢手货”,推动农产品“出圈”“爆红”。
04
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路径
需要更多的“平顶山速度”
前段时间,《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应邀来平顶山做过一次专题调研。他有这么几个评价:没想到郏县是知青文化的发源地;没想到平顶山的乡村产业如此有特色;没想到这里的和美乡村工作有如此系统、富有创意的高位谋划;没想到中原地区干部对乡村振兴的工作干劲这么足、面貌这么好!
作为“春看谋划”、“夏看谋划”观摩推进会的点评专家,杨建国认为,平顶山乡村正在发生一场“质变”,既有思想理念质变,也有整体环境之变;既有发展模式之变,也有力量作风之变。这次观摩的五个县(市、区)主要领导都是亲自推动、靠前指挥、常态督导、现场办公,亲自抓工作谋划、工作推进,非常难得。他还特别指出,平顶山和美乡村建设之所以进展顺畅,是各种力量的协同效应:
一是外部智力,比如,郏县专门成立姚庄共富学院,并与老杨会客厅共建乡村会客厅,向专家学者借脑借智,为片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
二是党委政府引领力,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拓展发展思路、梳理产业路径、带领群众致富;
三是社会力量,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比如,新华区观水居、水木荣春等知名餐饮企业争相入驻;
四是群众力量,各县(市、区)通过开展“四季看变化”,广大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比如,湛河区谢庄村群众自觉发动起来打扫全村卫生;曹北村的群众看到曹西村的变化,都主动找到村支书,要求纳入先导片区,自发出人、出钱、出工,精神面貌、工作能力和作风焕然一新。
平顶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卫锋总结说,与浙江等地相比,平顶山的乡村裂变刚刚开始。但大幕拉开,好戏连台,我们已经找到了“节奏感”,当下干部群众都卯足了干劲。相信“秋看攻坚、冬看蝶变”之后,全市和美乡村建设一定可以再上一个大台阶,走出一条有平顶山辨识度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路径。
这就是“平顶山速度”!值得更多地方学习的“平顶山速度”!
战略咨询/项目诊断联系
助理小沈:18268828467
原创文章转载请留言
关注我
一起为乡村振兴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