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形臂X射线机的总滤过(2/2)

文摘   2024-07-01 20:00   北京  

(接上篇)

5. 等效滤过的设计考虑

首先,等效滤过在75 kV条件下必须大于等于2.5 mm铝。
其次,在平板探测器时代,由于平板探测器的DQE(探测量子效率)比影像增强器低,尤其是在低剂量情况下(例如拍摄腰椎侧位时),DQE更低,因此只能通过提高C形臂的输出剂量来补偿。然而,输出剂量受88 mGy/min的皮肤入射剂量限制。因此,只能在这个最大剂量限制下,提高射线穿过人体的效率,使平板探测器接收到的剂量尽量达到法规规定的上限(对于30 cm平板探测器,限值为0.5 μGy/s)。提高射线效率的唯一办法是增加射线中硬射线的比例。在高频X射线发生器中,由于kV纹波已经很低了,通过改善管电压纹波的方式不会起作用,只能通过增加球管的总滤过来提高射线穿过人体的效率。
再次,西班牙法规规定,在80 kV条件下,皮肤入射剂量不得低于25 mGy/mAs,这一规定限制了总滤过不能无限制增加。对于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这个限值,但增加总滤过后,必然要求提高球管的输出功率,而输出功率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对于一台C形臂,受球管阳极功率、散热和供电的限制,最大输出功率是一定的。对于肥胖病人,当kV和mA达到最大值时,总滤过越大,穿过病人达到探测器表面的剂量就越低,图像质量会变差。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总滤过值,既照顾了探测器入射剂量尽量高(普通病人图像尽量好),又不能让最大剂量超法规,还要在肥胖病人拍片时对射线的衰减尽量小。

记得以前测试过,某一款C形臂在自动透视下,当总滤过达到7.3mm 铝后,病人皮肤表面的入射剂量约为25.5mGy/mAs(80kV),滤过再大的话,皮肤表面的入射剂量就会低于这个限值了,也就是总滤过不能大于7.3mm 铝。不同的机器这个值会不同,需要实际测定。

综上所述,我们的总滤过应在2.5mm至7.3mm铝之间。对于儿科应用,要求有可拆卸的附加0.1mm铜或3.75mm铝滤过。如果将滤过设计成可拆卸的,则需要增加很多额外的设计:

a. 需要检测可拆卸铝滤过是否安装,并在显示器上指示滤过的状态。

b. 设备的剂量率、剂量和DAP需要在装上和拿掉滤过的条件下分别校准。

c. 平板探测器的均匀性校准可能也需要进行两遍。

最新的法规(GB9706.254-2020)规定,这个附加滤过可以是固定的。因此,将0.1mm的铜箔固定在机器内部是一个最佳选择。也就是说,配置2.5mm铝+0.1mm铜,或者是2.5mm铝+3.5mm铝,总共达到6.0mm铝即可。
记得以前参与某型号的C臂设计时,经过大量反复测试,当时设计的5.3mm(2.5mm+2.8mm)铝滤过对图像质量来说是最佳的。然而,5.3mm铝滤过存在一个尴尬问题:由于附加滤过不到3.5mm,为了满足儿科应用,还需要增加一个3.5mm可拆卸铝滤过。
我当时建议将总滤过改为6mm(2.5mm+3.5mm),这样在设计和调试上会更省事。算法团队经过大量评估,认为额外增加的0.7mm铝滤过会对肥胖病人的图像质量产生影响(在kV和mA达到最大值后)。我也参加了评审,确实发现肉眼可以看出图像质量的差异。最终,我们决定保持5.3mm铝滤过的设计。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对滤过的了解还是太少,只是基于省事的角度提出增加0.7mm铝。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这也是最近做仿真才发现的。如果将2.8mm铝改为0.1mm铜,即可满足儿科应用中增加0.1mm铜滤过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在kV和mA达到最大值后,进入探测器的剂量更高,图像质量比单纯的5.3mm铝滤过要更好。仿真如下:110kV,300mm水模型。

图上可以看出,2.5mm铝+0.1mm铜对射线的衰减略弱于2.5mm+2.8mm铝。

为什么会这样呢?标准上说的可以加0.1mm 铜或者3.5mm 铝啊。大家肯定认为0.1mm 铜效于3.5mm铝的滤过效果在这儿怎么不对了呢?请看第6节。

6. 等效铝滤过的测定

大家可能是这样理解的:在射线束中放入被测滤过A,得到一个剂量值V;移除被测滤过A,放入纯铝,调整纯铝厚度以得到相同的剂量值V,此时纯铝的厚度就是被测滤过A的等效滤过。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但这个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因为不同材料对X射线的衰减方式不同。简单替换和调整纯铝厚度来匹配剂量值,忽略了材料对不同能量光子的不同衰减效应。正确的等效滤过测量方法应考虑材料的具体衰减特性,并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标准方法是在75kV下测量被测滤过A的半价层,测量方法见下图:(来自YYT 0062.1—2024

对于上图,大家需要仔细看,反复看,不要漏掉每一个文字,多看几遍就看懂了,实在看不懂就给我留言吧。测试等效滤过时,对射线源的要求是固有滤过不大于0.5mm 铝。

根据上图的测试方法,用TASMICS仿真。设置75kV下,设球管的玻璃等效滤过为0.5mm 铝,加上0.1mm的铜,得到半价层为3.3301mm;把滤过换为0.5mm+3.46mm,得到半价层为3.3304。因此0.1mm 铜等效3.46mm 铝滤过。和法规上说的0.1mm 铜等效3.5mm很近似了,误差只有1.1%。

也就是说,只有在75kV下,射线滤过为0.5mm时,0.1mm 铜等效滤过为3.5mm 铝,物理意义就是此时二者半价层相同。我们接着做两个仿真:

1. 设球管发出的射线数量为1000,穿过0.1mm 铜后,射线还剩238.423;

2. 设射线数量为1000,穿过3.5mm 铝后,射线还剩213.880。

也就是0.1mm铜对75kV下的射线衰减低于3.5mm 铝。如果把kV提高到110kV,管组件滤过提高到2.5mm,此时附加0.1mm铜只相当于3mm 铝的衰减。

6. 各厂家平板C形臂的总滤过比较

当前各厂家C臂的总滤过大约有如下几种:

A:5.35mm Al

B:3mmAl +0.1mm Cu  

C:1.4mm Al +0.5mm Cu

D:4.1mmAl (包含0.1mm Cu)

对上面四种滤过的射线穿透300mm水模后的射线进行仿真,设置110kV,相同的输出功率,结果如下:

设置110kV,射球管发出的射线剂量为1000,达到探测器的所有剂量对比如下:

平板C形臂的滤过设计,选择B方案的厂家最多,方案D应该是射线管玻璃等效0.6mm铝滤过加上0.1mm 铜。如果要考虑儿科应用,选择A和D都需要加一个可拆卸的3.5mm铝滤过或0.1mm 铜滤过。

方案C的铜滤过太厚了,在肥胖病人成像时会出现剂量不足,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7. 滤过材料的选择

设计好了滤过的方案后就要选择材料了。

首先看铜滤过,由于只有0.1mm厚,太薄了,很难单独固定,一般都是和铝滤过压在一起。材料可以是黄铜,具体牌号不同,里面的各种其他金属含量不同,如果其他金属材料的原子序数在铜(29)附近,如锌(30),那么对滤过效果影响不大,在正式使用前必须用YY/T 0062.1—2024的方法做一个等效滤过的测量。

再来看铝滤过,铝的材料牌号很多,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铝合金牌号,纯铝最好,但是纯铝太软,不好加工,易变形,因此C形臂上用纯铝做滤过的很少。和铜滤过一样,要选择合金元素原子序数接近Al的,6061铝就是最好的选择。其成分如下:

含量比较高的镁元素(12)原子序数和铝(13)接近,其他原子序数高的金属含量少,对滤过效果影响不大。

如果用错了,例如用成了硬铝,那可能就有点麻烦了。硬铝的成分如下:

    硬铝中的铜含量高达2.2%~4.9%,取铜含量4%,如果滤过片厚度5mm,那么铜含量转换为厚度高达0.064mm,相当于多了将近2mm的铝,等效滤过误差高达40%。并且铜含量变化范围大,生产一致性很难保证。所以,千万不要用硬铝作为滤过。在管套上,射线束穿过的地方也要避免使用硬铝。

    总结
在C形臂广泛使用平板探测器的今天,总滤过的设计至关重要。通过使用TASMICS软件,我们仿真了各种滤过组合的效果。特别是,本文澄清了等效铝滤过的测试方法必须按照YY/T 0062.1—2024标准进行测量。探讨了铝滤过的设计考虑,并指出6061铝是理想的滤过材料。
希望C形臂设计工程师们能够深入理解滤过设计原理,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同时也希望医院的工作人员在了解滤过的作用后,能够选购到满意的产品。

(全文完)

C形臂X射线机
有关C形臂X射线机、透视X射线机的原理、设计、使用及维护知识;射线防护知识。欢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