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浦江板凳龙要踩街了!(内含最新最全村落迎灯时间表)

旅行   2025-02-07 05:59   浙江  


蛇年新春,年味正浓,一场盛大的浦江板凳龙民俗踩街活动即将热闹开场!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回溯,快跟着我们的脚步,提前感受这场民俗狂欢的魅力吧!

踩街时间

踩街时间:2025年2月8日(星期六,农历正月十一)14:00-16:00


踩街路线

从东山公园出发,经环城东路——新华东路——和平路——人民东路——大桥北路——体育场东路,进入老体育场后散灯,全程约2.9公里。(附踩街线路图↓)

队伍序号:1号:进京展板凳龙;2号:郑宅镇芦溪字灯;3号:白马镇旌坞花灯;4号:仙华街道五善塘酒坛灯;5号:浦阳街道同乐人物灯;6号:少儿板凳龙。

踩街队伍

1.进京展板凳龙
进京展板凳龙是一条由3.5米长、2.3米高的龙头,66桥子灯板凳和一尾灯组成总长达120余米,共68节灯的浦江板凳龙,首尾相连,蜿蜒盘旋,百余名舞龙队员舞动“龙身”,摆出“麦饼团”等各种造型,寓意团团圆圆、吉祥如意,为人民送上新春祝福。据悉,这条板凳龙还将在元宵佳节赴京展演,让更多人领略浓浓的非遗中国年。

2.浦阳街道同乐人物灯
浦阳街道同乐村水浒人物板凳龙于2009年制作完成,整支队伍包括八仙、财神、水浒108将等人物形象为题材的灯节120桥,龙、虎旗各一幅,各式彩旗长旗共50幅,2025年新增龙棍、执事26把,另外配备什锦班表演等。同乐村通过非遗传承形式展现了栩栩如生的《水浒传》人物形象,让经典文学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同时也反映出了同乐村民对传统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3.郑宅镇芦溪字灯
郑宅镇芦溪五有堂字灯起源于农耕文明,至今已传承600余年,共有90节子灯。芦溪五有堂字灯是一种充满文化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人文荟萃、雅趣盎然、尚武崇德的丰富特点。字灯的核心在于通过文字演绎诗词、对联、牌匾等,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在芦溪,每年春节耍字灯的风俗,充分展示千年郑义门耕读传家的家学渊源。


4.仙华街道五善塘酒坛灯
仙华街道五善塘村酒坛灯发源于明代七里村酒坛灯,拥有悠久历史。据张氏族谱记载,先祖七三公张叔悬八岁那年不慎落水,漂至小北门,攀住杨树枝,被老须公救起,抚养成人,后生六子,人丁大发。子孙为了纪念先人恩德,用杨树株刻成龙头,俗称“大房灯太平头”(现在七里六房)。木龙头雕刻精细,别具一格。民国甲戌年,为庆贺张氏族谱修编完工而兴灯,长千余骑,轰动方圆百里。本次参加踩街的为五善塘的大虾灯头(张氏后代子孙灯头),60节数左右,为纪念先祖从水中被救起,而酒坛能容水,灯身呈酒坛形状,独具特色,一盏盏酒坛灯盛满着宗族记忆,世代传承。

5.白马镇旌坞花灯
旌坞村迎灯文化肇始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历经五百余载薪火相传,形成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该村以方正典雅的方灯闻名遐迩,尤以"三龙共舞"奇观为世所称——三组龙灯辗转腾挪间,忽而盘踞如风炉栅,忽而舒展似蛟龙破浪,更见剪刀箍翻卷、麦饼团回旋,其形制变幻若星河倒泻,蔚为壮观。据村史考据,此三龙源起明代三兄弟开基立业之典故,今次踩街特选象征家族源脉的"长兄龙",其灯阵首尾绵延85节,龙首昂然七尺,鳞甲缀以鎏金朱彩,游弋间恍若穿越时空的文明图腾,既续写宗族记忆,更演绎着生生不息的民俗史诗。

6.少儿板凳龙少儿板凳龙由一龙头,70桥子灯板凳和一尾灯组成总共72节灯的浦江板凳龙。少儿板凳龙的制作材料主要是木板凳、彩纸、竹篾等。龙身则由一个个板凳连接而成,每个板凳上通常会装饰有彩色的布条或纸花,充满童趣。表演时,每个少儿手持一个板凳腿,多个板凳相连就组成了一条蜿蜒的“龙”。少儿们在锣鼓等乐器的伴奏下,按照一定的节奏和套路舞动。他们时而快速奔跑,让“龙”身起伏翻滚,仿佛在云端穿梭;时而缓缓游动,展现出龙的悠然姿态,还会摆出如“二龙戏珠”“龙摆尾”等各种造型,极具观赏性和趣味性。少儿板凳龙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培养了少儿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会相互配合。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和了解民俗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停车散灯示意图


春节小长假虽已悄然落幕,但年味儿的热度依旧持续攀升!为了让大家尽情沉浸在新春的喜庆氛围里,我们精心筹备的浦江板凳龙民俗活动正火热进行中。现在,就为大家呈上这份满满当当的民俗活动表,各种精彩活动等你来解锁,让欢乐与年味一路相随!


一审一校:朱 雯

二审二校:陈晓兰

三审三校:冯阳标

浦江文旅
浦江文旅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