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化名)今年60多岁
平时身体还不赖,就是有几颗蛀牙
可就在前段时间
他突然出现反复发热、胸闷
最后确诊了「感染性心内膜炎」
他怎么也没想到
“元凶”竟然和牙有关
小小的蛀牙
对健康能有多大的杀伤力?
图源:Pixabay
心内膜炎
发生于心脏里面的感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产生的心脏瓣膜或心脏内膜炎症,该病病死率高,预后差。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退行性瓣膜病增加、心内植入物增多、各种有创操作增加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日渐上升。
目前,我国心内膜炎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口腔来源的链球菌性心内膜炎临床上比较常见,细菌会通过龋齿或者口腔有创操作进入血液,产生菌血症,如果免疫力差或者心脏本身有一些易感染因素,就会容易产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除了会引起反复发热,可伴有畏寒寒战、胸闷、持续消瘦等,还可导致心脏瓣膜功能障碍、心内脓肿形成、全身多器官梗死伴脓肿发生。
在部分病人身上,该病起病隐蔽,可先以其他脏器并发症为首要表现,比如突发的脑血管意外、四肢动脉栓塞等,非常容易误诊和漏诊。当出现以上症状,并发现血培养阳性,影像学检查,如心超、CT、磁共振或PET检查发现心内赘生物、脓肿形成或出现了瓣膜反流,就应当首先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血炎症指标及基因检测可进一步提供诊断依据。
感染性心内膜炎该怎么治疗?
一旦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必须立即根据病原微生物培养药敏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有超过半数患者需要接受心外科手术治疗。
图源:Pixabay
若患者病情稳定,可在感染控制后继续规范化抗生素治疗2~6周后择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若患者病情危重,已经或将很有可能出现心力衰竭、感染失控、栓塞事件等并发症,则需结合实际情况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的治疗原则是尽量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时恢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性心内膜炎容易复发,患者术后必须根据药敏继续规范化抗生素治疗4~6周,甚至更长时间。
如何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预防措施主要针对菌血症和基础心脏病这两个环节。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体内出现菌血症,原本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或有人工瓣膜等心内植入物的患者为高危易感人群。
图源:Pixabay
01
预防和减少菌血症的发生
注意口腔及皮肤的卫生,及时治疗龋齿和皮肤感染等。在进行相关有创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防止菌血症发生。
02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针对高危人群,比如免疫力差的人群、本身有各种心脏结构病变的人群、心脏有植入物的人群、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长期注射毒品的人群等,在进行有创医疗检查或操作时,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