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盖兹的理论,一天中,人的大脑各时段的清醒程度是有差异的,上午脑力活动效率最高;中午,大脑的灵敏度会降低;午饭后到1点左右是头脑思考力最低落的时段。
有的同学上午学习效率高,下午昏昏欲睡,正是生物钟起作用的结果。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午餐后散步10分钟,然后午睡30分钟(若无法午睡,可安排体育活动,不做与学习有关的事,让身体和大脑松弛下来)。通过午休,可帮助大脑放松,恢复灵敏度,使下午成为第二个读书高效率的时段。而且这样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大脑,恢复体力,还能保证晚上学习的效率。
学习(包括考试)是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处在高潮期,这时同学们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最佳,理解能力强,有利于吸收新知识,应抓住学习的黄金时段,多学习知识。这段时间如恰逢考试,则能够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如果处在低潮期或临界期,应注重巩固所学知识,不宜吸收高难度知识。特别是复习、考试,如逢临界期,要及时从饮食、心理方面提前调整,才能超常发挥。否则,由于生物节律状态的客观影响,易引起失误。
同学们掌握自己生物钟的规律后,便能让生物钟为学习服务,更科学地安排好学习和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以下这几个方面请同学们特别注意:
1.有效的休息是成功的第一步
睡眠是有周期的:从浅睡眠阶段,到深度睡眠阶段,再到做梦阶段。我们每天晚上睡觉都会经历几次这样的周期,而在两个周期的间隔中醒来最容易清醒。每个周期的时间约为90分钟。所以每天睡觉的时间最好是90分钟的整数。另外,同学们一定要坚持每天在同样的时间睡觉、起床,这样才能形成有规律的生物钟。
我们再来看看午睡。午睡应在12点到14点之间较好,这个时间段入睡,睡眠质量最高。研究证明,有规律地进行午睡会使人精力充沛。有同学认为今天下午有很多事要做,所以要多睡会儿午觉,但这是不对的哟。午睡最好不要超过45分钟,因为一般只要超过了1个小时,就会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这样,你醒来反而会觉得很困很疲惫,影响下午的学习。
2.多给自己设定时间限制
同学们一定要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比如,你今天需要完成一份数学卷子和5篇英语阅读,那就可以规定:7点到8点半这一个半小时完成一份数学卷子,8点50分到9点半这40分钟完成5篇英语阅读。时间的设定可以由松到紧,慢慢地你会发现,做同样的事所花的时间缩短了。
3.坚持"定时定点定科目"学习
安排自己每天在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地点复习同一科目。比如,让自己坚持每天晚上6~7点复习语文、写日记等。久而久之,生物钟就会记住这个规律。以后,到了晚上6点钟,生物钟就将大脑的接收频率自动调到“语文挡”,从而使自己的语文学习更具效率。7点后,生物钟又会自动将频率调到下一个复习科目。
4.不要长时间做同一样工作
人的大脑是有分工的,你做不同的工作,大脑就有不同的部位来为你服务。如果长时间做一样工作,大脑的那个部位就会非常疲惫,接受知识的速度也会变慢,甚至开始排斥接受新东西。所以同学们可以每40分钟或是1个小时换一个科目来学习,这样会更轻松哟!
5.学会"按质用能"学习
举个例子,比如背书,你知道自己最佳的记忆时间是在清晨还是夜晚或是其他什么时间吗?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好的识记时间安排是在晚上临睡前进行,早上醒来再对前一天晚上识记的内容进行复习。这是因为记忆活动的复杂程度较低,大脑的紧张程度也较低。如果做完习题后马上睡觉,大脑往往还很兴奋,不利于入睡。
这时,如果从事一些记忆活动,不仅可以使大脑在极度兴奋和入睡之间有一段缓冲,还可提高时间的利用率。睡了一觉后,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早上再进行一次及时的复习,将更有利于记忆信息的巩固和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