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长征路 老区故事新

乐活   2024-10-23 17:45   江苏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也是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88周年。这场举世无双的战略远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熔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多年来,国家电网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以电力赋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助推革命老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日,《亮报》记者走进长征出发地瑞金、会师地会宁等长征路线上的革命老区,为您讲述电力服务老区人民美好生活的动人故事。


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视觉中国供图


电网大变样 老区换新貌

90年前的那一次出发,不问归期,却改写了历史。

1934年10月,8.6万余中央主力红军挥别赣南苏区,星夜渡河踏上漫漫征程。这是一次没有预设路径和终点的出发,他们的足迹在中华大地勾画出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福建长汀

“听中国共产党的话,走中国共产党的路。”“红军好、中国共产党好。”这是110岁高龄的老红军邱四嫂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她还记得,1931年,开国将领傅连暲为中央苏区创办了首座红军医院,当时年仅17岁的她就跑到红军医院学习,两个月就奔赴前线。

“那一年,我把自己的辫子剪掉了,整天行军打仗,每天都是满身汗、满身泥。”邱四嫂说。

邱四嫂获得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钟雨婷 摄

悠悠汀江流经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镇江坊村,邱四嫂在这里已经生活了80多个年头。她回忆,20世纪30年代,村里老百姓家中没有电,都是点着煤油灯照明。1949年通电后,长汀县低电压情况依然比较严重,很多电器无法正常使用。

20世纪90年代,13位德高望重的闽西籍老红军联名写信给党中央,反映老区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1993年9月,220千伏旧县变电站在上杭旧县镇破土动工。1994年2月8日,220千伏上杭旧县变电站及11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陆续投运,闽西7个县(市、区)从此形成统一电网。

近年来,国家电网全力做好供电保障和优质服务,助力闽西红色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具有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闽西电网初步形成。

福建长汀县供电公司员工看望邱四嫂(左)。钟雨婷 摄
如今,邱四嫂四代同堂,三个儿女都是中共党员,两个孙儿是退役军人,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现在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用电量比较大。家里电器非常多,光空调就有5台,电压却很稳定,供电公司的人还会定期来帮忙检修用电设备,用手机打开‘网上国网’APP交电费,很方便!”邱四嫂的儿子江勤告诉记者。

闽赣两省革命老区依托中央对原苏区政策支持,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对电力供应提出更高要求。跨越福建、江西两省的长汀10千伏古瑞线与瑞金10千伏象黄线合环送电成功,实现了福建长汀和江西瑞金两个红军长征出发地交界地区配电网互联转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

江西瑞金

夜幕降临,行走在江西省瑞金市,霓虹闪烁的街景,亮如白昼的道路,灯火辉煌的村镇,处处散发着温暖和光亮。拔英、大柏地、丁陂等地是瑞金较为边远的山区乡镇,在这些地方,仍然可见纵横交错的电网翻山越岭,通到了家家户户,送去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位于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的华屋村是著名的红军村,“十七棵松”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人们。当年,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村,先后有17位青壮年参加红军,并在种下十七棵“信念树”后随部队长征,全部“北上无音讯”。

江西瑞金市供电公司员工巡检革命旧址用电线路。江西瑞金市供电公司 供图

多年来,华屋人乘着政策的春风,实施土坯房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凤凰涅槃般快速实现了华丽的蜕变,成为“苏区振兴样板村”“脱贫攻坚示范村”“红色文化旅游特色村”。

“华屋村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供电公司的倾情帮扶!”村民华水林清晰记得,2015年,江西赣州瑞金市供电公司出资41万元在华屋新装1台配电变压器并对低压线路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2021年又对华屋台区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在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用电质量的同时,解决了大棚蔬菜、抽水房设施的用电问题,充足的电力为红军村提供了强大发展动力。

由小网变大网,由孤网变联网,由弱网变强网……一条条银线、一座座铁塔、一个个变电站构成了智能、坚强、稳定的电网,助力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电足产业旺 致富路子多

四川古蔺

赤水河四川段流经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县”,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古蔺县不仅因“四渡赤水”而闻名天下,还盛产美酒。地处“中国酱香酒谷”和“中国白酒金三角”黄金双优区位,这里以不可复制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水资源和微生物成就了四川省唯一优质酱酒产区。

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泸州)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在古蔺县双沙镇白沙村登杆检查线路。张跃 摄

要说用来做酱酒最香醇的高粱,还得数古蔺县本土生长的糯红高粱。金秋时节,古蔺县茅溪镇的糯红高粱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茅溪镇中坝村民陈强正在大棚里忙活,看着一株株颗粒饱满、色泽红润的高粱,丰收的喜悦溢满心头。

“晓得咱们的高粱‘金贵’,我们今天专门来给做个检查,好让你们安心收获。”10月15日,四川泸州古蔺县供电公司员工冯支甫、王洪来到古蔺县茅溪镇水口街道6组,检查大棚的电力线路和棚内的暖风机、电动播种机等设备,确保设备可靠运行。

近年来,茅溪镇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高粱智能化种植、电气化加工,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增收致富。目前,茅溪镇建有大型智能化高粱种植基地3个、电气化加工厂房2座,高粱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产值超过3000万元。如今,茅溪镇已经发展成为古蔺县的高粱产业大镇。


为确保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电力供应充足可靠,2023年,泸州供电公司党委实施“党建+电网升级”工程,实施227个农网巩固提升项目,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544.16千米、变压器433台、低压线路2601千米,惠及112个行政村13.2万人。


“现在高粱生产、加工样样离不开电,共产党员驻村便民服务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提高了服务效率。他们既服务高粱生产加工企业用电,也方便了老百姓生活。”茅溪镇副镇长王先念说。


近年来,贴心服务举措的持续推出和落地,提升了革命老区用户电力获得感。在可靠电力的助力下,如今,革命老区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宁夏六盘山

六盘山记载了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中国革命从此一路从胜利走向胜利。肉牛产业是六盘山区的主要产业,是宁夏六特产业之一,“泾源黄牛”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

泾源县大湾乡大湾村村民马涛是远近闻名的养牛能手,喂养着60头牛。2020年以前,他每次需要2个人搅拌料草、添喂到牛槽,每次需要2个多小时。2020年,马涛买来电动混料机等用电设备,一个人就实现了草料的机械化搅拌和投喂。

国家电网宁夏电力(泾源)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检查养殖场用电线路。邓晓燕 摄

“现在喂牛,我们从铡草、拌料再到给牛填料都实现了电气化。机器替代了人工,省力又省时,每天能节约成本10到20元。”马涛说。

2020年,泾源县开展肉牛养殖园区和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实行肉牛机械化养殖。为满足肉牛养殖电气化改造用电需求,2020至2023年,宁夏泾源县供电公司根据各乡镇肉牛产业用电需求,投资1.2亿元,新建10千伏线路64.28千米,改造低压线路153.52千米,新建及增容配电变压器126台。

国家电网宁夏电力(泾源)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为村民讲解用电安全知识。宁夏泾源县供电公司 供图
有了先进设备和可靠供电保障,2023年,泾源县建成“出户入园”示范场5个、五零模式家庭牧场10家,补栏育肥牛3.28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11.5万头。
近年来,泾源县不断延伸肉牛产业链条,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牛肉精深加工企业、牛肉精细分割包装销售企业5家,建起牛肉分级包装销售点20多个,泾源黄牛肉远销北京、上海、福建、广州等20多个城市。


泾源县供电公司主动服务,深入开展“大客户”走访活动,提供24小时用电需求响应。针对肉牛养殖个体户、黄牛肉销售点,该公司还制订了“一户一策”供电服务方案,定期上门协助客户检查用电线路和设备,依托“村网共建”等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用电咨询、报装受理等便捷服务。


“新生产线的投运提高了我们的日均产量。现在,我们每天有5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生产的肉串全部销往西安,然后再分销到各地。”牛肉精深加工企业、宁夏盛飞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刘文说。


“红绿”交相映 乡村生活美

陕西吴起

“锣鼓响,秧歌起……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胜利落脚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从此,吴起县成为黄土高原上一方闪耀着红色光芒的沃土。

在吴起县周龙山深处,一座座白色风机迎风转动。不远处的吴起县周湾镇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吴起风电项目现场,陕西吴起县供电公司周湾供电所所长朱炜和同事上门走访,现场检查电力设备。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吴起风电项目。陕西吴起县供电公司 供图

吴起县是陕北石油产量最大的县域,已探明石油储量4.5亿吨、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为打破“一油独大”的产业结构,吴起县加快布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


吴起风电项目建设初期,吴起供电公司成立工作专班,主动上门服务,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度与并网要求,编制并网最佳方案。同时,专班成员定期到现场走访调研,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和新能源并网过程中的困难,跟踪式为新能源项目提供用电指导等服务,保障项目顺利并网投运。


吴起风电项目二级检修员吕祥说:“项目建成后,共装机30万千瓦,年发电量6.3亿千瓦时,年产值3.1亿元,每年可为吴起县带来4000万元的税收。”

为支持吴起县产业转型,加快新能源项目落地,陕西延安供电公司优化电网布局,仅用9个多月建成投运330千伏吴起变电站,保障当地新能源接网和大规模外送。

国家电网陕西电力张思德(延安吴起)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巡检吴起风电项目送出线路。陕西吴起县供电公司 供图


延安供电公司优化新能源项目并网工作流程,建立完善“一站式”并网服务体系;安排专人提供“管家式”服务,全过程协助项目业主开展相关工作,确保新能源项目“能并尽并、应并尽并”。
截至2023年年底,吴起县共建成新能源项目并网容量78.5万千瓦,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产值10亿元。


长征路上,绿色能源加速发展,智慧电网也在不断升级。


甘肃会宁

“潮涌三军喜相聚,贺电齐致飞会宁。”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历经千辛万苦,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如今,在这片革命热土上,人们用上了更加可靠智慧的电力。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方宝元 摄

近日,甘肃省白银市首个光储微电网试点工程在会宁县甘沟驿镇大窑村下羊圈社投运,助力乡村特色农业经济发展。

“现在微电网用上了,铡草机装填玉米秆也不卡壳了,电动机转动更有劲了,水泵抽水量更足了!”会宁县甘沟驿镇村民冯凯高兴地说。

乡村光储智能微电网试点工程。来源:每日甘肃网


会宁县甘沟驿镇等偏远山区,山大沟深,村民用电户分散,配电网存在供电半径长、部分时段区域电压偏低问题,迫切需要探索打造乡村台区光储微电网供电模式。
2023年3月,甘肃白银供电公司选取会宁县甘沟驿镇大窑村下羊圈社区,启动“微电网”的试点建设。


白银供电公司甘沟供电所负责人王相龙介绍,本次建设光储智能微电网,通过电能质量控制策略,在光照充足时,优先使用光伏供电,多余电能进行收集,按居民用电习惯,自动监测首末端电压及负荷,储能自动投入进行电压调节补偿。
与传统的农村配电网相比具有投资小,运维压力低、用电更清洁等优势。白银供电公司还在储能设备旁边安装了充电桩,方便村民给新能源汽车及收割机、筛选机等多种电动农机充电。

甘肃白银供电公司员工在田间帮老区农户搬运玉米。王永娇  摄

这几年,在乡村振兴等政策带动下,会宁县甘沟驿镇大窑村建起了一座座蔬菜大棚,在山坡上种植了大片牧草,一排排羊舍整齐划一,几台大型农机不停地生产草料,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每到秋收季节,铡草机、烘干机、抽水泵等全靠电力带动。现在有了微电网和乡村电网一起提供双重保障,村里电压比以前稳定多了,大家伙儿都想着再建几座蔬菜大棚,多养些羊,多增加些收入!”甘沟驿镇大窑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明兴奋地说。



长征路上,一个个红色地标
串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可靠电力的助推下,
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优美、
民生殷实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老区人民正在新的长征路上
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2024年10月23日《亮报》4~5版版面图


鸣谢|钟雨婷 许娜 张红平 雷志敏 张鹏东 王海龙 刘益川 肖勋伟等

编辑|孟冉冉

审核|王远

监制|葛慧 陶思遥

100000+人已关注,长按二维码加入我们
       
       
《亮报》官微“闪亮播报” ID gjdwlb | 有趣有用 

闪亮播报
这里是国家电网公司主管的《亮报》微平台,与你分享原创精品——权威的能源信息,深度的电力资讯,实用的用电常识,有趣的科普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