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镇雄的他深情地奉上自己的讲述和经历……

文摘   2024-11-08 20:16   云南  

序:今年,是全国第二十五个,同时是他的第二十一个记者节,他用曾经的一段,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大家好:

显示屏上的这张截图,是2015年我在鱼洞乡报道“5.10”特大洪灾时,我的播音员同事曾素媛发给我的短信。

灾情发生后,我和同事申登朝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报道灾情及县委政府带领干部群众抗洪救灾。




那一次,我用镜头记录了灾区的第一颗灯亮起、记录了学校的厕所第一次投入使用、记录了集中安置点的群众端起第一碗热饭、记录了参加体育中考的学生走过第一座便桥。那一次,除了满目疮痍的家园,还有红色的旗帜、绿色的军装、黑色的警服、白色的大褂、橙色的消防服装满我的镜头。



我在灾区工作了四天三夜,采写了33篇新闻在中央及省市县各级电视台播出。


四天三夜,我总共睡了不到10个小时。我睡觉的床:一是桌子,二是两排对接起的椅子;而枕头,是我的电脑包。



我和同事们的新闻采访,全面真实地报道县委政府的担当、干部的责任、社会的温暖、灾区的坚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动。2015年鱼洞乡“5.10”,被称为镇雄有记载以来最大的洪灾;同时,也被称为镇雄历史上最成功的救灾!


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14年的一个职业片段。这14年,我用勤奋和刻苦,诠释自己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敬业、执着和忠诚……,这14年,我经历了一个记者似乎应该经历的一切:饥饿、疲累、痛苦、危险,甚至擦身死亡……



我微信空间的头像,是2014年我支援鲁甸“8.03”地震抗震救灾报道时,昭通电视台的同事在牛栏江的堰塞湖边给我拍下的照片,我把他取名《战斗堰塞湖》。

堰塞湖,——地震发生以后,那是最危险的地方,没有之一。英雄谢樵,当年就牺牲在那里。


那一次,我坐上冲锋舟,在水位上涨了50米的江面上前进4公里,去报道武警水电三总队打通堰塞湖的堰塞体的施工情况。

堰塞体!——只有亲自面对它,你才会明白它具有怎样潜在的危险,你才能真正感受大自然的可怕。


那一次,我站在地震灾区堰塞湖的堰塞体上报道,让整个云南、甚至全国的观众知晓:军人,在冒着生命危险,打通更多人生命的通道。

 


那一天往返七个小时,我的摄像机里,是红色的旗帜和绿色的军装,是施工机械嘶吼着咬开堰塞湖的堰塞体的战场,是大山痛颤大江泪满的英雄战斗的图像。  


那一天是我女儿的生日,她九岁,我已经八年没有陪她过生日了。

那个夜晚,我在地震灾区给她写信:孩子,对不起,爸爸又食言了;现在,可以告诉你了:爸爸,平安。

那个夜晚,我还在信中写下:爸爸是一名记者,他有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这种责任需要他的敬业、执着、忠诚和奉献,这种使命需要他的热爱、热情、热血以及热心。孩子,这些,长大了,你会懂。


这14年,我告诉自己:做了一名记者,就一定要做一名好记者。

我总坚信:我们的新闻工作多一份敬业,人们就会多一点互助、少一点困难;我们的新闻工作多一份责任,生活就会多一丝阳光、少一丝阴暗;我们的新闻工作多一份执着,社会就会多一份希望,少一份悲观。



这14年,我尽力着,用自己眼睛的角度、身体的速度、笔触的力度、作品的温度,去提升新闻的高度、挖掘事件的深度、拓展认知的宽度、增强社会的亮度。

我总坚信:我们的一次小采访有可能推动社会前进一大步。
      

当又一年即将画上岁月的句号,我和我的摄像机瞭望的是前方和征程;当我把镜头又一次深情地打开,在镇雄壮阔美丽的城乡画卷里,每一朵雪花是如此的晶莹洁白。

风寒号起,洁白为证,我会不忘我的使命,继续作一名好记者,负责任地记录着这个时代,抵达每一年的春暖花开。

谢谢。

(本文为2018年周洪获评“镇雄好人”之“最美记者”在颁奖典礼现场的演讲)


作者,周洪,镇雄县融媒体中心主任记者,2004年5月开始从事新闻采访工作至今,业内业外的江湖,称其为“洪哥”。

微言之滇
微言者,人微言轻处,见微知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