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卢同学
学员作业
老师改图
02 小徐同学
学员作业
老师改图
03 小笑同学
学员作业
老师改图
04 小霍同学
学员作业
老师改图
05 小妍同学
学员作业
老师改图
06 小志同学
学员作业
老师改图
结题要点
1、土地利用现状问题识别与解决:
● 现状用地性质分布:该区域内以二类工业用地和三类居住用地为主,但建筑质量普遍较差。
● 用地利用率及结构优化:现有土地利用率较低,存在大面积闲置或低效利用的用地,需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建筑形态现状问题识别与解决:
● 建筑质量与形态: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差,部分建筑质量中等或较好,需要分析哪些建筑可保留、改造或拆除。
● 建筑密度与容积率:现有建筑密度与容积率未明确,需要通过规划合理控制,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 建筑布局调整:重新组织建筑布局,优化空间结构,提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合理利用建筑后退红线
3、公共服务设施现状问题识别与解决:
● 区域周边配有学校、公园等设施,但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不足,需进一步优化。
4、交通系统现状问题识别与解决:
● 内部路网优化:加强内部道路网络的连接性,改善交通组织,提升区域内部交通可达性。
● 慢行交通体系构建:结合区域宜居环境目标,规划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体系。
5、生态与环境现状问题识别与解决:
● 绿地系统构建:在规划设计中融入更多的绿地和开放空间,构建区域内的生态绿地系统。
● 公共空间配置:在地块内规划多个公共空间,作为居民休憩、社交的场所,并提升整体环境质量。
● 绿地系统设计:结合地块的气候条件,规划连续的绿地系统,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 生态廊道设置:规划生态廊道,连接区域内外的绿地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01 中央水体景观区
● 水体设计:中央水体不仅增加了景观的美观性,还能改善周围小气候。
● 周围绿地:环绕水体的绿地设计,使得水体与建筑之间有了缓冲空间,增加了生态效益。
02 绿道系统
● 贯通性:绿道系统贯穿整个设计区域,使得行人和自行车有了连续的出行路径。
● 景观节点:沿途设有多个景观节点和休息区,增加了绿道的使用舒适度。
03 北入口广场
● 标识性强:广场位置醒目,设计大气,有助于形成强烈的空间记忆点。
● 功能多样:广场不仅作为交通转换空间,还具备休闲、社交等多种功能。
04 南端商业街区
● 业态丰富:商业街区的布局合理,业态丰富,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 人车分离:设计了人车分离的步行街,提升了购物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05 东侧滨水公园
● 滨水空间:公园利用滨水优势,设计了亲水平台和步道,增加了居民的亲水体验。
● 生态设计:引入湿地植物,提升了区域的生态价值和景观多样性。
06 中部社区服务中心
● 位置中心:服务中心位于社区的核心区域,方便居民前往。
● 功能齐全:提供医疗、教育、文体活动等多种服务,提升了社区生活品质。
07 视线通廊
● 景观框架:利用道路、绿化带和建筑物的排列,引导视线朝向山河,形成自然的景观框架。
● 保护视线通道:识别区域中的重要观景点,如公园、广场或建筑高点。在规划新建筑或进行改造时,确保不阻挡这些关键视点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视线。
● 适量建筑丰富空间界面:通过多样化的建筑设计,使得空间的边界更加生动和有趣。
08 沿街形态
09 绿化空间营造
● 绿化带设置:在街道两侧设置绿化带和或行道树,形成自然的视觉引导。
● 公共绿地布局:在街区内部设置小型公园和绿地,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可视景观。
● 垂直绿化:利用建筑立面和屋顶进行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同时延展视线。
01 土地使用
● 问题1: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混杂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噪音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大量的工业用地也已不适应地块发展的需要。
● 策略1:将不适应地块发展需要的工业用地置换为集中的居住用地,改善区域整体环境,适应地块发展需求。南部和北部主要是住宅区和公共设施区,通过将工业用地转变为住宅和绿地,消除了环境污染和噪音问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 问题2:缺少绿地,水系资源缺乏有效利用。
● 策略2:结合地块南部现有水系进行绿地的布置,在水系两侧设施绿带,并在地块北部设置连接东侧滨水空间以及西侧公园的绿地空间,打通景观通道。方案在中部区域引入了大量绿地和一个小型水池。这些绿地和水系增加了生态景观,有效利用了水资源,并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创造了一个中心生态区,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 问题3:土地利用较为单一,社区配套不足。
● 策略3:在进行用地规划时考虑社区配套设施的布置,根据人口规模的测算,规划布置两所幼儿园,并在地块东南角交通条件较好的位置进行商业用地的配置,规划配套一处邻里中心,服务规划区内人口及周边居民,服务半径约50OM,服务人数约3万人左右。增加了多功能建筑,包括住宅、商业和办公区,使土地利用更加多样化。
02 道路交通
● 问题1:研究区域内的支路较少,道路网络不够密集。这导致区域内交通通行能力较低,在高峰期可能会出现拥堵现象。
● 策略1:在地块南部增设一条连接地块东西的车行道,加密路网,并结合车行道进行步行路线的设置。在地块北部设置连接地块东西的通道。有助于分散交通流量,提升交通通行能力。
● 问题2:研究区域与周边主干路和次干路连接点较少,影响了区域的交通便捷性和疏散能力。
● 策略2:在地块周边增加城市道路之间的连接节点,提高道路的疏散能力。
● 问题3:研究区域内的道路网未形成完善的环形或网格形结构,交通流向单一,增加了南北道路的交通压力,且地块狭长,南北连接不足。
● 策略3:方案中在东西方向增加了道路连接,形成了环形和网格形的道路结构。在地块内部设置贯通地块南北的绿道系统,串联多个社区中心,缓解地块的交通压力,形成连贯系统的通行系统。
03 建筑形态
● 问题1:建筑布局杂乱零碎,缺乏秩序
● 策略1:建筑布局更加有序,分区明确,优化了空间利用,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效率。例如,南部和中部的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减少了空间浪费,提升了建筑使用效率。
● 问题2:建筑形态选择单一,不同功能建筑之间区分度低,功能体现不明显
● 策略2:不同功能的建筑在外观和布局上进行区别,功能区分明确。例如,中部区域综合功能的建筑和住宅建筑在形态和外观上有显著区别,使功能区分更加明确。
● 问题3:相同功能的建筑之间形态缺乏变化,缺乏特色。
● 策略3:相同功能的建筑在形态上也进行变化,增加设计特色。例如,南部区域的住宅建筑虽然功能相同,但在形态和设计上有所变化,增加了区域的视觉吸引力和特色。
这套题目围绕南方某滨海城市中心城区南部区域的规划设计展开,考查考生对区域现状分析和规划设计能力的综合运用。题目首先要求考生识别区域现状中的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建筑形态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随后,考生需对指定地块进行详细的功能重新组织和规划设计,确保符合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具体的设计任务包括优化土地用途、提升交通系统、调整建筑布局和密度,注重绿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考生需要通过平面图分析和策略构建,展示对城市形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思考,并结合技术经济指标,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际应用效果。
整体而言,这套题目综合考查了考生的规划分析能力、设计思维和实际操作水平,要求考生在规划设计中兼顾功能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最终提出合理、创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参考方案的平面图可以看出,该方案设计强调了通过中央水体景观区、绿道系统、北入口广场、南端商业街区、东侧滨水公园及中部社区服务中心的布局,优化了区域的景观、美化了环境并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视线通廊和沿街形态的设计确保了景观的开放性和建筑界面的丰富性,同时通过绿化空间营造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的生态效益。
在进行问题识别和策略提出时,通过优化土地用途,增加绿地和社区配套设施,解决了现有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混杂、绿地缺乏等问题。道路交通方面,通过加密路网和增设连接节点,提高了区域的通行能力和交通便捷性。建筑形态的优化则通过有序的布局和多样化的设计提升了建筑的功能区分度和视觉特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