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不为例,不如,以此为例

文摘   职场   2025-01-22 08:22   北京  
我们经常会听到管理者以“下不为例”来警示违规的下属。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实则埋下了很多隐患。
首先,下不为例破坏的是制度的严肃性。下属会把制度当儿戏,制度的威慑力就大大降低了。
其次,下不为例损坏了制度的公平性。也就是说,管理失去了一贯性。
第三,下不为例弱化了管理者的权威性。规章制度是约束下属的有效手段,一句下不为例,这是帮助下级逃避应受的惩罚。
帮助他人逃避应受的惩罚,等于教人不负责任!
只了解“下不为例”的危害是不够的,我们有必要深究一下“下不为例”的根源,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杜绝“下不为例”。
第一,碍于情面。
遇到下属违规,管理者会想,平时关系融洽,处罚他们,是不是关系就紧张了,我还指望他们帮我干活儿呢?
第二,认为“下不为例”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下属犯错了,管理者会想,谁还没犯过错呢,知错能改就是好员工。这是包庇,更是纵容。
第三,管理者自己就不拿制度当回事。
两个原因,一是自己抵触制度;二是不重视制度。当有下属违规的时候,心里就在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四,“下不为例”已成“文化”。
遇到违规的下属,管理者会想,别的部门经理、别的团队主管都在“下不为例”,所以,我也可以这么做。
下不为例,就会造就不负责任。制度是刚性的,但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制度,维护的是正义,保护的是公平。管理者不但是制度的拥护者,也应是坚定的制度执行者。
如果每位管理者都停止“下不为例”,开始“以此为例”,一个严格自律、有责任感、有执行力的文化氛围就会形成。
管理是严肃的爱。变“下不为例”为“以此为例”,就能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体现制度的公平性、保持管理者的权威性。

南开大熊
传播管理知识,分享管理方法,推动管理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