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的《组织行为学》中有一个创造力的三要素模型,该模型指出,个体的创造力取决于三个要素:专业知识、创造性的思维技能和内在的任务动机,如下图。
专业知识
它是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础。当个人具备能力、知识、熟练程度以及该领域中的专业技术时,其创造性潜能才可能被激发出来。正如相声演员郭德纲所言,要打破相声的规矩也得是内行打破,不是吃药多你就是大夫。你不能指望一个计算机知识非常匮乏的人提出改进软件的解决方案。
思维技能
思维技能包括与创造力有关的人格特点、运用类比的能力、从不同角度看待熟悉事物的能力等。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升创造力,鼓励我们与周围世界进行互动的积极心境比消极心境更有益于创造力。与那些具有创造力的人待在一起会激发我们的灵感,特别是当我们被他们的创造力所吸引的时候。
英国思想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类比联想支配发明”。类比思维在发明创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不受通常的推理模式的束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飞机的发明(从鸟类飞行受到启发),飞机的减震(从蜻蜓飞行得到启示),都是类比思维的结果。
除了类比思维,换元思维——如曹冲称象、逆向思维——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商业逻辑、错位思维——如拼多多的成功,都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任务动机
也就是人们愿意从事某项工作的渴望。高创造力的人通常都热爱自己的工作,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因为他觉得他的工作是有趣的、值得投入的、令人兴奋的、使人满足的和具有挑战性的。这种动机要素把创造性情绪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性想法。
动机是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动机水平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对同一个体来说还会因时而异。动机并不仅仅是努力工作,它还体现了对自身能力的看法。
在动机的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要素:强度、方向和持续性。强度指的是个体试图付出多大或多少努力。但是,高强度不一定会带来令人满意的工作业绩,除非这种努力指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因此,我们不仅要考虑努力的强度,还要考虑努力的质量,也就是那些指向组织目标并与组织目标始终保持一致的努力才是组织渴望的。最后,动机还有一个持续性维度。它测量的是个体的努力可能维持多长时间。受到激励的个体可以长时间从事某项任务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个体的创造力,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专业知识、创造性的思维技能和内在的任务动机。在专业知识方面,提倡互帮互学;在思维技能上,鼓励集思广益;在任务动机上,从强度、方向、持续性三个方面去努力。
更多管理知识,请阅读365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