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丨王宁:再向吴门唱《西厢》

乐活   2024-10-18 19:32   江苏  
10月17日,江苏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苏州艺术基金2024年度扶持项目当代版昆曲《西厢记》在江苏紫金大剧院精彩亮相。该剧是昆山当代昆剧院2024年度重点创排改编剧目,也是院团成立以来第七部创排剧目,力求以修旧如旧的艺术风格,诠释新时代新美学的“西厢”。
在此特别引用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江苏戏曲研究中心主任,苏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宁老师发布于交汇点新闻的再向吴门唱《西厢》——写给昆山当代昆剧院2.0版《西厢记》一文,带你走进《西厢记》的创作之路。

再向吴门唱《西厢》

——写给昆山当代昆剧院2.0版《西厢记》

王宁

(一)

名剧《西厢记》与名城苏州很早就有密切的关联。在王实甫《西厢记》完成两百多年后,吴门(吴县)李日华曾经在好友浙江海盐人崔时佩编集的基础上,新增而成《南西厢》,这也是当前在昆剧舞台留存剧目最多的一个《西厢记》版本。

几乎与此同时,苏州人陆采“自恃有才,不袭实甫一字”,创制了另外一部《南西厢记》。陆采对此剧颇为自负,在剧末曾赋诗曰:“曾咏明珠掌上轻,又将文思写莺莺。都缘天与丹青手,画出人间万种情。”可惜的是,这部戏由于王实甫、李日华大美在前,最终在历史的赛跑当中落败,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去关注它了。

至于评点方面,则有清代大名鼎鼎的金圣叹。这位吴门奇人将《西厢记》列为“第六才子书”,所以,他的评点本称《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金圣叹的评点独出机杼,提出了很多非常独到另类的观点。如他提出的《王西厢》应该终结于《草桥惊梦》,就是非常另类也非常深刻的见解。

涉及《西厢记》的演出,苏州也不乏佳话。明代万历四十一(1613)年农历九月中旬,“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携带戏班从南京出发,到苏州为王百谷祝贺七十寿辰。在王百谷的“飞絮园”(位于今天苏州干将路“马医科巷”附近),她带领的演员演出了全本《北西厢》。由于王百谷是当时苏州的文坛领袖,加上马湘兰和《西厢记》的巨大影响,所以当时倾动苏州全城,传为文坛、艺坛佳话。

至于苏州艺人演出《西厢记》,在历史上也频有记载:如酒城渔叟撰著的《十美词记》当中记载,明末苏州有一位青楼女子李莲,即以唱《北西厢》的《草桥惊梦》闻名,其“歌彻首尾,宛转浏亮”,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今天,苏州昆剧院仍然可以演出《西厢记》的多个折子戏,如《南西厢》的《游殿》《佳期》《跳墙·著棋》都是可以经常看到的折子戏。而《佳期》当中因为有【十二红】曲牌,以其体量庞大的唱词和繁复的身段,成为昆剧“六旦”重要的家门戏。

(二)

昆山当代昆剧院的1.0版《西厢记》,由著名编剧吕育忠、导演孙晓燕、制作人瞿琪霞、主演由腾腾、张争耀携手创作,本来亮相于今年在苏州举办的中国昆剧艺术节。在接受了观众和专家的多方意见建议后,创制团队又集思广益、精研细磨,经过数月努力,于近期推出了面貌全新的2.0版。这部戏在文词和声腔等多个方面都贯彻了“回到经典”的意图,体现了不同以往的创制思路。

首先,在文词角度力求贯合南北、兼收并蓄。面对中国古典戏曲的不朽经典,资深编剧吕育忠先生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心怀敬畏重构戏曲文本。编剧采用了类似“青春版”《牡丹亭》的做法,除了必要的过渡性曲词的增入,曲词基本上不增只删,同时结合摘句、合曲、拆句合牌等技法,通过撷取《王西厢》的不同曲句,同时少量掺入《南西厢》文词,以体现对经典的敬畏和尊重。全剧十幕的曲词,基本是以王实甫《北西厢》为准,体现了极强的“回归”意图。



以上共28例,除了三处取自《南西厢》外,其余均取自《王西厢》。编剧在面对经典时,没有像明代陆采那样一空依傍,自起炉灶,而是匍匐在经典面前,通过撷芳摘艳,运用摘取、删剪、整合、穿插等技法,再造经典,尽可能保留了经典的原真性。有的地方,编剧通过从原本摘句,采取类似古代文人“集句”的方式来组合成新的曲牌。这样形成的新曲不仅摘取得精妙,而且组合得自然,天衣无缝,令人叹服。如第七幕【忒忒令】曲牌:

崔莺莺 花阴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

(唱)【南仙吕入双调·忒忒令】

晚风寒峭透窗纱,

控金钩绣帘不挂。

门阑凝暮霭,

楼角敛残霞。

不近喧哗,

嫩绿池溏藏睡鸭。

自然幽雅,

淡黄杨柳带栖鸦。

夜凉苔径滑,

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

红 娘 (唱) 捱一刻似一夏,

锁不住心猿意马。


这幕戏写莺莺和张生约好私会,晚上,莺莺和红娘一起来到花园,【忒忒令】曲牌即描写二人出门之后所见所感。但在《王西厢》原本第三本第三折,新剧【忒忒令】的曲词却分别存在于四个曲牌当中:


【双调·新水令】晚风寒峭透窗纱,控金钩绣帘不挂。门阑凝暮霭,楼阁敛彩霞。恰对菱花,楼上晚妆罢。

【驻马听】不近喧哗,嫩绿池塘藏睡鸭。自然幽雅,淡黄杨柳带栖鸦。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抓住荼蘼架。夜凉苔径滑,露珠儿湿透凌波袜。

【乔牌儿】自从那日初时想月华,捱一刻似一夏,见柳梢斜日迟迟下,早道“好教圣贤打”。

【搅筝琶】打扮的身子儿诈,准备着云雨会巫峡。只为这燕侣莺俦,锁不住心猿意马。不则俺那小姐害,那生呀,二三日水米不粘牙。因姐姐闭月羞花,真假、这其间性儿难按纳,一地里胡拿。


仔细对比两处文字可以发现,【忒忒令】曲牌前面莺莺所唱部分,主要来自【新水令】和【驻马听】;而红娘所唱两句,则分别摘自【乔牌儿】和【搅筝琶】。值得注意的是,编剧在摘取最后两句时,特意选择了原牌当中最具场面感的曲句,准确细致地再现了戏曲场景,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情绪。剧中这样的例子尚有很多,恕不一一列举。

唱腔方面则力求“化北入南”,这也是本剧不同以往的地方。我们知道,《王西厢》是北杂剧,其中的曲牌都是北曲。北曲和南曲最大的区别,在于情感和审美风格的不同。一般来讲,北曲激昂壮阔,南曲委婉柔媚。从戏曲叙事角度讲,北曲适合家国,南曲则宜于情爱。这样,要想用昆曲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柔媚的剧种来表达男女爱情,完全采用北曲,显然不合时宜。

尽管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著名曲师叶堂曾将《王西厢》分为上下两部,依照原文为全剧十七出戏均谱写了工尺。但要想准确呈现《王西厢》的情感意蕴,显然必须借助南曲的婉约和柔媚了。基于此,本剧很多地方都做了“化北入南”的工作。除了上文提到的将四支北曲合并成一支南曲,多处均以南曲代替北曲。如第一幕用【南中吕·满庭芳】代替原本的北曲【仙吕·点绛唇】【混江龙】,【前腔】代替北曲【元和令】【村里迓鼓】,【南仙入双·川拨棹】代替【后庭花】【柳叶儿】。第二幕用【南南吕·梁州序】代替【越调·斗鹌鹑】【紫花儿序】,用【刮鼓令】代替【金蕉叶】。用【商调·金梧桐】代替【寄生草】【哪吒令】等,这方面的例证均可见前文表格。编剧在这方面的力度非常大,整体上约将原本的一半儿曲子都改成了南曲。

这种“化北入南”的工作,其实增加了该剧创制的难度,尤其是谱曲的部分。由于已经无法完全依赖叶堂的《纳书楹曲谱》,谱曲就必须另起炉灶,在充分尊重昆曲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达成词乐统一。如上文提到的【忒忒令】曲牌,细心的观众在剧场观看表演时,不难感受到《牡丹亭·寻梦》一折当中【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一曲的味道。但似又不同,大同而小异,别有另外一种味道在。

该剧整体上还有显见的“古雅”追求。如字幕由书法家书写而成、舞美也简单干净,很能体现昆剧的写意特性。两位主演由腾腾、张争耀以及其他青年演员的表演也都中规中矩,含蓄自然,对于人物的把握也比较准确、恰当。通过这些细节,我们也可以窥见年轻的昆山当代昆剧院的美好未来。


当然,作为一部带着现代理念的“创制”作品,昆山当代昆剧院的2.0版《西厢记》一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只要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态、怀着对经典的尊崇和“重回”的心态,广纳博采,兼收并蓄,就一定能够不断精进,续写名城苏州与名剧《西厢记》新的佳话。


文章来源:交汇点新闻

昆山昆曲
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2015年10月,昆山文商旅集团昆山当代昆剧院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全国八大专业昆剧院团之一,“昆昆”驻扎昆山大戏院常年演出,传承保护和发展昆曲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