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OECD)日前发布《到2040年消除塑料污染的政策情景》报告,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强调塑料回收在治理塑料污染中的长期关键性。
OECD指出,全球塑料生命周期管理不足,导致塑料泄漏量持续增加,若不采取有效政策,塑料生产和使用量将在2040年增至2020年的1.7倍,达到7.36亿吨,而回收塑料的占比仅为6%。报告为全球塑料污染条约谈判提供了数据支撑。
回收是治理核心
报告显示,全球塑料生产和使用量增长迅速,对环境构成严重挑战。OECD预测,若不加干预,2040年全球塑料废物总量将由2020年的3.6亿吨增至6.17亿吨,管理不善废物将从8100万吨增至1.19亿吨,增加了塑料泄漏风险。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废物管理欠发达地区,塑料泄漏或增50%。
面对这一趋势,OECD建议全球采取严格的塑料生命周期管理政策,包括加强废物管理、循环设计、减少塑料使用需求和防止泄漏。提高回收率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可将塑料污染降至可控范围。假设现有机械回收障碍得到解决,在全球高强度政策下,回收率将达到42%,实现再生塑料的高效利用,从而避免大量塑料废物流向自然环境。
局部政策效果有限
OECD指出,若仅实施废物管理,无法全面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比如“全球下游高严格度情景”显示,即便严格废物管理,到2040年仍有5400万吨废物管理不善。“全球生命周期低严格度情景”则表明,尽管涵盖面广但政策强度不足,塑料泄漏难以显著减少。
因此,OECD呼吁采取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减少塑料生产和需求。在“全球生命周期高严格度情景”下,通过全面政策控制,2040年塑料使用量将被控制在5.08亿吨,回收率可翻四倍至42%,需求增长将由回收塑料满足,避免新塑料生产。此外,这一政策情景下,塑料泄漏量将减少96%,2040年仅剩400万吨未妥善管理。塑料相关温室气体排放也将降至1.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基线情景降低41%。
投资基础设施为优先事项
OECD报告指出,为支持长期塑料回收政策,全球需大力发展废物管理和回收系统,2020至2040年间的投资需求预计达2.1万亿美元。废物减少与回收政策的协同效应将帮助将额外投资需求控制在500亿美元以内。
然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污染严重地区面临政策压力。报告预测,这些非经合组织国家为改善废物管理体系所需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GDP损失或达0.6%,撒哈拉以南非洲甚至可达1.5%。这要求全球通过政策引导公共与私人资金,加大塑料回收与生态设计投资。
显著环境效益
报告指出,全球严格的回收与全生命周期政策虽然大幅减少宏观塑料泄漏,但治理微塑料污染仍需专门政策支持。即便采取回收政策,全球水体中的塑料存量仍将在2040年增至2.26亿吨(2020年为1.51亿吨),对生态系统和沿海经济体构成影响。
OECD建议在污染热点地区实施补救措施,减轻对环境和健康的风险。此外,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仍需针对微塑料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补充政策。
国际合作推动政策实施
为实现全生命周期政策组合的顺利执行,OECD建议加强国际合作。未来20年,各国需密切协作,通过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确保废物管理框架的健全,发展中国家尤其需要长期资金支持。这些国家可通过“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等措施,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确保废物收集和处理。
这份报告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清晰路径。通过政策优化,全球有望在2040年显著减少塑料污染,推动塑料经济迈向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以上内容出自经合组织(OECD)
《到2040年消除塑料污染的政策情景》
如需报告原文,请加微信:snow-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