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签戳伤了宝宝耳朵
之前是流血
之后一直‘流水’!”
近日
深圳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
接诊了
一起令人揪心的病例
👇👇👇
一名1岁半的幼儿在家中模仿大人掏耳朵时,不慎将棉签插入耳道深处,导致耳朵流血。妈妈发现后,立即将棉签拔出,并擦拭血迹。不久后,孩子的耳朵不再流血,却开始流出清澈的液体。
幼儿受伤的耳朵
受伤耳朵渗出的液体
竟是脑脊液
患儿被家人送往深圳市儿童医院,该院耳鼻喉科医生立即取样送检,经检查,“不明液体”中含有葡萄糖成分。
“糟糕!可能是脑脊液漏了!”
通常,耳朵受伤可能会有渗液或者出血,但这些液体不含葡萄糖成分。而耳蜗里的淋巴液和大脑里的脑脊液相联通,脑脊液中含有葡萄糖成分。
医生推测,患儿棉签戳进耳朵后,不仅把耳膜捅破了,还损伤了内耳结构。因此,脑脊液通过损伤的耳蜗卵圆窗流出耳道。
入院后,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随后又开始发烧,医生判断其可能出现颅内感染。
经过9天的医治,患儿的耳道不再流出液体,恶心和呕吐的症状消失,但鼓膜上仍留有穿孔,导致其中度听力下降。
医生表示,患儿的鼓膜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如未能自愈,之后可能需要做修补手术。
有不少宝爸宝妈
隔三岔五就翻孩子的耳朵看
有一点点耳屎
就忍不住下手
小福想说:打住!
经常掏耳朵,可能摊上大事!
“耳屎”,医学术语称为“耵聍”,是由外耳道皮脂腺和耵聍腺的分泌物与脱落的皮肤、皮肤定植的正常菌群以及偶尔脱落的毛发混合形成。作为耳道里的疏水、保护性覆盖物,它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免受水渍、感染、创伤、异物损伤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耳屎是不会越囤越多的,因为它会随着人的咀嚼或说话,渐渐自己排出来,不需要特别收拾。
此外,耳道里的皮肤是很敏感、很脆弱的,如果掏耳朵姿势不正确,除了外耳道发炎,还会造成这些严重后果——
● 耵聍栓塞
孩子的耳道小且浅,普通棉签太过粗大,容易把耳屎推入耳朵深处,长期积累就可能形成耵聍栓塞。
一旦耵聍栓塞形成,就可能会出现耳痛、耳胀、听力下降等问题,也可能引发炎症。
● 鼓膜穿孔
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有0.1毫米,工具深入耳道后稍用力不当,就会伤及鼓膜,导致穿孔。
此时,一旦遇上耳朵进水或感冒,就容易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 引发感染
有些家长手劲大,凭感觉给孩子掏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引起感染,导致耳朵疼痛、瘙痒、流脓。
如果采耳工具不干净,掏耳朵后,很可能将细菌或真菌(比如脚气)带入耳道,引起感染最后导致发炎。
哪些情况,要去看医生?
这里先推荐家长一个居家观察耳屎堵塞的方法:
① 请另一个人固定娃的头部和身体;
② 拉直耳道、扩张耳道口。用拇指、中指向后下轻轻拉耳垂,食指向反方向按压;
③ 推开耳屏前皮肤,露出耳道口;
④ 用一支直光远射小电筒(手机闪光灯是不行的),向耳道内垂直照射,这样就能看到耳屎了。
PS:如果看不到,可能是耳道没拉直,或者没选对光源,光是散的;或者,小婴儿耳道绒毛遮挡,这种情况需要电耳镜才能更好的看见。
小婴儿耳道有丰富的绒毛
有时会影响窥视
如果发现耳道耵聍持续大块堵塞不能掉出,就需要面诊小儿耳鼻喉医生协助处理。
除了耳垢栓塞之外,以下两种情况,也需要带孩子去医院掏耳朵的:
1.引起不适的耳道异物(碎头发、小虫子)
碎头发体积细微,一旦巧合入了耳道,是很难拿出来的。如果进入得比较深,会因为鼓膜的震动,带来明显的痒感。
如果没有产生什么不适,通常能自行排出。但如果产生明显不适,建议请医生协助清理去除吧。
耳道碎头发
小虫子进入耳道后,可能因不当的刺激造成昆虫啃咬以及更深的钻入,建议立即面诊医生处理。
2.长时间反复耳朵进水(能闻到馊臭味)
如果长时间反复进水,导致耳道潮湿,甚至散发馊臭味,此时需要尽快面诊医生检查。
-END-
编辑 | 莫香军
校对 | 杨莎、冯宇飞、高志明、魏实金
审校 | 庄媛
监制 | 周常
信息来源 | 深圳市儿童医院、人民网科普、科普中国
推荐阅读
往期内容